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闻
- 光伏产业政策
-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策
- 自贸区政策
- 区域经济政策
- 一带一路政策
- 县域经济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创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规划政策
- 国家高新区政策
- 火炬计划项目政策
-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 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
- 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
服务业主导格局渐现 高端制造将“弯道超车”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1-21 点击:次
五年规划是一个新的起点,虽然到目前为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议稿尚在审议之中,各个具体产业的目标规划编制也才刚刚开始起步。但对于业内人士而言,许多行业的目标蓝图正在逐渐清晰。

服务业占比是考察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来看十二五完成目标无疑,十三五占比也应该会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时期。经济将以怎样的方式实现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发展,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活经济发展的动能,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和转型之间平衡的关键因素。可以预见,“十三五”时期将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产业结构新格局。
高端制造将“弯道超车”
在全球逐步迈入工业4.0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在“十三五”时期将进入政策黄金期。
申万宏源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智能制造是工业4.0的核心,大数据、云计算及“互联网+”是起点,中国开始为制造业弯道超车累积马力。
创新驱动型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初露端倪:8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同比增长10.5%,比7月加快0.9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4个百分点,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领跑者。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2%,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2.5个百分点。1-8月,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19569亿元,同比增长16%,比全部投资增速高5.1个百分点。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称,从近期经济数据可以看出,要素驱动的传统行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势在必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是企业成为配置创新要素的核心载体,因此,要完善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十二五”服务业完成目标无疑
在以往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将作为两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写入规划。十二五期间,就业比重并未写入规划纲要,而是单独写入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结合历史数据来看,十一五期间两项指标均未完成。但截至2014年底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服务业就业占比的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如果按照2015年末的数据计算,十二五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的目标也能完成。
按照十一五规划,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此期间要增加3%。据Wind数据整理,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增加了2.8%,离规划目标还差0.2个百分点。
十二五则要求服务业占比增长4%。Wind数据显示,2010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4.20%。按规划目标计算,2015年年末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至少应达到48.20%。
根据Wind数据,2014年末服务业增加值为30.60万亿,占GDP的比重达到48.11%,已接近目标值。今年前三季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51.4%。诸多市场机构预测今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应该在50%以上。按此计算,十二五服务业占比增加目标也能超额完成。
为什么十一五未能完成目标,而十二五能完成目标?
对此,国家发改委产业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姜长云说:“现在服务业占比提高是因为制造业增速较低。”
据Wind整理,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出服务业增加值0.22个百分点。而十二五期间工业因为产能过剩逐步显现等原因,其增加值增幅减缓并在2013年、2014年为服务业所超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保良表示:“2009年后,中国人均收入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家电、汽车(导向工业)等产品的相对减少,进而转向旅游、教育(导向服务业)等行业,进而导致产业结构也发生变化,所以服务业的比重就上来了。”
在祝保良看来,核算因素是另外一个原因。“这两年服务业的价格一直在涨,但制造业的价格一直在跌。现在以现价计算GDP,服务业的增加值占比会偏高。”祝表良表示,“如果以不变价计算的话,服务业比重会低些。”
再看就业占比指标。十一五要求服务业就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但实际上仅仅提高3.2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规划要求服务业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截至2014年底已提高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任务。
其原因在于,第三产业具有劳动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并存的特点,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占比提升后能够带动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我们测算,服务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要比制造业高40%。也就是说,同样的GDP,服务业比制造业能多吸纳40%的就业。”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本月22日表示。这也是当前经济增速下降,但失业率并未上升的原因之一。
服务业主导格局渐现
“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十三五”我国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产业结构的客观基础正在形成。一是工业转型升级对现代服务业的依赖全面增强。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是高端制造业的突出特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性增强。二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互联网发展的依赖性增强。“互联网+”时代,离开信息化,离开“互联网+”,制造业转型升级就比较困难,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头戏和突出优势就比较困难。三是企业发展模式转型对服务型经济的依赖性增强。企业的产品创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只有包括服务模式在内的商业模式变革能够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趋势,企业才能在新阶段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迟福林称,消费结构升级对现代服务业需求明显增强。从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升级:预计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由目前的40%提高到40%-45%左右,部分发达地区可能达到50%-60%,逐步成为消费支出主体。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人们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的需求快速增长。可以服务业主导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服务业发展增势持续。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我国服务业技术、管理、市场和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新兴业态将不断涌现。
“双创”激活发展动能
在王一鸣看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他表示,这一轮创业创新活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推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高端生产要素的聚集,催生一大批需求导向和大众参与的创新型企业。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已成为全球排名居前的互联网公司。传统企业“触网”,深化线上线下融合,众筹、众包、众扶、众创等双创支撑平台加快发展。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大众创业活力。前三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315.9万家,同比增长19.3%,其中三季度平均每天新增1.2万家。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步,围绕进一步鼓励“双创”,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双创”方面,仍将有政策大礼包适时出台。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稳步进入“新常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到2020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突出的任务包括: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继续统筹人才队伍建设,科学谋划前沿创新领域以及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转化机制。具体到“双创”,胡鞍钢认为,应着力完善双创的体制机制,包括搭建新平台大力支持“众创空间”的发展,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打造良好双创生态环境等。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看来,政府要从以往的“重扶持”转向“重环境”。他表示,过去政府采取特殊政策扶持某个行业的做法已很难持续,在创新驱动的大环境下,政府尽可能不要去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因为行业变化很快,未来很难预测,最重要的还是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而对于企业而言,制造业转型升级一要重视创新,二要做到精致,这就需要有工匠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