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名单的公示附规划案例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1-19 点击:次
附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案例
辽宁省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项目背景
(一)市域基本情况
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重要位置,北距辽宁省会沈阳292公里,南与大连新市区毗邻。全市辖区面积3794平方公里,人口103万,辖3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瓦房店市是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市,位居全国百强县第73位。海岸线全长461公里,居全国县级第二位,是环渤海经济圈最优良的出海口。正在建设的太平湾港,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口。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瓦房店是大连联系辽宁中部城市群以及东北经济走廊的必经之地,G15高速公路、滨海公路、黑大公路、城八公路、长兴岛疏港高速公路,哈大铁路、哈大客运专线、瓦长铁路,以及大连新、老空港,构成了完备的交通体系。
瓦房店市气候环境良好,地处北纬39°至40°之间,四季分明,适宜人居。龙门温泉、复州古城、国家AAA级仙浴湾旅游度假区远近闻名。人均绿地面积1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2.9%,是东北县级首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
瓦房店市矿产资源丰富。矿藏种类繁多,有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余种。非金属矿藏储量大、品位高,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其中,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粘土质页岩、海卵石等储量约有6.5亿立方米。金刚石储量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54%,被誉为“东方钻石城”。境内存储优质地下热资源,位于许屯镇龙门汤地下热矿泉,含有10余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理想的沐浴和饮用双重型高温热矿泉。
(二)农业及资源概况
1.农业资源概况
瓦房店市气候条件适宜农业生产。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5℃,无霜期165-185天,平均降水量580-750毫米,全年太阳总辐射量143.3千卡/平方厘米。
瓦房店市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生产灌溉。瓦房店市最大的河流是复州河,复州河流域面积为1638km2,其中瓦房店境内面积为1342.7 km2。该河属于山溪性河流,河流平均比降1.5‰。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3.42亿m3。本流域干流上有大型水库2座——松树水库、东风水库,中型水库1座——七道房水库。支流上有中型水库3座——九龙水库、莲花水库、大河水库,小型水库7座。瓦房店市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主要来自该河。1971年在上游建成了松树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02.4km2,经除险加固后,水库总库容1.67亿m3,兴利库容9102万m3,是一座防洪、灌溉、供水、养鱼等综合利用大型水库,主要担负瓦房店市的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任务。该河下游1992年建成东风水库,总库容1.42亿m3,兴利库容9370万m3。
2.农业产业概况
大连市在2016年农业部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的综合评定中,排名位居全国第四。瓦房店市是农业大市,现代都市农业走在大连市前列,而先后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渔业生产示范市”“全国十大果品基地”“优质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拥有大连海参、得利寺大樱桃、赵屯小米、阎店地瓜、瓦房店虾皮等9个产品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率先在大连市建成国家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和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县,助推大连认定为“大连海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大连大樱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农业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调减籽粒玉米1万亩,发展设施农业300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0万亩;种植蔬菜12.3万亩,产量42.24万吨,产值18万元;新植果树2.2万亩,水果产量75.5万吨,产值56亿元;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新建自动化笼养圈舍150栋,猪、牛、羊、禽出栏量分别42万头、5.4万头、28万只、9500万只,肉蛋奶产量29.6万吨,畜牧业产值57.4亿元;建成市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增殖放流鱼虾蟹种苗5.2亿尾只,完成海产品产量11.9万吨,实现产值50.1亿元。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合理,目前已形成以大樱桃、苹果、桃、葡萄等为代表的水果产业,以海参、海蜇、虾皮等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以肉鸡、生猪为代表的禽畜养殖业三大优势产业。
(三)产业园基本情况
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8万亩。主要包括西杨乡、驼山乡、谢屯镇、红沿河镇、仙浴湾镇、得利寺镇、三台乡、泡崖乡、瓦窝镇、太阳街道、九龙街道、松树镇、李官镇、老虎屯镇等乡镇街道。2019年,园区总产值达96.3亿元。
海参产业引领行业标准。瓦房店是辽参的发源地,海参人工育苗规模最大,人工养殖海参最早,养殖人才、海参种苗输出最多。瓦房店海参是中国唯一申报辽参原地产的“瓦房店海参”地理标志产品,也是目前制定海参地方质量标准的唯一地区,此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及大部分行业标准。园区内海参产业已形成育苗-养殖-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2019年,园区海参全产业链产值28亿元。
大樱桃品牌知名度高。“得利寺大樱桃”获得农业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瓦房店市获批“中国设施大樱桃之乡”,瓦房店大樱桃被评为“2019年中国十大好吃大樱桃”。“艺树家”品牌大樱桃驰名国内外。瓦房店已正式成立大樱桃产业联盟并召开大樱桃产业协会第一次成员会议,产业标准化、组织化程度高。园区所在乡镇(街)是瓦房店大樱桃种植的重点区域,覆盖了全市50%以上的大樱桃种植面积。园区大樱桃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产量超过6万吨。2019年,大樱桃全产业链产值25亿元。
园区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园区现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共计32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6家,市级13家。大连绿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事设施农业大樱桃果品生产、加工和储藏,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建立科研协作关系,成立了设施温室大樱桃持续稳定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中心,其生产基地是目前辽宁省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温室大樱桃生产基地,“艺树家”牌大樱桃享誉国内外。大连海星岛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深海捕捞、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及品牌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旗下四大品牌:“源参缘”“辽海壹浩”“黑刺猬”“靠谱”,其中“源参缘”海参2017年被辽宁省海洋渔业局评为“辽宁名牌农产品”,并且公司旗下品牌被大连海洋渔业协会首批授予“大连海参”地理标志产品使用单位。

辽宁省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到2022年,将产业园建成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我国北方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东北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园区海参和大樱桃产业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产业园高效运行,产业优势突出。产业园总产值达到136亿元。
——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产业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参和大樱桃两大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产业融合不断加深,种植、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到2022年,产业园总产值达136亿元。
——技术装备实现新跨越。园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机械、技术集成、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应用实现重大突破。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广泛应用,科技对主导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到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0%。
——绿色生态取得新成绩。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绿色生产模式广泛应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2022年,园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7%。
——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运行,利益联结机制大范围推广,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22年,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2万人,园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
——组织管理建成新体系。产业园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效率、服务品质加快提升,探索形成一套适合海参和大樱桃产业园管理运营与服务的瓦房店模式。
项目效果
山西省平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 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2019 年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和 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农民增收是全 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等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部署要求,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于 2020 年 3 月 6 日联合下发《关于开 展 2020 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农办规 〔2020〕10 号),要求各地要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综合考虑农业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等因素,统筹推进国家产业园建设。重点支持创建优质粮油、健康养殖、现代种业产业园,鼓励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创建中药材产业园。
山西省农业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数量多、质量优,并且多数具有药食同源和保健功能。近年来,山西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三农”工作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关于“三农”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培育发展新动能,把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作为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的重要抓手。中药材产业是山西省久负盛名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力实施中药材崛起工程,相继出台了《山西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 、 《关于推进中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政策性文件,制定了《国家中药材现代化科技产业(山西)基地建设规划》 、 《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十三五”规划》等指引性文件。 在 2019 年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将中医药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也为山西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重要战略机遇。在山西省规划的四大中药材生产基地中,长治市有两个基地,即太行山中药材基地和太岳山中药材基地。 2017 年底长治市成功入选中国中药材特色 农产品优势区,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特优区,同时也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中药材特优区之一。
平顺县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部,同时也位于太行山中药材基地的核心地带,长治市 的 7 个中药材产业大县之一,是“潞党参”原产地,拥有潞 党参、连翘等国家地理标志中药材产品,特色明显、产业化程度较高,在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特色产业扶贫中药材范例县。近年来,平顺县引进了山西振东健康产业集团等龙头企业,建成“连翘生产和仓储标准示范基地”、 “山西长治中药材物流基地”,通过采取政府担保、乡村配合、企业投资、利益共享的方式,在全县形成集种植、营销、仓储、加工于一体的中药材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中药材已经成为全县的基础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兴县产业。
为全面促进中药材产业提档升级,延伸产业链和产品链,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太行山道地中药材第一品牌”,平顺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决定以中药材产业作为主导,以潞党参、连翘为特色产品,申请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整合和发挥平顺在中药材领域的资源优势,加快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提升平顺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有力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加快全县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步伐。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特制定本规划。

山西省平顺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园综合实力提升。到 2024 年,产业园农业结构不 断调整优化,中药材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园总产 值达到4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1, 产品的电商销售占比到 30上,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显著, 加工流通链条快速延伸,休闲旅游功能稳步拓展,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
创新要素集聚态势明显。成立中药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级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农 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85%以上,农业机械、技术集成、农业信息化等领域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建成中药材创新创业孵化基 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100%。
集约经营水平日益提升。到 2024 年,通过实施产业园 创新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举措,实现入园企业达 20 家以上,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3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达到 6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150 家,合作科研机构 5-8 家。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生产的格局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