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中农业生产力布局的思路
“十四五”规划中农业生产力布局的思路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4-29 点击:次
根据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应该遵循的原则,在未来农业生产力布局的调整过程中,具体可以采取如下思路。
(一)更新农业发展指导思想
农业发展不仅事关我国农业安全,实际上它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的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联系。由于涉及领域较多,在制定农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和目标就非常复杂,给最终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清晰性带来了极大考验。通过梳理农业发展的相关属性,提出农业发展战略应该坚持“系统—总量—结构—成本”与“质量—安全—效率—价格”的匹配发展思维,利用系统的顶层设计保障农业的发展质量,以总量为农业发展战略制定的第一目标从而保障粮食安全,以产业的空间结构和技术结构为着力点从而提高农业发展效率,以综合控制农业各个环节的成本来降低农产品的价格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二)推进农产品逐步向优势地区集中
当前,粮食、油料、棉花、糖料主要生产区域呈明显的“北增”和“集中”态势,未来这一趋势会继续保持,我国的农产品也应该有意识地向如下优势地区集中。按目前的集聚度和各地发展情况,粮食(谷物)的主要生产地以及未来的主要集聚地为东北三省、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省;油料主要包括大豆、花生等,未来会向东北、山东、河南、内蒙等地集聚;棉花目前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北、山东等地,今后的趋势是集中到新疆;糖料主要包括甘蔗和甜菜,甘蔗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未来日益向广西和云南集中,甜菜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和新疆。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
农业的重要性不仅不会随着其占国民经济体系比重的下降而降低,相反,随着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和比重的提高,农业的发展实力会成为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关键因素。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需要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应该运用大农业的发展思维,强调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这种现代化发展体现于农业内部不同环节的高度整合,体现于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高度匹配发展,体现于前沿技术在农业生产体系中的运用程度。
(四)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只需要农业的兴盛,实际上,“三农”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问题,产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招,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很多如生态环境、农村劳动力以及非劳动力的转移、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农业的发展效率产生影响。因此,应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三农”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整体问题予以解决,只有整个乡村地区的问题得到解决,农业的发展才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