怎样做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
怎样做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4-20 点击:次
目前全国国有企业都在做一件大事,就是编制“十四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国合院让我在发改大讲堂讲讲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编制的问题。
2021-2025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时期,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因此如何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并用于指导未来五年社会经济与企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了国资系统和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启动会,做出了具体安排,要认真的学习领会,做好企业“十四五”规划与党中央大政方针、国家总体规划、区域发展战略、重大产业政策的衔接,做好与三级国资规划体系的衔接,增强规划的方向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总体规划、业务规划、专项规划间的衔接。
影响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环境要素,在规划中是起重要作用甚至是起决定作用的。因为模式好套,而内容是动态的,做规划难度在于活的东西把握,在于现实难题的解决。十四五”时期,外部的环境会更加复杂,不确定性和挑战也会更多,机会也会更多。企业编制十四五规划,应"站在未来看现在、站在世界看中国、站在中国看行业、站在行业看企业"的视角,提前研判未来发展新趋势、分析新挑战、寻找新机遇、打造新动能和布局新战略。用更长远的战略性思维来看待规划的问题,用全局的眼光来看规划该怎么做,也就不光是看我们自己一亩三分地,怎么耕种,看我们这个行业怎么去发展,要想怎么跨界,要想怎么突破,要看全国甚至全球局势。
我有个观点,做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编制,就像种一棵大树。重要的事情不是填写表格,而是会研究、拿主见、做预测。研究需要先从研究形势开始,从研究影响决定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要素开始。我重点讲36条要素。
在讲之前,先讲制定国企”十四五”规划,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七个关键战略议题。 这是我们眼中的大树。1、“十四五”期间及未来10年,企业将面临一个怎样的外部发展环境?机会和威胁有哪些?2、企业应当选择怎样的业务组合和产业定位才能够适应市场和环境变化的要求?3、企业要巩固传统业务并拓展新领域,现有优势是什么?还需要哪些关键资源和条件?4、要实现战略愿景目标,企业需要具备哪些维度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存在哪些差距?5、企业要在选定业务领域内建立优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应该从哪里着手?核心竞争力怎样形成?6、如何建立企业的”十四五”战略目标体系?如何能够让这些目标有效实现分解和落实?7、如何建立“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能力如何培育?如何有效规避风险?
以下方面,是影响和决定决定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36条要素,也是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的客观条件与历史任务。为什么要讲这个,制定十四五规划,为什么要先讲宏观环境?我在这里谈一点认识,供大家参考。
做规划,要拿出思路,守正出新,基本的东西是不可变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拿出新的东西、新的思路,不是刻舟求剑,而是预测,是预判,选什么产业,就像选什么品种。
制定十四五规划,就像栽一棵大树,功夫在大树之外。需要研究这棵大树所需要的土壤气候、光线、温度、降水,然后再考虑树的品种,再考虑生长规律。
做规划要有全局观的帅才,能用全局来思考问题,而不是技术员、工程师在那里画图填表,十三五规划,每个单位都做过,照着过去的模子去脱,硕士研究生水平就够了。十四五规划不是技术活,而是实践活、战略活、智囊活,是董事长、总经理的活。基本的要求是识势识天下大势,在天下风云变幻中,能看清天象,号准脉搏,找到根本;方能立好魂,确定指导思想与发展方向;还要能破解企业的难题,指出它的竞争对手,确定创新途径,找到克敌制胜的法定。应该说,栽树是栽树人的事情,挖个坑,把树栽进去,整理树枝,浇水、授粉那是个技术活。而做规划要有全局观,要有研究,要认识变化,要有破解难题的本领。
所以说,我们说做一个规划,不是套一个模型。关键是要有研究决断能力,有总经理和董事长的思维,要有一把手的思维,要关心国家政策,洞悉世界行情,综合多元格局,权衡要素变异,反复比较,选好主业,选好对策,这样才能做好规划。搞规划要有帅才,帅的胸襟,帅的眼光,帅的胆识,就是预测力、判断力、决策能力。当然,最重要的人才肯定不是官员,不是纯理论家,是有总经理思维的智囊,是战略型人才,实践型人才,智囊型人才,是张良、陈平、郭嘉、刘基这 样的人。当然,这是领导、智囊与实际工作者的结合。
古语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体现的哲理是整体决定部分。不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使治理好一方地区,也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制定长久的国家政策,一时的聪明也是微不足道的。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想做好具体一个方面,就得从全局出发。我说的种好一棵大树,实际是从整体出发,谋划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