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生活富裕 >

“天下第一村”打造“农村都市” 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2-05 点击:

  江苏华西村作为受益于改革开放最先富裕起来的“天下第一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后,通过打造农村都市的规划,迅速开展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
 
  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新市村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的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当时,全村总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人。2001年6月,华西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此后,周边的20个经济较为薄弱的村先后并入华西,全村的总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5万人,加上外来务工人员,总人口达到5万多人。2010年11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原来的“华西村”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
 
  创新模式,整合资源,产业更新
 
  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想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就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年来,华西村在尊重不同乡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华西村推动产业向三产服务业转型,成功拓展了金融投资、旅游服务、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华西的产业布局已从最初的“一二三”,转变到了现在的“三二一”,但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忽视农业的重要性,而且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目前,华西的产业已构成欣欣向荣的两张图:一张是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图”;一张是走向国际的发展“路线图”。
 
  在大华西山北,建立了高品质稻米种植基地,选派7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大学生农民,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种植面积达1000亩地。目前,基地正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今后三年将通过对现有果园、蔬菜基地、水产基地、林地等全面改造提升,串点成线打造“华西田园观光生态廊道”,带动“华西民宿”发展成全国5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华西还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在种植、养殖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模式,并向全国输出,示范和带动更多的地方发展新农业。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
 
  上世纪80年代初,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就提出了美化、绿化、净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的“三化三园”标准,把生态环境作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来提升。最近十多年来,华西先后关停了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仅从2013年到现在,用于冶金、化纤、棉纺,以及海运、海工等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达17.9亿元,实现了环保能耗指标全部优于国家相关标准,使华西真正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
 
  面对上级部门越来越严的各项检查,华西村不是担心“又来检查了”,而是“请他们来检查”。企业日常勤检查,每月自查,集团公司每季度抽查,“三查”使华西村坚持环保走在检查前,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华西得到了最具体的落实。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华西一贯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华西这些年来通过送知识、送健康,使干群“脑袋”比“口袋”更富有。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村每年都要热热闹闹地过好立夏“诚信节”、芒种“插秧节”、立秋“丰收节”、立冬“孔孟节”,把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教育融入传统节庆之中。华西坚持发展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成立村级文联和文学院,建成2.6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引进时尚的教育、运动、娱乐项目,为村民提供学习、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华西艺术团”每年都要自编自演文艺节目500多场,既有《和谐华西》等通俗歌曲,也有《将相和》《五女拜寿》等传统戏剧,更有《十九大引领新时代》等主旋律歌舞,深受群众喜爱。华西村把“两学一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打造“10米场景圈”,组织党员群众晒家训、说家规、传家风,村里每年都要评选文明家庭,促使大家向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
 
  深入基层,依法治企,党建强村
 
  华西多年来的发展也充分印证了一句话:党建强则村强、党建兴则业兴。华西以抓党建为龙头、为核心、为根本,吴仁宝老书记有句名言:“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话。我们听了群众的话,群众自然会听我们的话。”在华西,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召集全体村民开大会。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群众监督党员”的全覆盖。目前,村党委下设43个党支部,共有2271名党员,是成立党组织时的190倍。华西村的党员联户“1+10”制度,每周入户,每月集中学习并传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精神,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倾听、讨论村民诉求。借鉴“小华西”的成功经验,“大华西”正尝试在各个自然村落推广党员联系点。
 
  经营小家,建设大家,服务国家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从吴仁宝老书记开始,华西一直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走进新时代,华西既关心弱势群体,又鼓励能人团队,通过“期权制”“合伙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能人的积极性。改革开放40年以来,华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的时候,华西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有220元,现在已达9.05万元,增长了411倍。华西人富了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并远赴宁夏、黑龙江援建了2个“省外华西村”。自2006年开始,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40多万人次。
 
  在中国,或许没有比华西村更“名利双收”的村庄了。这个“天下第一村”正努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努力把华西打造成一个既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的“农村都市”,最终实现“百年企业、百年村庄”的目标。


 

主页 > 专题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生活富裕 >

“天下第一村”打造“农村都市” 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

2018-12-05 来源:未知 点击:

  江苏华西村作为受益于改革开放最先富裕起来的“天下第一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后,通过打造农村都市的规划,迅速开展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
 
  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新市村的前身是成立于1961的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当时,全村总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人口1500人。2001年6月,华西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此后,周边的20个经济较为薄弱的村先后并入华西,全村的总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3.5万人,加上外来务工人员,总人口达到5万多人。2010年11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原来的“华西村”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
 
  创新模式,整合资源,产业更新
 
  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想要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就要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年来,华西村在尊重不同乡村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华西村推动产业向三产服务业转型,成功拓展了金融投资、旅游服务、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等一大批新兴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华西的产业布局已从最初的“一二三”,转变到了现在的“三二一”,但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忽视农业的重要性,而且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的融合。目前,华西的产业已构成欣欣向荣的两张图:一张是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图”;一张是走向国际的发展“路线图”。
 
  在大华西山北,建立了高品质稻米种植基地,选派7名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大学生农民,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种植面积达1000亩地。目前,基地正在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今后三年将通过对现有果园、蔬菜基地、水产基地、林地等全面改造提升,串点成线打造“华西田园观光生态廊道”,带动“华西民宿”发展成全国5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华西还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打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在种植、养殖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模式,并向全国输出,示范和带动更多的地方发展新农业。
 
  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
 
  上世纪80年代初,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就提出了美化、绿化、净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乐园的“三化三园”标准,把生态环境作为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来提升。最近十多年来,华西先后关停了9家能耗高、效率低的企业。仅从2013年到现在,用于冶金、化纤、棉纺,以及海运、海工等企业的技改资金,累计达17.9亿元,实现了环保能耗指标全部优于国家相关标准,使华西真正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
 
  面对上级部门越来越严的各项检查,华西村不是担心“又来检查了”,而是“请他们来检查”。企业日常勤检查,每月自查,集团公司每季度抽查,“三查”使华西村坚持环保走在检查前,可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华西得到了最具体的落实。
 
  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华西一贯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华西这些年来通过送知识、送健康,使干群“脑袋”比“口袋”更富有。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村每年都要热热闹闹地过好立夏“诚信节”、芒种“插秧节”、立秋“丰收节”、立冬“孔孟节”,把最能形成共识的“爱、敬、诚、善”教育融入传统节庆之中。华西坚持发展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成立村级文联和文学院,建成2.6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引进时尚的教育、运动、娱乐项目,为村民提供学习、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华西艺术团”每年都要自编自演文艺节目500多场,既有《和谐华西》等通俗歌曲,也有《将相和》《五女拜寿》等传统戏剧,更有《十九大引领新时代》等主旋律歌舞,深受群众喜爱。华西村把“两学一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打造“10米场景圈”,组织党员群众晒家训、说家规、传家风,村里每年都要评选文明家庭,促使大家向先进学习、向优秀看齐。
 
  深入基层,依法治企,党建强村
 
  华西多年来的发展也充分印证了一句话:党建强则村强、党建兴则业兴。华西以抓党建为龙头、为核心、为根本,吴仁宝老书记有句名言:“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话。我们听了群众的话,群众自然会听我们的话。”在华西,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召集全体村民开大会。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实现了“党员联系群众、群众监督党员”的全覆盖。目前,村党委下设43个党支部,共有2271名党员,是成立党组织时的190倍。华西村的党员联户“1+10”制度,每周入户,每月集中学习并传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精神,以“拉拉家常、谈谈家事”的方式,倾听、讨论村民诉求。借鉴“小华西”的成功经验,“大华西”正尝试在各个自然村落推广党员联系点。
 
  经营小家,建设大家,服务国家
 
  “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从吴仁宝老书记开始,华西一直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走进新时代,华西既关心弱势群体,又鼓励能人团队,通过“期权制”“合伙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能人的积极性。改革开放40年以来,华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的时候,华西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仅有220元,现在已达9.05万元,增长了411倍。华西人富了不忘左邻右舍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并远赴宁夏、黑龙江援建了2个“省外华西村”。自2006年开始,已为全国培训基层干部40多万人次。
 
  在中国,或许没有比华西村更“名利双收”的村庄了。这个“天下第一村”正努力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积极谋划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努力把华西打造成一个既有都市品质,又不失农村特色的“农村都市”,最终实现“百年企业、百年村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