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抓四提升” 全力推动“强科技”行动落地见效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8-04 点击:

  近年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强科技为引领,聚焦科技创新,以强化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为导向,以打造创新平台集群为支撑,注重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驱动现代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抓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创造力。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成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支撑,承担和协作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27项,取得科技成果34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授权专利97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9项,示范和推广了318个新品种和50余项新技术,2022年新增“甘肃省航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1处。
 
  抓重点项目带动,提升科技支撑重点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围绕航天育种、食用菌、果品、蔬菜、畜牧、花卉、农产品加工物流七大主导产业,布局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果品种植育繁推一体化”“日产10000方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66万只雏鸡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完成。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2.1亿元的“食药用菌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北虫草年产4500吨;投资1.6亿元的“构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项目建设,预计年繁育种苗3000万株,带动种植面积10万亩。“七叶型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规模猪场降低免疫抑制因素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等3项省级科研项目正在加快研究步伐。
 
  抓良种培育推广,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力。一方面紧盯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自主培育上取得较大突破,累计育成55个航天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品种审(认)定和登记。今年持续开展“神舟十三号”搭载的5500粒育种材料选育,进一步扩繁西北地区首个高辣度航椒籽种面积,年内御酒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3个;推进“航天育种种质资源库”建设,库容储存将达到10万份;将完成液体菌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预计菌种年生产量达到4000万瓶。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种业优良新品种并推进本土化适应,先后引进陇蜜9号、科美等适合宽行密植及机械化覆盖的省内外名优桃、葡萄4类果品10余种280余亩,大约克夏、长白等瘦肉率高及饲料利用率高的欧洲优良祖代母猪1500头,丰产抗病优良蔬菜品种20余种。稳步扩大示范推广规模,在秦州杨家寺、麦积中滩镇等地新建以航椒种植为主的科技示范基地3处5500亩,育成推广各类蔬菜种苗1800余万株;推广良种仔猪3000多头。
 
  抓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注重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支持科技特派员到园区创业发展,通过科技特派员形式从全市各级科研推广单位不断补充园区企业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截至目前累计接纳和支持科技特派员86人;加快本土人才培养,新培养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5名,2名职工荣获“天水市科技追梦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教学与实践结合,年均培训农技人员、农林院校学生等农业科技人才1000多名,培训和带动农民3000余人次。今年以来累计实地培训农民和农技干部1800余人次;甘肃农大、省林校等大专院校学生第2期200余人日前已进入园区实习实训。
 
  

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科技园区专题研究 > 农业科技园区动态 >

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抓四提升” 全力推动“强科技”行动落地见效

2022-08-0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年来,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强科技为引领,聚焦科技创新,以强化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为导向,以打造创新平台集群为支撑,注重汇聚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驱动现代农业产业持续发展。
 
  抓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创造力。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先后成立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及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集群支撑,承担和协作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星火、省市科技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27项,取得科技成果34项,获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6项,授权专利97项,制定行业技术标准9项,示范和推广了318个新品种和50余项新技术,2022年新增“甘肃省航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1处。
 
  抓重点项目带动,提升科技支撑重点产业发展能力。重点围绕航天育种、食用菌、果品、蔬菜、畜牧、花卉、农产品加工物流七大主导产业,布局实施了一系列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果品种植育繁推一体化”“日产10000方生物天然气及有机肥生态循环利用”“66万只雏鸡生产”等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完成。2022年预计完成投资2.1亿元的“食药用菌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北虫草年产4500吨;投资1.6亿元的“构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项目建设,预计年繁育种苗3000万株,带动种植面积10万亩。“七叶型紫花苜蓿新品种选育”“规模猪场降低免疫抑制因素关键技术研究示范”“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等3项省级科研项目正在加快研究步伐。
 
  抓良种培育推广,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力。一方面紧盯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在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新品种自主培育上取得较大突破,累计育成55个航天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品种审(认)定和登记。今年持续开展“神舟十三号”搭载的5500粒育种材料选育,进一步扩繁西北地区首个高辣度航椒籽种面积,年内御酒审定农作物新品种2-3个;推进“航天育种种质资源库”建设,库容储存将达到10万份;将完成液体菌种重点实验室建设,预计菌种年生产量达到4000万瓶。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内外种业优良新品种并推进本土化适应,先后引进陇蜜9号、科美等适合宽行密植及机械化覆盖的省内外名优桃、葡萄4类果品10余种280余亩,大约克夏、长白等瘦肉率高及饲料利用率高的欧洲优良祖代母猪1500头,丰产抗病优良蔬菜品种20余种。稳步扩大示范推广规模,在秦州杨家寺、麦积中滩镇等地新建以航椒种植为主的科技示范基地3处5500亩,育成推广各类蔬菜种苗1800余万株;推广良种仔猪3000多头。
 
  抓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人才创新能力。注重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支持科技特派员到园区创业发展,通过科技特派员形式从全市各级科研推广单位不断补充园区企业紧缺型人才的需求,截至目前累计接纳和支持科技特派员86人;加快本土人才培养,新培养正高级职称1名、副高级职称5名,2名职工荣获“天水市科技追梦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教学与实践结合,年均培训农技人员、农林院校学生等农业科技人才1000多名,培训和带动农民3000余人次。今年以来累计实地培训农民和农技干部1800余人次;甘肃农大、省林校等大专院校学生第2期200余人日前已进入园区实习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