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河池市政协助力大化仁良村打造长效扶贫产业促增收

河池市政协助力大化仁良村打造长效扶贫产业促增收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2-30 点击:

12月30日讯“既要脱贫,又要长足发展。”河池市政协选派大化仁良村驻村第一书记唐菲说,“这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河池市政协在着力完善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破瓶颈、找路子,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12月的17.46%降到2019年12月的0.19%。同时,着眼长远,打造长效扶贫产业,推动仁良村走向繁荣。
 
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仁良村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满眼尽是荒山野岭。不仅土地少,而且不少村落常常受水灾,土地收成不好。
 
“促进农村劳力外出就业是解决家庭增收问题的重要渠道。”唐菲说。
 
几年来,仁良村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并引导他们到广东、江苏、浙江、海南等地务工。目前,全村554户中有外出务工的有45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3户有人外出务工。
 
但是,仅靠外出务工绝对不行,必须探索长效扶贫之举。河池市政协班子通过多次调研探探索,决定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村里整合政府涉农扶贫产业资金200万元,促进返乡创业能人袁武宁带领群众利用荒山种植两性花毛葡萄600亩,带动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6人共同发展。
 
同时,做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改变毛葡萄攀爬石头、草丛的传统栽培模式,采用棚架栽培,提高产量和品质。
 
2017年以来,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每人每年获得分红690元。东上屯村民韦启权入股该村的山葡萄种植合作社,每年得到分红2700余元。韦启权还发展山羊养殖,年存栏50多只,年收入几千元;两个儿子外出打工,每人每月获得3000多元。多元化收入让韦启权一家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2018年-2019年,合作社除了销售鲜葡萄,还开展葡萄汁加工,每斤零售40元,目前已加工葡萄汁10余万斤。
 
另外,发展肉牛扶贫养殖。先后建设合胜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廷庙肉牛扶贫养殖场、板过屯肉牛养殖场,共养殖肉牛100余头,带动58户贫困户参与管养、经营。63岁的水下屯村民蓝文忠,家庭人口4人,因羸弱多病,儿子常常往返县城拿药治病,可谓因病拖贫。市政协副秘书长黄兰爱在结对帮扶中,引导蓝文忠参与合胜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获得分红4000元。动员蓝文忠一家已搬到大化县城古江安置点居住,方便其看病就医,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环境,并使蓝文忠的儿子能够外出务工增收,实现了脱贫摘帽。
 
打造长效扶贫产业
 
“下来,下来,下来,吃东西啦……”每天早上,仁良村上仰屯村民韦儒斌每天都要上百力山给猕猴喂食,并亲切地向猕猴打招呼。
 
于是100多只猕猴腾跃而下,来到山脚的猕猴驯化水池边进食。  
 
百力山是一座多峰组成的大山,山高林茂,生态优越,古来栖息猕猴。几座山峰围成的“天上洼地”,村民称之百力屯。以前,由于山下的上仰、板覃两屯年年受水灾,村民到这里开荒种植玉米。为确保收成,每年仲夏秋末玉米成熟时节,村民每天轮流到屯里守候至傍晚,不让猕猴吃玉米。但2017年秋,河池市政协秘书长莫杰、市政协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元领等在动员群众种植核桃后,这一做法被打破了。
 
“我们坚决不种核桃,种了也白种,山上猕猴太多了。”群众的回答给这两位政协干部带来了惊喜:“我们先种核桃养猴,然后让猴子养我们。”
 
“立足生态优势,绘制长远发展宏图,打造长效扶贫产业。”河池市政协形成了这一扶贫理念。不久,一份《广西大化仁良村“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呈现在村民面前。报告里详细规划了被称为仁良村一号工程的百力山猕猴保护观赏园以及山葡萄观光美酒加工体验园、攀岩健身场、洞藏美酒陈列馆、生态美食农家乐、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展销、休闲度假区等一批项目,迈出了仁良村旅游产业规划发展的步伐,为推动仁良村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转变群众观念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2017-2018年,河池市政协驻村工作队先后四次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考察和学习利用猴山发展旅游的做法、经验。考察学习回乡后,村民成立“大化县圣隆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并流转土地810亩给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百力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议产生经济效益后按20%享受红利。在百力屯种植玉米的村民,不仅不再去守猕猴护玉米,而且利用入股资金买水果、玉米等食物,并选定韦儒斌为饲养员天天去喂养、驯化猕猴,创建与民众了解、接触猕猴的平台,促进猕猴繁衍 和猕猴观赏保护园建设。
 
2019年1月24日,仁良村“乡村振兴”旅游产业项目轰轰烈烈地开工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这一年,黄元领任满返回原单位,接任驻村第一书记唐菲按照乡村旅游四星级标准狠抓项目施工推进工作。6月28日,河池市政协及大化县主要领导现场办公,督促指导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目前,百力山猕猴保护观赏园观光道路砂石路建成了、进村道路扩宽了,猕猴管理简易用房使用了,山上的天然溶洞正接受洞穴专家勘查及规划设计与开发……
 
“项目尚未建成,县内及周边县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了。”驻村第一书记唐菲说,但是只能远观,不能近看。因此,村里正加紧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河池市政协助力大化仁良村打造长效扶贫产业促增收

2019-12-30 来源:未知 点击:

12月30日讯“既要脱贫,又要长足发展。”河池市政协选派大化仁良村驻村第一书记唐菲说,“这是脱贫攻坚的关键。”
 
河池市政协在着力完善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破瓶颈、找路子,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12月的17.46%降到2019年12月的0.19%。同时,着眼长远,打造长效扶贫产业,推动仁良村走向繁荣。
 
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仁良村群山连绵,峰峦叠嶂,满眼尽是荒山野岭。不仅土地少,而且不少村落常常受水灾,土地收成不好。
 
“促进农村劳力外出就业是解决家庭增收问题的重要渠道。”唐菲说。
 
几年来,仁良村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村民参加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并引导他们到广东、江苏、浙江、海南等地务工。目前,全村554户中有外出务工的有456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3户有人外出务工。
 
但是,仅靠外出务工绝对不行,必须探索长效扶贫之举。河池市政协班子通过多次调研探探索,决定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村里整合政府涉农扶贫产业资金200万元,促进返乡创业能人袁武宁带领群众利用荒山种植两性花毛葡萄600亩,带动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16人共同发展。
 
同时,做好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改变毛葡萄攀爬石头、草丛的传统栽培模式,采用棚架栽培,提高产量和品质。
 
2017年以来,参与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每人每年获得分红690元。东上屯村民韦启权入股该村的山葡萄种植合作社,每年得到分红2700余元。韦启权还发展山羊养殖,年存栏50多只,年收入几千元;两个儿子外出打工,每人每月获得3000多元。多元化收入让韦启权一家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并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2018年-2019年,合作社除了销售鲜葡萄,还开展葡萄汁加工,每斤零售40元,目前已加工葡萄汁10余万斤。
 
另外,发展肉牛扶贫养殖。先后建设合胜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廷庙肉牛扶贫养殖场、板过屯肉牛养殖场,共养殖肉牛100余头,带动58户贫困户参与管养、经营。63岁的水下屯村民蓝文忠,家庭人口4人,因羸弱多病,儿子常常往返县城拿药治病,可谓因病拖贫。市政协副秘书长黄兰爱在结对帮扶中,引导蓝文忠参与合胜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获得分红4000元。动员蓝文忠一家已搬到大化县城古江安置点居住,方便其看病就医,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环境,并使蓝文忠的儿子能够外出务工增收,实现了脱贫摘帽。
 
打造长效扶贫产业
 
“下来,下来,下来,吃东西啦……”每天早上,仁良村上仰屯村民韦儒斌每天都要上百力山给猕猴喂食,并亲切地向猕猴打招呼。
 
于是100多只猕猴腾跃而下,来到山脚的猕猴驯化水池边进食。  
 
百力山是一座多峰组成的大山,山高林茂,生态优越,古来栖息猕猴。几座山峰围成的“天上洼地”,村民称之百力屯。以前,由于山下的上仰、板覃两屯年年受水灾,村民到这里开荒种植玉米。为确保收成,每年仲夏秋末玉米成熟时节,村民每天轮流到屯里守候至傍晚,不让猕猴吃玉米。但2017年秋,河池市政协秘书长莫杰、市政协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黄元领等在动员群众种植核桃后,这一做法被打破了。
 
“我们坚决不种核桃,种了也白种,山上猕猴太多了。”群众的回答给这两位政协干部带来了惊喜:“我们先种核桃养猴,然后让猴子养我们。”
 
“立足生态优势,绘制长远发展宏图,打造长效扶贫产业。”河池市政协形成了这一扶贫理念。不久,一份《广西大化仁良村“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呈现在村民面前。报告里详细规划了被称为仁良村一号工程的百力山猕猴保护观赏园以及山葡萄观光美酒加工体验园、攀岩健身场、洞藏美酒陈列馆、生态美食农家乐、地方特色旅游产品展销、休闲度假区等一批项目,迈出了仁良村旅游产业规划发展的步伐,为推动仁良村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石。
 
转变群众观念是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2017-2018年,河池市政协驻村工作队先后四次组织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考察和学习利用猴山发展旅游的做法、经验。考察学习回乡后,村民成立“大化县圣隆园种养专业合作社”,并流转土地810亩给合作社,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百力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协议产生经济效益后按20%享受红利。在百力屯种植玉米的村民,不仅不再去守猕猴护玉米,而且利用入股资金买水果、玉米等食物,并选定韦儒斌为饲养员天天去喂养、驯化猕猴,创建与民众了解、接触猕猴的平台,促进猕猴繁衍 和猕猴观赏保护园建设。
 
2019年1月24日,仁良村“乡村振兴”旅游产业项目轰轰烈烈地开工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这一年,黄元领任满返回原单位,接任驻村第一书记唐菲按照乡村旅游四星级标准狠抓项目施工推进工作。6月28日,河池市政协及大化县主要领导现场办公,督促指导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目前,百力山猕猴保护观赏园观光道路砂石路建成了、进村道路扩宽了,猕猴管理简易用房使用了,山上的天然溶洞正接受洞穴专家勘查及规划设计与开发……
 
“项目尚未建成,县内及周边县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了。”驻村第一书记唐菲说,但是只能远观,不能近看。因此,村里正加紧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