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火速征求意见,释放多个重大信号!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火速征求意见,释放多个重大信号!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1-06 点击:次
近日,一份标注“特急”字样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在业内流传,该规划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走向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规划》首先肯定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成就,对未来发展方向、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进行了总体部署,并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开放合作等5大领域确定了工作重点。
总体来看,明确战略发展目标有利于树立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长期信心,会对调整中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规划》明确提出2025年和2030年的战略发展目标,电动化、智能化、降低能耗水平成为三大关键词:
1、市场份额目标: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分别达到20%和40%。按行业专家对中国汽车市场规模2025年3000万辆、2030年4000万辆的预测进行测算,我国新能源汽车2025年、2030年销量将分别达到600万辆和1600万辆,这意味着2025年前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期。5年时间内增加1000万辆,可能是中国车市最后一波增长红利,能坚持到202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将会是最终走向成功的企业。
2、智能网联汽车目标:2025年和2030年,智能网联车型销量占比分别为30%和70%。这个目标相对激进,可谓雄心勃勃,意味着智能网联汽车在2025年和2030年的销量将分别达到900万辆和2800万辆。届时,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技术和产业生态最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市场,这对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将是一个重大的长期利好。
3、平均能耗目标:2025年明确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4.0L/100km,新能源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1.0kWh/100km,《规划》已经把能耗水平放在一个仅次于销量目标的次核心位置。
在平均油耗方面,距实现目标仅有6年时间,这期间中国燃油汽车市场要经历怎么样的淘汰和磨难,可想而知。
在平均电耗方面,《规划》首次提出了新能源乘用车平均电耗目标,并且这个标准并不低。目前主流A级车型百公里电耗均在13 kWh以上,与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目前主流微型电动车百公里电耗均在10kWh上下,可以看出,未来电动化的主战场在A级及以下车型,微型电动车得到鼓励,有望最先实现全面电动化。
以下对《规划》中重点推进的5大领域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从中发现一些变化趋势和机会,仅供参考:
1、技术创新方面:
《规划》对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攻关进行了强调。其中技术路线方面,对“三纵三横”进行了重大调整,把“三纵”中混合动力调整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把“三横”中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调整为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
2、产业生态方面:
《规划》对新型产业生态发展模式进行了部署,一是重点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二是提出了新型车载操作系统生态建设行动。
3、产业融合方面:
《规划》提出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的融合的发展方向,是基于过去推广实践的一次意识层面的升级,推广新能源汽车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值得重视的一点是,《规划》中提出“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行动,并将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可能成为下阶段推动地方政府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4、基础设施方面:
《规划》明确了对换电技术路线和换电网络建设的鼓励,另外对推动氢燃料电池基础设施建设也进行了强调。
5、开放合作方面:
《规划》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国际化战略进行了部署。随着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时间表的确立,国门已经缓缓打开,未来能够立足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一定是能够面对全球化竞争的企业。在宝贵的时间窗口里,鼓励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体系、开展国际化运作,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