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引爆产业革命--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9-12 点击:次
面对“硅时代”或将结束、“石墨烯”时代已经来临的逼人态势,以硅产业为主导产业的东海县高瞻远瞩,积极部署硅烯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双重策略,着力推进东海由中国水晶之都、世界石英中心向世界水晶之都、世界石墨烯中心跨越。
石墨烯:“后硅时代”的新潜力材料
东海县硅资源十分丰富,水晶、石英储量、品位均居全国之首,占全国70%以上,被誉为“中国水晶之都”和“东方石英中心”。在供给侧改革经济新常态下,近几年来,东海县依托资源优势,建设国家级硅材料产业基地,推动硅产业转型升级,东海县硅材料产业群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基于石墨烯技术的可卷曲智能手机
与此同时,“新材料之王”石墨烯作为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二维材料,以最薄、最坚硬、导电性最好着称,未来将彻底颠覆科学材料领域。用石墨烯取代硅,计算机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将会提高数百倍,这项应用在未来的数据中心、智慧城市等建设中,可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可限量;石墨烯电子显示屏,不仅更薄、透光性更好,还更有韧性和柔性,不容易破损,甚至还能够卷起来……巨大的应用前景和潜力,正是全球各国争相布局石墨烯产业的原因。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预言,石墨烯时代将取代硅时代!硅材料和石墨烯材料同属新材料,应用领域和技术研发路径等具有诸多相似性,这种先天性的基因注定其在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替代发展等路径探索过程中具有可复制性、可借鉴性,为石墨烯产业在东海快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
“新一轮的石墨烯热潮即将来袭。下一个十年将是石墨烯加速发展、走向大规模应用的十年。”中国石墨烯产业化领军人物赵猛博士说,石墨烯在多个领域都有可发挥的空间,尤其在电子工业和新能源领域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东海县如何利用硅产业的现实优势,拥抱迎接下一轮石墨烯产业趋势,成为推动其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重中之重。
引进来,创新驱动东海硅烯产业融合
在当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东海县积极抓住全球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于5月27日召开东海县石墨烯高峰论坛,汇聚众多行业专家、重点企业就石墨烯新材料领域开展相关研讨,寻求硅烯产业融合之道。同时聘请中国石墨烯产业化领军人物赵猛博士为东海县人民政府战略发展顾问,为东海发展石墨烯产业把脉指导。
赵猛博士被聘任为东海县人民政府战略发展顾问
据了解,赵猛博士是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副秘书长、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石墨烯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广州黄埔石墨烯产业园执行主任、上海华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唐国际(上海)品牌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近年来投身于新材料石墨烯商业化应用研究,是国内首个提出“石墨烯+”概念的专家,并在生活消费品领域获得10余项石墨烯应用创新成果,成为国内石墨烯应用领军人物。会上,他带来《石墨烯引爆产业革命—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题演讲,为东海改造提升硅产业、发展石墨烯新兴产业出谋划策。
赵猛认为,经过自主系统研发,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质量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石墨烯材料在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以及电子触摸屏领域等产品上的应用效果逐步显现,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石墨烯最具想象空间的应用领域是替代硅,成为下一代超高频率晶体管基础材料,应用于高性能集成电路和新型纳米电子器件中。”
不过目前石墨烯产业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最大的瓶颈在于没有形成完整的、成熟的产业链上下游,石墨烯研发制备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脱节。石墨烯仍处于产业化初期,善未完全实现石墨烯的规模化应用,对石墨烯产品最大的需求市场仍然是科研院校和少量生产厂商。
对此,赵猛表示,“在石墨烯基础研究阶段,主角是技术人员、科研人员,他们的任务是研究好、做好石墨烯;而在石墨烯商业化应用阶段,企业家、产业界是主角,要发挥好石墨烯,转化好石墨烯,用好石墨烯。”简言之,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要围绕石墨烯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通过新技术的推动及商业化的驱动,推动产研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终端应用产品转化,更快的挖掘石墨烯背后的商业价值,增加消费者感知度,促进整个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针对东海作为县区缺乏石墨烯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先天条件不足的的劣势,赵猛指出,2016年是石墨烯产业应用的拐点,一切都才刚刚开始,弱势不弱,只要学会下“先手棋”,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设立研究院、科技园、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基地等模式,建立多层次的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围绕“石墨烯宏量可控制备”、“石墨烯基电路制造设备、工艺和材料创新”等方向已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都是东海实现弯道超车、后发先至的绝佳机遇。
走出去,抱团合作提速石墨烯商业化应用
虽然石墨烯在任何一个领域的量产都将引爆下一个万亿级产业。但是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要真正走向市场,道路曲折。赵猛也强调,石墨烯产业的发展不能固守传统思维,要学会整合资源、抱团打天下。“从长远发展看,石墨烯的商业化应用仅靠一两个国家或某几个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国与国之间和不同国家企业间的国际合作来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真正加速石墨烯商业化的进程。”
赵猛博士将东海水晶赠送给哈利法王子
因此,东海县再一次重拳出击,走出国门,寻求合作。8月1日至5日,中阿石墨烯产业高峰论坛暨中国国际石墨烯资源产业联盟赴阿联酋项目推介会在阿布扎比皇宫酒店和迪拜亚特兰蒂斯酒店成功举办,东海县政府特委托出席会议的赵猛博士将一份意义非凡的东海水晶礼物赠送给阿联酋阿布扎比哈利法王子,并推介东海水晶资源、硅产业以及石墨烯项目,为中阿两国友好交流与石墨烯项目合作添上隆重的一笔。
赵猛表示,石墨烯产业发展需国际间协同合作,优势互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这次中阿两国共同研讨石墨烯科技、产业、资本、市场合作之路,为我国构成石墨烯产业体系形成引领示范效应。“这种开放式的商业合作模式将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石墨烯产业生态系统’。基于石墨烯的各类产品,从普通的日用品到高端的技术应用,石墨烯商业化将从2016年开始爆发”。
“石墨烯之父”、旅美华人科学家张博增博士是全球第一个发现石墨烯且最早拥有石墨烯产品专利的石墨烯产品创始人。早在2002年10月,张博士就已申报了全球第一篇有关石墨烯组成、生产工艺及应用技术的专利。截止目前,拥有200多个美国及国际专利(包括核准的与正在审核的专利),涉及:纳米材料及纳米材料工艺技术;储能及能量转换技术,例如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及电池技术;纳米生物材料制造工艺技术等。
面对石墨烯制备成本高、产能低的瓶颈,张博增表示,他的目标就是克服石墨烯高价位低产能的状况,使相关下游产业的应用得到充分发展。为此,他将包括2002年的原创石墨烯专利技术等25项专利全球授权给厦门恒力盛泰石墨烯科技公司,该公司到2017年底前,产能将达到300吨,2020年各项石墨烯产品产能争取达到5000吨,基本满足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较长时期石墨烯产业化的需求;同时还开始与多家企业合作,将一批成熟专利技术转移到中国进行应用产业化生产,加快在中国建立石墨烯应用产品生产和技术推广产业化基地。
无疑,张博増博士和赵猛博士都是石墨烯产业化的先驱人物,两人分占石墨烯应用技术和应用市场的高地,在推动石墨烯商业应用上殊途同归。近日,赵猛博士应邀考察厦门恒力盛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从国内各个地区乃至中央对石墨烯发展的期待到国际上中东阿联酋等看好石墨烯前景的投资金主投资意愿做了信息分析和共享,并受任恒力盛泰名誉董事长。
赵猛指出,石墨烯真正走向应用的时代已经到来,蓄势待发的东海县唯有抓住机会,加强与恒力盛泰这个石墨烯量产平台的资源整合运作,充分发挥张博増博士的诸多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应用的深化研究,才能在世界的石墨烯应用领域抢夺先机,为东海乃至全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