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泌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30 点击:次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属浅山丘陵区。全县辖22个乡镇(街道)354个行政村,92.5万人,总面积2335平方公里,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夏南牛优势产业区、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夏南牛诞生地、全国大牲畜繁育基地县、国家牛肉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河南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泌阳县以夏南牛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走出了产业园规范化、集群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之路,实现了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
一、基本情况
泌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泌阳县西南部,呈带状分布,规划总面积41万亩,覆盖6个乡镇(街道)65个行政村,农户4.58万户共16.8万人。产业园主导产业为夏南牛,截至2021年底,夏南牛产业园实现总产值225亿元;夏南牛主导产业产值达168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5%。产业园整体空间布局为“一核三区”,“一核”包括检验检测、研发与双创孵化、电商物流、科技研发、加工集聚、仓储商贸物流、夏南牛文化体验等功能;“三区”主要指建设夏南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粮改饲种植示范区和种养循环示范区。园区2019年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创建,2020年创建一次性通过国家认定。
二、资源优势与产业特色
(一)品种优势显著
夏南牛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肉牛品牌。2009年,河南省政府要求大力推广夏南牛。原农业部发布《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夏南牛是唯一在全国推广的肉牛品种;夏南牛产业发展列入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成为河南省25项重大经济发展战略之一。
(二)自然条件优越
产业园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时数长,有霜期短。县内有荒山牧坡100万亩,林间隙地71万亩和滩涂草场17万亩,年产青干草可达6亿公斤。全县粮食总产达9.81亿公斤,其中玉米年产量达2.35亿公斤,年产可饲用农作物秸秆17亿公斤,饲草资源丰盛。
(三)区位优势明显
产业园位于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都市经济圈的正中心地带,紧邻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的主干线,具有“一带一路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连东接西、承南接北的重要战略位置。
(四)夏南牛产业特色优势明显
1、坚持平台为基,实现规范化发展。产业园一是加强规划引领,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精心编制产业园发展规划,确定了“一核三区”发展布局,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累计投资25.6亿元用于园区创建,新增建设用地520亩,严把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资金拨付三个关口,建成夏南牛研发城等各类项目20多个;三是加大政策扶持,每年拿出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能繁母牛补贴、规模养殖场以奖代补、夏南牛纯种繁育场建设、高档肉牛研发等补贴。产业园创新实施肉牛活体抵押担保政策,累计发放涉农贷款58亿元;率先推进母牛、犊牛保险政策,累计赔付保险资金1858万元。
2、坚持产业为王,实现集群化发展。一是做强种业,产业园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肉牛新品种—夏南牛,制定了《夏南牛》国家标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获得了国家核心肉牛育种场资格,创建了国家级夏南牛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了夏南牛产业发展研究院,建成了夏南牛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夏南牛科技公司,组建了河南省夏南牛战略发展联盟。产业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拥有15项企业自主研发专利。产业园每年向社会提供冻精200万剂,向全国提供夏南牛种公牛246头,母牛15万头,架子牛80多万头,遍及除新疆、西藏、台湾、澳门以外的省区。二做大养殖规模,产业园建成存栏2万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养殖场2个、国家级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4个、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肉牛养殖场194个,园区肉牛适度规模经营率为81.25%,全县肉牛存栏量连续16年位居河南省之首。三是做强龙头企业,产业园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恒都集团,建成产业园牛肉深加工核心区,入驻亿元以上项目10个,年屠宰能力30万头,年加工牛肉15万吨,夏南牛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建成商超终端、直营店3600家,牛肉产品在天猫、京东线上交易量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四是做优产业集群,产业园培育壮大百亿级夏南牛产业集群,建成了3万吨冷库、占地3000亩的现代物流园和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形成了集科技研发、种质供应、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入选全国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
3、坚持质量为先,实现绿色化发展。一是强化种养循环,园区完善以草养畜、种养结合、粪便资源化利用的“草-畜-肥-草”循环畜牧业链条,建成了年产8万吨肉牛精饲料加工厂和年产30万吨的有机肥厂,年可青贮玉米、收储小麦秸秆、花生秧等200万吨,实现了草牛粪田生态循环模式。二是强化粪污处理,产业园投资1.5亿元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规划建设了2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园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6%以上。三是强化质量管控,园区先后获得牛肉、冷鲜肉、冻肉等农畜产品的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夏南牛地理标志达28个,认证产量达14.8万吨,“两品一标”农产品占比46%,所有牛肉深加工产品可追溯率达到100%。四是强化科技智能,园区建成夏南牛全产业智慧农业应用云平台、夏南牛智慧科研管理系统、AI智能等大数据与云端技术,解决了牛只识别、种畜场活体单个称重等技术难题,打造了“智能化养牛、数字化育牛”新概念,构建了管理科学化、育种数字化、饲养精细化的良种繁育体系及生产管理体系。
4、坚持效益为主,实现高效化发展。一是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园培育了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93家,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党群创业服务社+龙头企业+养殖户”和“五统一”、股田制分红等模式,与3万户群众建立了利益紧密联结机制,有效促进了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带动产业增效,泌阳县通过夏南牛集群发展,有效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打造了供应链,推动了夏南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牛城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带动县域增质,产业园通过全产业链式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耦合,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四化融合进程,有效地提高了城镇化率,加快了乡镇乡村战略的实施,成为经济发展的样板区,为泌阳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三、成效显著
(一)融合发展。泌阳县形成了集科技研发、种质供应、规模养殖、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内主导产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81.25%,同比提高16.25%,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主导产业加工产值与第一产值之比由2019年的2.53:1提升至3.01:1,主导产业年税利超过10亿元。
(二)品牌突出。泌阳县培育出了中国第一个肉牛新品种—夏南牛,制定了《夏南牛》国家标准,注册了“夏南牛”商标,获得了国家核心育种场资格,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2家;培育“恒都牛肉”“伊希达”“溢佳香”等知名品牌,牛肉产品600多个品种。
(三)特色明显。2021年产业园主导产业年产值达168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75%。产业园开展高档牛肉研发,夏南牛屠宰率提升2个百分点,雪花肉达到中国牛肉分割标准特级、日本牛肉分级标准A4级,产值增加3-5倍,后续加工产值增加10倍以上;培育了“夏南牛无角新品系”,平均每头增值2000元以上。
(四)效益显著。园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93家,园内从事肉牛养殖生产人员达10万人,园区内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6%。泌阳县县域经济在河南省排名由74位提升至第27位,上升了47位。
(五)生态优良。产业园完善了以草养畜、种养结合、粪便资源化利用的“草-畜-肥-草”循环畜牧业链条。园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97.3%,农药化肥施用强度为10.83公斤/亩,所有牛肉深加工产品可追溯率达到100%。
(六)辐射面广。产业园向全国提供夏南牛种牛和冷冻精液近千万头(剂),产品销往全国28个省(市、区),是中国唯一供港冰鲜牛肉指定生产企业。2020年泌阳县成功承办了第十五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