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闻
- 光伏产业政策
-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策
- 自贸区政策
- 区域经济政策
- 一带一路政策
- 县域经济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创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规划政策
- 国家高新区政策
- 火炬计划项目政策
-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 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
- 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
“十三五” 食品企业构建可持续生态圈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07 点击: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除了经济达到小康水平之外,人们的衣、食、住、行更要体现出小康社会的品质感和幸福感,这其中“食”是第一位的。为此,“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提到“十三五”规划,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首先想到的是将给农业及农村带来的变化:“‘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让每一个农村都能实现小康社会,共享经济建设的成果,这一点我的印象最深。”
对于“十三五”建议规划中对于农产品的表述,范现国特别关注两点,一是藏粮于地,另一个是藏粮于技。范现国认为,“藏粮于技”是说,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藏粮于地”则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对耕地的储存量要保证达到一定的数量;第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我们国家粮食11年连增,粮食的产量和库存量明显提高。粮食过多会带来储存成本过高、储存的粮食质量下降等问题。因此“藏粮于地”的另一个概念就是土地就是粮仓,要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把粮食的安全和土地的种植有计划地匹配下来,把存量的数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程度。
蒙牛乳业总裁孙伊萍表示,粮食安全事关国家根本,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可以看出,国家对提高粮食产能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指出了安全发展的新路。这对我国农业及食品工业提出了加速现代化发展的新要求,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及大中型牧场等,从田间到餐桌、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监管体系也将逐步推广,很多现代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将广泛应用。农产品市场也将顺应时代发展从生产向服务延伸。
构建可持续生态圈
“十三五”建议中提到“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这是对食品行业的基本要求。”在11月12日举行的2015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治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消费者诉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食品行业将由生存型消费向健康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由吃饱吃好向保障食品安全、健康,满足食品消费多样化转变。”
范现国以今麦郎为例谈到,今麦郎作为河北省较大的食品企业,多年来十分关注食品安全,这也是食品企业的头等大事。首先,“第一车间在农田”,好的食品从安全来说不局限于工厂,应该从原材料开始,在农田就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保证前端原料的安全。今麦郎有自己的百万亩优质麦基地,达到原料的可追溯。二是食品安全离不开科技投入。今麦郎有一个食品研究所,拥有先进的化验仪器。通过科技的投入、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产品的创新,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三是要落实企业的第一责任,从事食品行业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必须建立在讲诚信、讲道德、讲伦理的高度,用爱心做好食品工业。
孙伊萍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乳业更是以安为命。在奶源上,蒙牛致力于实现“奶源牧场化”。蒙牛引进丹麦Arla Foods百年的牧场管理经验和技术,将Arlagaarden的最好的实践转化为Mengniugaarden并运用到中国的牛奶生产中,同时蒙牛也会加速并加大对优质牧场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在蒙牛总体奶源中,规模化牧场占比已接近100%。而在生产环节,蒙牛创新建立的“4Q”管理体系,实现了“端到端”的全产业链质量管理。
孙伊萍告诉记者,蒙牛希望将食品安全的触角延伸到消费者手中。蒙牛精选牧场牛奶启动的“可追溯+”战略就是希望通过“一包一码”实现每一包产品精准的可追溯,这将颠覆消费者的体验,为产品的安全找到大数据、可视化的支撑,与消费者共享尽可能多的产品信息。
在孙伊萍看来,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不仅仅要关注自己的企业,更要去关注全产业链上与生态系统相关的所有合作伙伴食品安全体系的提升。为此,蒙牛以构建“可持续生态圈”的理念关注整个行业产业链的合作共赢。
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光明食品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军认为,“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居首位。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要用品牌理念明确企业定位,支撑企业发展使命。而品牌国际化建设也是光明“十三五”计划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光明食品集团自产粮食稳定在30万吨,奶牛存栏量占全市80%以上;水产养殖面积占全市30%以上。光明将努力形成核心主业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加强内部产业链之间的联动协同,加大国际化品牌培育力度,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1至2个营收超过百亿元的创新品牌。
孙伊萍表示,与中国产品走出去相比,中国品牌走出去更难。掌握核心竞争力以及持续不断的创新是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关键所在。蒙牛将以“品质”为突破,坚持“国际化”和“数字化”两大核心战略,通过持续的创新引领,将蒙牛品牌打造成极具中国活力的国际化品牌。蒙牛的愿景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成为创新引领的营养健康食品公司”。蒙牛不仅要提供优质乳品,更要做营养健康食品公司。
按照蒙牛的规划,不仅立足中国,更要布局国际化发展。以国际化视野去统筹全球顶尖的奶源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等,通过与国际领先乳品公司对标,加速蒙牛品牌的国际化升级,更好地服务国内消费者。今年11月初,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正式投产,新西兰怀卡托市长Allan Sanson评价说,“人们会把这里当作怀卡托的一个地标”,这可以说是蒙牛品牌走出去的一大战果。
同时,蒙牛更要成为引领创新的行业领袖,让制约中国品牌走出去的“创新基因”化身为蒙牛融入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今年,蒙牛与农业领域全美排名第一的大学UC Davis签订了成立“营养健康创新研究院”的合作协议,要快速将全球领先的技术资源整合起来,花大力气在创新领域深耕,成为行业的领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