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产业链日趋完善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2-27 点击: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农业资源要素向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3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更足干劲推进乡村振兴,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南宁市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这个园区整合了武鸣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两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优势资源,以沃柑为主的亚热带特色水果产业,从技术研发到果园种植再到深加工,产业链日趋完善,新的一年焕发出新气象。
 
  在位于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广西云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片的沃柑喜获丰收,挂满枝头。不同平台主播们的直播带货声此起彼伏,由商务部门邀请开展的“大美中国寻味佳品”首站广西直播专场正在进行。
 
  眼下,这里的1300亩沃柑已采摘销售三分之二,大约还有200万斤未采摘,一箱箱采摘好的沃柑在地头直接打包装车。采购商大美甄选品控主管黎满接受采访时说:“沃柑在品质方面,不管是个头还是皮毛都要比其他一些散户要种植得好,这段时间我们大概采购了差不多将近10万斤用于抖音直播然后销往全国各地,主要的粉丝群体还是以江浙沪为主。”
 
  车间里自动沃柑分拣设备开足马力运行,这家公司正在赶制两笔出口东南亚和百果园的订单,工人们将清洗分拣好的沃柑装箱打包,每天处理量达到了10万斤。云展公司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创新沃柑栽培技术,用科技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广西云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宇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团队他们有栽培方面的、有加工方面的、有储藏方面的还有土壤管理的,所有的管理都有这些专家,技术引进来以后根据武鸣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一些改良,我们就可以节约成本来提升产品的品质了。”
 
  王小宇所说的专家团队就是位于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广西果业研究院,研究院引入了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团队,进行柑橘和水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在研究院里,邓秀新团队的两名驻点科研人员每天都在田间地头不间断记录各品种沃柑的生长数据,通过仪器设备分析检测沃柑果实,试验沃柑新品种选育、采后处理等技术。广西果业研究院科研人员许晨郗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团队内的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成果是相互共享的,包括他们前期的品种栽培,以及采后处理。针对一个新品种它是如何繁育出来的,如何进行栽培以及它栽培采收之后如何进行保鲜贮藏的,这一系列整套流程都是打通的,然后院士会对这些新品种一系列的各种属性进行部署安排。”
 
  目前,广西果业研究院所在的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占地700多亩,种植引进各类水果品种近300个,其中柑橘品种108个,通过试验研究进一步提升水果产业素质和质量效益,强化品种技术,做精橘、柚、橙产业。广西水果技术指导站、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主任郑吉祥接受采访时说:“一个新品种从新品种研发出来,到市场上中间这一段路是需要我们这里做的,这段过程是比较耗经费也耗精力的,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新品种,还有这个新技术,一些新装备在这里可以展示、试验、示范给他们学到更直观的东西。”
 
  武鸣是全国沃柑种植栽培面积最大县区,种植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而沃柑的精深加工直到2022年1月,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条沃柑果汁自动生产线启动开榨,才补齐沃柑产业链这缺失的一环,现在冰客公司两条生产线可年产4万吨果汁。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志福接受采访时说:“有了沃柑精深加工这个以后,可以拉到工厂来加工,它这个附加值更加高了,比如说它可以做一些副产品,像一些色素、精油、果胶、纤维、陈皮都可以做,也可以做那些动物的饲料还可以做肥料,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截至2022年底,南宁柑橘种植面积113.28万亩,产量286.44万吨,其中沃柑产量从2014年的7334吨增长到2022年的150万吨,产值近百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亿“甜蜜产业”。目前,南宁沃柑产业链日趋完善,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正朝着集沃柑良种繁育、高效种植、商品化采后处理、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稳步迈进。


 

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产业链日趋完善

2023-02-27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整合资本、技术、人才等现代农业资源要素向农业科技园区集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23年,南宁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更足干劲推进乡村振兴,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作为南宁市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稳步推进。这个园区整合了武鸣区和广西—东盟经开区两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优势资源,以沃柑为主的亚热带特色水果产业,从技术研发到果园种植再到深加工,产业链日趋完善,新的一年焕发出新气象。
 
  在位于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广西云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片的沃柑喜获丰收,挂满枝头。不同平台主播们的直播带货声此起彼伏,由商务部门邀请开展的“大美中国寻味佳品”首站广西直播专场正在进行。
 
  眼下,这里的1300亩沃柑已采摘销售三分之二,大约还有200万斤未采摘,一箱箱采摘好的沃柑在地头直接打包装车。采购商大美甄选品控主管黎满接受采访时说:“沃柑在品质方面,不管是个头还是皮毛都要比其他一些散户要种植得好,这段时间我们大概采购了差不多将近10万斤用于抖音直播然后销往全国各地,主要的粉丝群体还是以江浙沪为主。”
 
  车间里自动沃柑分拣设备开足马力运行,这家公司正在赶制两笔出口东南亚和百果园的订单,工人们将清洗分拣好的沃柑装箱打包,每天处理量达到了10万斤。云展公司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不断创新沃柑栽培技术,用科技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广西云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宇接受采访时说:“这些团队他们有栽培方面的、有加工方面的、有储藏方面的还有土壤管理的,所有的管理都有这些专家,技术引进来以后根据武鸣的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一些改良,我们就可以节约成本来提升产品的品质了。”
 
  王小宇所说的专家团队就是位于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广西果业研究院,研究院引入了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团队,进行柑橘和水果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在研究院里,邓秀新团队的两名驻点科研人员每天都在田间地头不间断记录各品种沃柑的生长数据,通过仪器设备分析检测沃柑果实,试验沃柑新品种选育、采后处理等技术。广西果业研究院科研人员许晨郗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团队内的数据还有一些实验成果是相互共享的,包括他们前期的品种栽培,以及采后处理。针对一个新品种它是如何繁育出来的,如何进行栽培以及它栽培采收之后如何进行保鲜贮藏的,这一系列整套流程都是打通的,然后院士会对这些新品种一系列的各种属性进行部署安排。”
 
  目前,广西果业研究院所在的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占地700多亩,种植引进各类水果品种近300个,其中柑橘品种108个,通过试验研究进一步提升水果产业素质和质量效益,强化品种技术,做精橘、柚、橙产业。广西水果技术指导站、广西水果试验展示中心主任郑吉祥接受采访时说:“一个新品种从新品种研发出来,到市场上中间这一段路是需要我们这里做的,这段过程是比较耗经费也耗精力的,我们这里有这么多的新品种,还有这个新技术,一些新装备在这里可以展示、试验、示范给他们学到更直观的东西。”
 
  武鸣是全国沃柑种植栽培面积最大县区,种植面积占全国三分之一,而沃柑的精深加工直到2022年1月,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第一条沃柑果汁自动生产线启动开榨,才补齐沃柑产业链这缺失的一环,现在冰客公司两条生产线可年产4万吨果汁。广西冰客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志福接受采访时说:“有了沃柑精深加工这个以后,可以拉到工厂来加工,它这个附加值更加高了,比如说它可以做一些副产品,像一些色素、精油、果胶、纤维、陈皮都可以做,也可以做那些动物的饲料还可以做肥料,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截至2022年底,南宁柑橘种植面积113.28万亩,产量286.44万吨,其中沃柑产量从2014年的7334吨增长到2022年的150万吨,产值近百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百亿“甜蜜产业”。目前,南宁沃柑产业链日趋完善,广西南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正朝着集沃柑良种繁育、高效种植、商品化采后处理、商贸物流、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