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智慧城市政策 >

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2-02 点击:

  “智慧景区”是近年兴起的新概念,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背景下孕育而生。本文探讨智慧景区的内涵,总结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现状,阐述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特点、内容,指出我国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2009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41号文件,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1年国家旅游局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指出了方向。2013年11月,国家旅游局将2014定为 “智慧旅游年”,指出各地要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智慧景区”是近年兴起的新概念,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一、智慧景区的内涵
  
  由于智慧景区目前在我国还处在初始的发展阶段,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还很少,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篇名”检索项,对有关“智慧景区”的文献进行检索,同时利用Baidu、Google两大搜索引擎,检索“智慧景区”,结果如表1所示。
  
  国内学者对于智慧景区的关注起源于我国数字景区的建设。秦然探讨了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意义以及数字图文信息的保存模式与版权问题;李宏、吴东亮等对数字景区框架结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评述,并从系统化、人性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景区建设的不足。党安荣等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思考设计了智慧景区建造的全面架构;葛军莲、顾小钧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智慧景区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邓贤峰、李霞从游客体验、景区管理、旅游产品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评价标准体系。
  
  “智慧景区”是“智慧地球”向“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落地实践这一重大背景下,结合景区规划、保护、管理、发展的客观需求而诞生的新型研究领域,是在“数字景区”基础上的飞跃发展。清华大学着名学者党安荣等提出:借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可以认为:“智慧景区”就是通过传感网、物联网、互联网、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进行全面、系统、及时的感知与精细化管理,提高景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综合、实时、交互、可持续的信息化景区管理与服务目标。笔者认为这一定义对“智慧景区”的内涵做了很好的诠释。
  
  二、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现状
  
  随着智慧景区概念的提出,国内许多景区管理部门纷纷投入到智慧景区的建设中。2010年九寨沟景区管理部门提出“智慧九寨”的建设,成为国内首个“智慧景区”,也是国内首个将FE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管理的景区,并于2011年前后两次举办了智慧景区论坛;2012年11月,国家旅游局在四川都江堰市召开了全国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现场会,公布了全国22家景区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2014年1月,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北京颐和园等35家国内顶级景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智慧景区联盟”。云台山景区编制的《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成为国家标准,基础网络、保护管理类应用系统、旅游服务类应用系统已建设完备,形成了以基础网络和数据中心为核心,集规划、办公、应急指挥、信息采集、网络通讯、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景区管理系统。2012年云台山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智慧旅游的示范景区。智慧黄山总体框架包括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五大系统。一个中心就是信息中心,三大平台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五大系统分别是资源保护系统、旅游经营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颐和园在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技术设施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上构建智慧景区系统。泰山基于3D-GIS技术打造了景区信息集成平台,成功地运用于景区内虚拟旅游体验、游客流量监管、多项灾害监测等方面。这些景区将在应用新兴技术推进智慧旅游方面深化合作,努力创造代表中国智慧服务最高水平的样板景区群。目前,在实现了数字化后,我国大部分5A级以上景区已经投入到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当中。
  
  三、智慧景区建设主要内容
  
  (一)智慧展示。门户网站建设:包括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下载服务,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提供多语言信息服务等内容与功能。多媒体展示:景区建有多媒体展示系统,主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和现代多媒体等多种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声光电来展示包括景区景观、自然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古文物再现等。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运用三维全景实景混杂现实技术、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建成数字虚拟景区,实现虚拟旅游,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平台能在景区门户网站、景区触摸屏导览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应用。
  
  (二)智慧运营。电子导游系统:可以通过自助旅游服务终端或者通过手机下载相关软件进行图文并茂的导游解说。电子门票系统:包括在线售票系统、网络或手机客户端购票、网上支付、现场验票系统等,实现票据无纸化。电子商务:景区酒店、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游客分流系统:通过收集各种数据实现客源动态分析,采用RFID、全球定位、北斗导航等技术感知游客的分布、各景点游客容量,并借助分流调度模型对游客进行实时分流,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压力,确保游客的游览质量。
  
  (三)智慧管理。景区综合管理系统:管理范围包括旅游景点综合业务管理、门票、娱乐项目管理、套票项目的游客人数管理、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团队的佣金结算管理、金额的多角度统计分析、各合作方的提出等。GPS车辆管理系统:使用GIS/GPS等技术,对景区车辆全体管控,了解车辆的运行情况及位置,有效进行车辆调度,并结合位置信息,做到自动提醒、解说等功能。景区无线通信系统(PTT):在手机上实现对讲功能,用户按下手机上的对话键,就可以与任何地方的群组或个人直接进行通话,相比之下,对讲机有距离限制,最多两三公里,而PTT对讲手机可以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使用,没有距离的限制。环境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温度、湿度、噪音等相关数据,进行环境监测。生物资源保护系统:生物资源检测系统结合利用GIS/RS/MIS技术,对生物资源包括古树名木、珍稀花卉、野生动物等珍贵动植物资源的物种数量、分布、图文资料进行定期统计,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四)智慧应急。包括SOS求救应急系统、无线应急发布系统等。
  
  四、我国智慧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慧景区在我国各大景区进行试点建设,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其研究及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研究层面。一是智慧景区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相关信息以通讯、报道为主,学术研究十分缺乏;二是智慧景区没有统一、标准、科学的定义,缺乏理论支撑;三是智慧景区研究刚刚起步,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深度系统研究几乎没有;四是智慧景区研究目前处于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阶段,旅游学界应密切关注智慧景区的发展进程,注意归纳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
  
  (二)实践层面。一是对智慧景区认识不够,将智慧景区建设和信息化景区建设混为一谈,没有从本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出发,盲目跟风,概念炒作;二是我国传统化的景区管理体制、理念难以适应智慧景区所要求的高效管理目标,会影响智慧景区的建设进程;三是智慧景区科技研发与实施技术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程度不高;四是人才的短缺。我国大多数景区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掌握信息化技术能力有限。目前,我国很多景区在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均依靠外援,这无疑会阻碍智慧景区的建设发展;五是宣传不到位,游客知晓率低。目前,大部分游客对智慧景区不甚了解,游客的智慧化体验不彻底,影响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五、对策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智慧景区的出现使我国景区的发展进入了智慧化发展的阶段,这必然会带来旅游景区从日常管理到盈利模式的全面革新。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以及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游客对智慧景区的智慧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智慧景区未来将在游客旅游体验、景区的智能管理、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行业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政府应在景区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扶持智慧景区相关基础与支撑理论的科学研究,主导智慧景区相关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定,构建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智慧旅游的专项技术研发,鼓励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开展智慧旅游服务;二是旅游行政部门应加强与信息产业部门、城市建设部门等智慧城市方案实施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智慧景区发展的系统构成、技术要求、服务能力、经济效益等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争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技术支持;三是各地应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的框架下,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及旅游产业地位,进行智慧景区可持续建设,避免盲目跟风,避免短期效应和政绩工程;四是景区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跟上旅游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实现景区内外的良好互动,从而推动智慧景区的发展;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参与度。通过多种途径使游客了解智慧景区的内涵,吸引游客体验景区智慧化服务,进而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六是及时总结、分析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的运营模式及优缺点,因地制宜地推广。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主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智慧城市政策 >

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研究

2016-02-02 来源:未知 点击:

  “智慧景区”是近年兴起的新概念,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背景下孕育而生。本文探讨智慧景区的内涵,总结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现状,阐述智慧景区建设的主要特点、内容,指出我国智慧景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2009年1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41号文件,决定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我国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11年国家旅游局邵琪伟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我国旅游产业智慧化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智慧旅游发展指出了方向。2013年11月,国家旅游局将2014定为 “智慧旅游年”,指出各地要结合旅游业发展方向,以智慧旅游为主题,引导智慧旅游城市、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建设。“智慧景区”是近年兴起的新概念,是在“智慧地球”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背景下孕育而生。
  
  一、智慧景区的内涵
  
  由于智慧景区目前在我国还处在初始的发展阶段,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还很少,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篇名”检索项,对有关“智慧景区”的文献进行检索,同时利用Baidu、Google两大搜索引擎,检索“智慧景区”,结果如表1所示。
  
  国内学者对于智慧景区的关注起源于我国数字景区的建设。秦然探讨了风景园林数字化的内容、意义以及数字图文信息的保存模式与版权问题;李宏、吴东亮等对数字景区框架结构和功能模块进行了评述,并从系统化、人性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字景区建设的不足。党安荣等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思考设计了智慧景区建造的全面架构;葛军莲、顾小钧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智慧景区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邓贤峰、李霞从游客体验、景区管理、旅游产品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评价标准体系。
  
  “智慧景区”是“智慧地球”向“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落地实践这一重大背景下,结合景区规划、保护、管理、发展的客观需求而诞生的新型研究领域,是在“数字景区”基础上的飞跃发展。清华大学着名学者党安荣等提出:借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概念,可以认为:“智慧景区”就是通过传感网、物联网、互联网、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景区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游客活动、灾害风险等进行全面、系统、及时的感知与精细化管理,提高景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与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实现综合、实时、交互、可持续的信息化景区管理与服务目标。笔者认为这一定义对“智慧景区”的内涵做了很好的诠释。
  
  二、我国智慧景区发展现状
  
  随着智慧景区概念的提出,国内许多景区管理部门纷纷投入到智慧景区的建设中。2010年九寨沟景区管理部门提出“智慧九寨”的建设,成为国内首个“智慧景区”,也是国内首个将FE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管理的景区,并于2011年前后两次举办了智慧景区论坛;2012年11月,国家旅游局在四川都江堰市召开了全国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现场会,公布了全国22家景区为“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2014年1月,四川九寨沟、安徽黄山、北京颐和园等35家国内顶级景区,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智慧景区联盟”。云台山景区编制的《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成为国家标准,基础网络、保护管理类应用系统、旅游服务类应用系统已建设完备,形成了以基础网络和数据中心为核心,集规划、办公、应急指挥、信息采集、网络通讯、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景区管理系统。2012年云台山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智慧旅游的示范景区。智慧黄山总体框架包括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五大系统。一个中心就是信息中心,三大平台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平台,五大系统分别是资源保护系统、旅游经营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颐和园在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技术设施建设、基于云计算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建设上构建智慧景区系统。泰山基于3D-GIS技术打造了景区信息集成平台,成功地运用于景区内虚拟旅游体验、游客流量监管、多项灾害监测等方面。这些景区将在应用新兴技术推进智慧旅游方面深化合作,努力创造代表中国智慧服务最高水平的样板景区群。目前,在实现了数字化后,我国大部分5A级以上景区已经投入到了“智慧景区”的建设当中。
  
  三、智慧景区建设主要内容
  
  (一)智慧展示。门户网站建设:包括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下载服务,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提供多语言信息服务等内容与功能。多媒体展示:景区建有多媒体展示系统,主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虚拟现实和现代多媒体等多种技术,运用高科技手段,利用声光电来展示包括景区景观、自然文化遗产、生物多样性、古文物再现等。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运用三维全景实景混杂现实技术、三维建模仿真技术、360实景照片或视频等技术建成数字虚拟景区,实现虚拟旅游,数字虚拟景区和虚拟旅游平台能在景区门户网站、景区触摸屏导览机、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上的应用。
  
  (二)智慧运营。电子导游系统:可以通过自助旅游服务终端或者通过手机下载相关软件进行图文并茂的导游解说。电子门票系统:包括在线售票系统、网络或手机客户端购票、网上支付、现场验票系统等,实现票据无纸化。电子商务:景区酒店、旅游产品、旅游纪念品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交易。游客分流系统:通过收集各种数据实现客源动态分析,采用RFID、全球定位、北斗导航等技术感知游客的分布、各景点游客容量,并借助分流调度模型对游客进行实时分流,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压力,确保游客的游览质量。
  
  (三)智慧管理。景区综合管理系统:管理范围包括旅游景点综合业务管理、门票、娱乐项目管理、套票项目的游客人数管理、旅游景点与旅行社、团队的佣金结算管理、金额的多角度统计分析、各合作方的提出等。GPS车辆管理系统:使用GIS/GPS等技术,对景区车辆全体管控,了解车辆的运行情况及位置,有效进行车辆调度,并结合位置信息,做到自动提醒、解说等功能。景区无线通信系统(PTT):在手机上实现对讲功能,用户按下手机上的对话键,就可以与任何地方的群组或个人直接进行通话,相比之下,对讲机有距离限制,最多两三公里,而PTT对讲手机可以在网络覆盖的范围内使用,没有距离的限制。环境检测系统:通过传感器,收集温度、湿度、噪音等相关数据,进行环境监测。生物资源保护系统:生物资源检测系统结合利用GIS/RS/MIS技术,对生物资源包括古树名木、珍稀花卉、野生动物等珍贵动植物资源的物种数量、分布、图文资料进行定期统计,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
  
  (四)智慧应急。包括SOS求救应急系统、无线应急发布系统等。
  
  四、我国智慧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智慧景区在我国各大景区进行试点建设,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在其研究及实践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研究层面。一是智慧景区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相关信息以通讯、报道为主,学术研究十分缺乏;二是智慧景区没有统一、标准、科学的定义,缺乏理论支撑;三是智慧景区研究刚刚起步,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深度系统研究几乎没有;四是智慧景区研究目前处于实践推动理论的发展阶段,旅游学界应密切关注智慧景区的发展进程,注意归纳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
  
  (二)实践层面。一是对智慧景区认识不够,将智慧景区建设和信息化景区建设混为一谈,没有从本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出发,盲目跟风,概念炒作;二是我国传统化的景区管理体制、理念难以适应智慧景区所要求的高效管理目标,会影响智慧景区的建设进程;三是智慧景区科技研发与实施技术缺乏统一标准,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程度不高;四是人才的短缺。我国大多数景区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掌握信息化技术能力有限。目前,我国很多景区在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均依靠外援,这无疑会阻碍智慧景区的建设发展;五是宣传不到位,游客知晓率低。目前,大部分游客对智慧景区不甚了解,游客的智慧化体验不彻底,影响游客的旅游满意度。
  
  五、对策
  
  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智慧景区的出现使我国景区的发展进入了智慧化发展的阶段,这必然会带来旅游景区从日常管理到盈利模式的全面革新。随着大旅游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普及以及游客对旅游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游客对智慧景区的智慧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智慧景区未来将在游客旅游体验、景区的智能管理、旅游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行业监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根据目前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我国智慧景区的发展提出如下对策:一是政府应在景区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扶持智慧景区相关基础与支撑理论的科学研究,主导智慧景区相关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定,构建智慧景区评价体系。同时,积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智慧旅游的专项技术研发,鼓励旅游企业和相关企业开展智慧旅游服务;二是旅游行政部门应加强与信息产业部门、城市建设部门等智慧城市方案实施部门的沟通协调,将智慧景区发展的系统构成、技术要求、服务能力、经济效益等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争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技术支持;三是各地应在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的框架下,根据各地的经济水平及旅游产业地位,进行智慧景区可持续建设,避免盲目跟风,避免短期效应和政绩工程;四是景区管理者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跟上旅游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实现景区内外的良好互动,从而推动智慧景区的发展;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游客参与度。通过多种途径使游客了解智慧景区的内涵,吸引游客体验景区智慧化服务,进而提高游客的旅游满意度;六是及时总结、分析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的运营模式及优缺点,因地制宜地推广。
  
  (作者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