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建议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08 点击: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建议
 
  内容:
 
  近年来,区委区府把省五星级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与高规格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衔接,聚焦生猪+大豆这一主导产业,2022年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
 
  我区锚定重点任务,高位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因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还存在诸多短板。一是协同建设机制不完善。园区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船山区,生猪屠宰加工、冷链物流、豆制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等主要企业分布在经开区高新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协同共建机制尚未建立,园区建设和项目推进的沟通效率不高;二是产业体系短板明显。一二产联系不紧密,豆制品加工、屠宰加工、农产品集散基地等产业龙头对园区农业生产缺乏带动作用。三产产业体系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尚不能有效支撑主导产业发展;三是地方财政支撑不足。按照创建要求,区级财政需要配套2亿元的园区建设资金,区级财政难以承受;四是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生产环节科技创新能力弱、智慧农业发展不足,生猪大豆精深加工、饲料兽药生产向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绿色饲料等领域延伸融合开发力度不够,产业链内科技成果上下游共享机制不健全。
 
  建议:
 
  1、加强园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一是市级统筹高位推动。由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或者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由船山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共同组成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议事协调机构,加强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统筹园区建设,积极与部、省园区考核评价部门建立联系,指导做好中期评估和认定工作;二是完善体系创新机制。组建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健全“产业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辖区乡镇街道、国有平台公司、经营主体”为主的“五位一体”管理组织体系,做到有统筹、有落实、有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配强专班狠抓落实。抽派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国家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逐项对标5大类12小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评审要求,按年度制定重点项目建设时序任务,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工作。
 
  2、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进规划落地落实。一是全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衔接,结合土地双挂钩、土地整理、种养循环项目,全域推进田水路林电技管村综合整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二是推进基地建设与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深度融合。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园区智慧农业发展。三是开展园区低效经果林、残次林的提质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推进水肥(沼液)一体化智能化灌溉设施设备建设,搭建“生产—转运—利用”三方合作平台,推进桂花有机肥厂建设,把产业园打造成全国种养循环与绿色发展示范区。
 
  3、抓实产业链“延、扩、提”,做强主导产业。一是水平拉长主导产业链条。建立良种生猪育种场和大豆新品种选育试验基地,培育地方优势品种。建设优势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和集散贸易中心,推动船山农业“走出去”。二是纵深拓展主导产业链条。推动微生态饲料、生物兽药研发,打造西部饲料兽药研发生产高地。推广无抗生猪养殖技术,开发大豆生物蛋白等豆类新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饲料玉米和优质油菜种植。建设电商平台和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三是高位提升主导产业链条。加快以生猪、大豆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和农业生产标准制定,建设生猪、大豆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金融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研发推广水平,建设“猪小智”生猪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4、加快猪八戒乐园建设落地,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一是优化猪八戒乐园规划设计。围绕生猪产业,植入猪产品、猪文化、猪科普、猪展览、猪体验、猪娱乐6大“猪元素”,将其打造一个集科普教育、智慧养殖观光、定制主题演艺、IP休闲游乐亲子趣玩、精致田园度假等功能的猪文化大型文旅产业,做好“猪文章”,打响“猪品牌”。二是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结合精品村建设,辐射带动周边金井村、东山村等地大力发展康养医养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完善精品民宿、露营基地、观光步道、农产品采摘体验等休闲体验观光项目,推动园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主题活动。结合产业特色、地方文化、农事季节等因素,深度开发东山骑游节等主题农旅活动,打造园区农旅品牌。
 
  5、推进现代要素集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落实招大培强。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扶持,招引大型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到园区投资创业,扶持一批围绕生猪+大豆产业的种植养殖、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与品牌推广的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加强政策支撑。从财政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加强政策创设,出台中央、省、市有关政策的配套文件,促进各类现代要素加快向产业园集聚融合。加快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产业园建设投资基金。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新品种培育、高效生产技术创新、精深加工等方面给予资金倾斜,重点支持生猪无抗养殖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建立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无抗生猪养殖技术标准。
 
  6、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共同富裕。一是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农民承包土地“确权不确地”,促进集约化经营。推广农事服务组织、村集体托管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以承包土地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用好财政资金股权量化手段,壮大集体经营性资产。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自身资源领办各类生产经营实体,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园区建设,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向积极型、创造型发展,逐步形成集体经济造血机制;三是探索创新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深化推广“双保寄养”“四六分成”“倒包返租”“两统一分”“股权量化”“企业+农户”等利益联结“船山模式”,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一片、致富带动一方。


 

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建议

2023-03-0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建议
 
  内容:
 
  近年来,区委区府把省五星级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与高规格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机衔接,聚焦生猪+大豆这一主导产业,2022年生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
 
  我区锚定重点任务,高位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因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还存在诸多短板。一是协同建设机制不完善。园区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船山区,生猪屠宰加工、冷链物流、豆制品加工、饲料兽药生产等主要企业分布在经开区高新区,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协同共建机制尚未建立,园区建设和项目推进的沟通效率不高;二是产业体系短板明显。一二产联系不紧密,豆制品加工、屠宰加工、农产品集散基地等产业龙头对园区农业生产缺乏带动作用。三产产业体系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尚不能有效支撑主导产业发展;三是地方财政支撑不足。按照创建要求,区级财政需要配套2亿元的园区建设资金,区级财政难以承受;四是科技创新发展不平衡。生产环节科技创新能力弱、智慧农业发展不足,生猪大豆精深加工、饲料兽药生产向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绿色饲料等领域延伸融合开发力度不够,产业链内科技成果上下游共享机制不健全。
 
  建议:
 
  1、加强园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一是市级统筹高位推动。由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或者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建立由船山区政府、经开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共同组成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议事协调机构,加强产业园创建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统筹园区建设,积极与部、省园区考核评价部门建立联系,指导做好中期评估和认定工作;二是完善体系创新机制。组建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健全“产业领导小组、园区管委会、辖区乡镇街道、国有平台公司、经营主体”为主的“五位一体”管理组织体系,做到有统筹、有落实、有监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配强专班狠抓落实。抽派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严格按照国家园区建设实施方案,逐项对标5大类12小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评审要求,按年度制定重点项目建设时序任务,稳步推进园区建设工作。
 
  2、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推进规划落地落实。一是全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等相关规划衔接,结合土地双挂钩、土地整理、种养循环项目,全域推进田水路林电技管村综合整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园区发展基础。二是推进基地建设与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深度融合。建立农业大数据中心,推进园区智慧农业发展。三是开展园区低效经果林、残次林的提质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四是推进水肥(沼液)一体化智能化灌溉设施设备建设,搭建“生产—转运—利用”三方合作平台,推进桂花有机肥厂建设,把产业园打造成全国种养循环与绿色发展示范区。
 
  3、抓实产业链“延、扩、提”,做强主导产业。一是水平拉长主导产业链条。建立良种生猪育种场和大豆新品种选育试验基地,培育地方优势品种。建设优势农产品大数据中心和集散贸易中心,推动船山农业“走出去”。二是纵深拓展主导产业链条。推动微生态饲料、生物兽药研发,打造西部饲料兽药研发生产高地。推广无抗生猪养殖技术,开发大豆生物蛋白等豆类新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饲料玉米和优质油菜种植。建设电商平台和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三是高位提升主导产业链条。加快以生猪、大豆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加大“两品一标”认证和农业生产标准制定,建设生猪、大豆2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金融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研发推广水平,建设“猪小智”生猪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
 
  4、加快猪八戒乐园建设落地,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一是优化猪八戒乐园规划设计。围绕生猪产业,植入猪产品、猪文化、猪科普、猪展览、猪体验、猪娱乐6大“猪元素”,将其打造一个集科普教育、智慧养殖观光、定制主题演艺、IP休闲游乐亲子趣玩、精致田园度假等功能的猪文化大型文旅产业,做好“猪文章”,打响“猪品牌”。二是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集群。结合精品村建设,辐射带动周边金井村、东山村等地大力发展康养医养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完善精品民宿、露营基地、观光步道、农产品采摘体验等休闲体验观光项目,推动园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三是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主题活动。结合产业特色、地方文化、农事季节等因素,深度开发东山骑游节等主题农旅活动,打造园区农旅品牌。
 
  5、推进现代要素集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是落实招大培强。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扶持,招引大型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到园区投资创业,扶持一批围绕生猪+大豆产业的种植养殖、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与品牌推广的新型经营主体。二是加强政策支撑。从财政扶持、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加强政策创设,出台中央、省、市有关政策的配套文件,促进各类现代要素加快向产业园集聚融合。加快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设立产业园建设投资基金。三是坚持创新驱动。围绕新品种培育、高效生产技术创新、精深加工等方面给予资金倾斜,重点支持生猪无抗养殖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建立具有全国引领性的无抗生猪养殖技术标准。
 
  6、健全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共同富裕。一是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推进农民承包土地“确权不确地”,促进集约化经营。推广农事服务组织、村集体托管经营模式,引导农户以承包土地入股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二是支持集体经济发展。用好财政资金股权量化手段,壮大集体经营性资产。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利用自身资源领办各类生产经营实体,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园区建设,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向积极型、创造型发展,逐步形成集体经济造血机制;三是探索创新多种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深化推广“双保寄养”“四六分成”“倒包返租”“两统一分”“股权量化”“企业+农户”等利益联结“船山模式”,真正实现产业发展一片、致富带动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