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认定流程及相关政策解读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4-14 点击:次
根据2023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创建名单公示结果,全国拟批准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四川地区获批创建的产业园有3个,分别为四川省岳池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
政策解读
2016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五区一园四平台”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其中“一园”是指现代农业产业园,旨在打造现代农业示范的载体、现代农业技术装备集成的载体、新主体“双创”的载体、优势特色农业发展的载体、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
2020年,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印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监测评价办法(试行)》,提出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促进生产要素集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体制机制创新等6个方面指标,每年1月底对产业园的建设情况开展监测评估,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继续支持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
申报条件
2023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申报条件要求,总体上继续参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做好2021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农办计财〔2021〕9号)执行。文件提出,要进一步突出“抓主抓重”、“联农带农”:
一是重点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聚焦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淡水养殖、天然橡胶、棉花、食糖、乳制品、种业、设施农业等重要农产品(简称“重点品种”),适当兼顾其他优势特色农产品。
二是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项目申报区域应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规划以及本省份农产品发展规划布局,把握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提高项目布局的前瞻性、科学性和耦合性。
三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挥平台集聚效应,加快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配套组装和推广应用现有先进技术和装备,探索科技成果熟化应用有效机制。
四是统筹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注重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市场品牌销售等,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统筹产业增效、就近就业和农民增收。
建设任务
产业园申报按照竞争遴选、书面审查两种方式,分为基础性指标、政策性指标和竞争性指标。基础性指标是根据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相关资源条件等因素分配各省份;政策性指标是为突出加大对粮食、大豆油料生产和西藏、新疆的支持力度而设,这两类指标均采用书面审查方式。竞争性指标需经县(市)申请、省级推荐、实地核查、现场答辩等公开竞争选拔程序。
一般产业园申报是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级农业和财政厅(委、局)核报省级政府同意后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开展申请创建工作。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组织竞争性选拔。符合创建条件的,经公示后可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经一定时间建设达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的,可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