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135”工程,以建设全省经济强县为奋斗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以衡阳市构建“一核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新格局为引领,强化“双引擎、双轴线”发展布局,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把祁东打造成衡阳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衡阳市区域性汽车产业基地的主战区,衡阳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融合互动的先行区,持续加快推进工业祁东、特色祁东、活力祁东、生态祁东、幸福祁东建设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于衡阳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在湖南省“三高四新”建设进程中彰显祁东价值、贡献祁东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至上”执政原则,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融入国省重大战略,推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建设,构建区域开放合作共同体。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
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推动“五个祁东”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文明县城和创新型县城,在衡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进程中落实好各项使命任务,在开创祁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稳步前行。
——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以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撑和以汽车制造为特色的新型工业迅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全链条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增强。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50亿元,年均增长8.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万元/人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0%,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0%,地方税收占GDP比重达3.5%。
——创新驱动活力明显增强。创新载体能级大幅提升,围绕产业链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2.5%,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8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城乡融合发展明显深入。交通物流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居民保障全面加强,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城乡之间的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乡镇为新兴增长点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
——生态文明建设明显进步。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5%以上,县城绿地率达到42%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90.4%以上,成功创建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和体制机制全面构建。到2025年,祁东、耒阳、常宁前沿经济带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和开放合作中心基本建成。
——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现均等化,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十四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8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6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地方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社会治理效能明显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发展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协同治理能力创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至上”执政原则,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坚持用新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融入国省重大战略,推进“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建设,构建区域开放合作共同体。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
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推动“五个祁东”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文明县城和创新型县城,在衡阳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进程中落实好各项使命任务,在开创祁东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稳步前行。
“十四五”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县现代化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争取实现撤县设市,建成湖南省经济强县。新型城镇化体系全面构建,县域发展空间充分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绿色能源示范县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功创建,绿色宜居智慧新城初具形态。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改善。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治理效能明显提升,“五个祁东”建设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基本建成有区域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集聚区和绿色活力县域经济样板区,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前沿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以新能源新材料为支撑和以汽车制造为特色的新型工业迅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全链条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综合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增强。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450亿元,年均增长8.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万元/人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70%,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60%,地方税收占GDP比重达3.5%。
——创新驱动活力明显增强。创新载体能级大幅提升,围绕产业链的创新资源加速集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和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GDP比重达2.5%,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8件,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
——城乡融合发展明显深入。交通物流体系、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居民保障全面加强,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城乡之间的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重点乡镇为新兴增长点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
——生态文明建设明显进步。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到202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5%以上,县城绿地率达到42%以上,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在90.4%以上,成功创建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和体制机制全面构建。到2025年,祁东、耒阳、常宁前沿经济带引领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和开放合作中心基本建成。
——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全面实现均等化,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稳步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十四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8年,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6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
——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地方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
——社会治理效能明显优化。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怎么联系到我们?
电话
4001180807
010-52665291 010-52665292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