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县桑木镇: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进万亩花椒产业规划发展
习水县桑木镇: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推进万亩花椒产业规划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1-07 点击:次
从习水县桑木镇共和村出发,途经香树村、河坝片区,沿群山深处的公路蜿蜒而下,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便映入眼帘,一片片绿油油的花椒树夹杂着香味扑鼻而来,让人沉醉。
为促进全镇花椒产业提质增效,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习水县桑木镇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依托资源禀赋,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扎实推进万亩花椒产业发展。
找差距,自剖问题查根源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桑木镇从交通条件、人居环境、安全饮水等方面极大改善了当地的村容村貌,但群众增收致富效果一直不明显。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业强则百业强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该镇明确产业规划发展成效就是作为检验干部主题教育成效的标准,在全镇上下开展产业发展大会、支部会、院坝会、群众会、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宣传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学习,要找到全镇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更要找到我们存在差距之后该怎么办?”桑木镇党委书记马剑飞坦言,随着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镇村干部明显感受到产业发展正是整个全镇最大的差距,并且影响着今后的发展。
桑木镇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当地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山高坡陡一直制约着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2012年,当地政府将共和村、香树村作为新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点,集中财力物力规划1万亩花椒产业,由于当时群众根深蒂固的传统耕作观念,并缺乏管理经验,导致该产业以基本失败而告终。
结合主题教育找差距。桑木镇坚持问题导向,以发展万亩花椒产业破题,把万亩花椒产业发展的实绩作为开展主题教育成效的衡量标准,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主题教育启动,桑木镇村干部迅速召集五老人员、致富能手、知名人士进行问题根源的剖析研究,集中全镇力量补齐产业短板,确定在共和、香树、河山、桐棬四个村发展1万亩花椒种植,作为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补短板,百姓吃下定心丸
“过去政府发动百姓种花椒,我们积极响应,可是栽下去肥料都没有用过,也不爱怎么管理。”
“早些年发展花椒,开头的时候是很重视,但是我们农民经验、技术这些都不行,管理没跟上,那个时候就是干不好。”
该镇香树村村民谢永树、谢永强在谈及自己过去种植花椒时无限感慨。正当镇村干部满怀壮志地推广花椒种植时,即便选择的产业就是广大群众亲眼所见、看得到、摸得着的产业,但多数村民回想过去有点心灰意冷,还是不太愿意发展花椒产业。
为解决群众思想顾虑和包袱,镇村两级还组织干部按照“再入一次门、再摸一次底、再谈一次心”的方式,聘请专业老师到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寻找失败原因,组织技术人员穆茂彬到群众家中、院坝会上以身说教、传授种植经验、分析市场原因,坚定群众发展产业信心和决心。
10月27日,桑木镇党委政府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全体镇村干部,共和、香树、河山、桐棬四个花椒产业种植村村民600余人召开河坝片区万亩花椒产业发展大会。并邀请种植专家就该镇的花椒产业现状、当前市场需求、发展前景作详细的解析,并从花椒品种选择、土地整治、种植密度、管护技术修枝定型、施肥防虫等方面进行培训,彻底解决老百姓担心的政府不管、技术不专、劳力不足、销售不畅、未来趋向等问题。
综合考察调研情况,桑木镇党委政府还结合当地实际,引进重庆新宸洲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以产销供全链条发展花椒种植,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规划配套产业路和机耕道,最大限度减轻群众产业发展投入成本和降低市场风险。
见实效,重振信心再出发
“今年的花椒已达到盛产期了,亩产收入在8000元左右!”据该镇花椒种植大户穆茂彬回忆,前几年身边很多村民种植花椒都失败了,自己因为左手残疾,出外打工不方便,把花椒种好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桑木镇香树村村民谢永强说,我们村这么多年种植花椒都没做成熟,但看到穆茂彬如今的花椒种植效益很有信心,最近几年也赚了钱,我们有时很后悔当初不重视,现在老百姓的愿望就很高了。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参与花椒产业发展,干部想尽办法宣传发动。”谈及一开始思想动员的苦口婆心,看到如今老百姓种植花椒积极性高涨,桑木镇香树村支部书记陈迅觉得一切都值得!
截至目前,桑木镇规划发展的1万亩花椒已完成移栽3000多亩,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成,将有效带动当地一万多人增收致富。
“桑木种花椒,荒山变绿了;
农民工返乡,土地流转了;
市场保底算,亩产近万元;
村不再空壳,致富好门道;
一家三代和,邻里互相帮;
主题教育学,勤政为民好。”
桑木镇老党员杨家德作的“打油诗”,道出了当地老百姓对该镇发展万亩花椒产业的肯定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