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智慧城市政策 >

中国5年内将制定4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

来源:未知 日期:2015-09-10 点击:

  近日,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国家标准委将制定智慧城市国家标准。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智慧城市还没有清晰的定义。对于普通市民来讲,更关心的是智慧城市、互联网能够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而对于政府来说,大数据、云计算如何与每位市民产生关系,社区、产业、家庭以及城市如何组合,智慧城市如何带动社会出现整体变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透露,标准委计划在三到五年之内,制定41项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2015年将下达2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计划。
  
  同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称,发改委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企业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对激发社会活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跨界、整合碎片化
  
  建设“互联网+”智慧城市

  
  讨论了近六年之久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再次加紧。在近一年中,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201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11个具体行动,再次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李铁表示,“虽然‘互联网+’没有提到+智慧城市,但是实际上都和智慧城市有关系”。“互联网+”智慧城市要重点强调企业问题,企业效率最高,不存在体制问题,要的是利益,所以企业有强大的创新空间。
  
  为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交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7月10日至12日,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展会以“互联网+智慧城市”为主题在京召开,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互联网和高新技术在城市运行中的最新应用。
  
  据了解,此次展会分为智慧城市综合馆、金融服务馆、智慧交通馆、智慧社区馆、智慧商务馆、养老健康馆、社会交往馆、平安城市馆、国际馆等10个展区,旨在展示智慧城市规划、阶段性成果、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购买大型科技企业产品等集成功能。
  
  李铁指出,博览会是中国的实际反映,第一体现了政府的功能,大数据的运算;第二体现了各个产业、行业在这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第三是心理现实还是初始阶段、碎片化阶段。通过博览会,让大家看到有些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在其他方面衔接的时候能不能找到跨界、分享,在智慧家庭、社区和城市中进行整合机会。
  
  “各自发展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是个跨界的时代,只有跨界才能实现互联网对实体经营的改革。怎么来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享,只有合理的利益分享才是最好的切合点,没有利益、没有利益机制跨界不可能实现,没有利益分享不可能有更好的服务、互补,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跨界、整合、分享、利益是未来的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中,会自动的激发出新的想象空间和实体经营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未来。”
  
  “到目前为止,我们碎片化的智慧城市强调了社区服务,强调了微博政务,也强调了各种大数据的模式,但是,智慧城市能不能和城市社区、和老百姓全方位的需求、和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方面还有非常广阔的提升空间。”
  
  蚂蚁金服国内事业群副总裁邹亮表示,今年阿里巴巴(微博)集团和微博构筑了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搭建了生态链,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拉近人与社会的关系。“支付宝(微博)有差不多4亿的实名注册用户,微博有2亿月活用户,这些活跃的用户已经在用我们的入口来享受服务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利用这个入口给大家更多的政府政务、民生服务?”
  
  邹亮进一步补充到,蚂蚁金服在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通道,“把政府提供出来的能力更好地传输给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入口能够接触政府”。
  
  李铁认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刚刚起步,需要完成四个方面的进程:第一,如何通过企业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二,如何使碎片化的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分割的发展模式,变成一个整合性的、综合性的发展模式。第三,如何实现企业跨界的经营和管理,来促进利益的分享。第四,如何完成家庭、社区、就业产业园区和城市的整体结合。
  
  “如果从这四个方面解决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既借鉴了国际经验,又使城镇化率达到中期阶段,就可以通过这个庞大的市场空间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步。”李铁表示。
  
  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关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既不能谋一时发展,也不能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照搬照抄。
  
  “发改委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企业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对激发社会活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胡祖才称。
  
  智慧城市建设要创新机制,市场主导。胡祖才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交汇,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体制方方面面,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至关重要”。
  
  对于融资,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也认为,政府的融资模式要创新。“过去靠卖地、土地财政肯定不行,要引入社会化的资金,这对于政府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明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第一个要管理创新,主要通过PPP模式,解决专业公司来进行运营,社会资本参与。徐明表示,不考虑运营的智慧城市是没有持续性的,也不可能发展的,因此管理模式上要创新。所以,专业公司的介入、专业的运营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同时提出,技术方案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智慧城市不讲商业模式,这个智慧城市很难接地气,也很难保证智慧的持续提升。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概念,它是一种新模式,产生新业态,所以它一定要有商业模式来进行保驾护航。”
  
  在推广方面,李铁分析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创新推广尤其重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大城市的社区,另一方面是中小城市。如果想布局一个特别大的城市,整个系统的建立会比较麻烦,而在小的载体上植入一些创新的要素比较容易成功,推广起来也快,就能形成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很多国家创新推广方面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小”开始,日本、韩国、美国也都如此。把“小”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和复制到整个城市的社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体系。
  
  五年内制定4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在智慧城市里有很多政府是非常了解如何去定位智慧城市,但也有很多的城市是跟风的,这种跟风把智慧城市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比如招商引资、资源置换这样一种方式,所以有很多的人并没有去深入思考智慧城市未来应该怎么去发展。
  
  李铁称,到目前为止,智慧城市还没有清晰的定义。对于普通市民来讲,更关心的是智慧城市、互联网能够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而对于政府来说,大数据、云计算如何与每位市民产生关系,社区、产业、家庭以及城市如何组合,智慧城市如何带动社会出现整体变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次博览会上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透露,标准委计划在三到五年之内,制定41项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田世宏认为,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引导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集、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的条件。
  
  并表示,智慧城市标准的研制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得到了验证和试验,为标准的持续改进提供了现实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据新华社报道,统计显示,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
  
  据了解,在上述博览会,部分智慧城市试点和互联网企业纷纷亮相展示其阶段性发展成果和为智慧城市提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试点城市区包括北京西城区、北京海淀区、贵阳、乌镇、福建、南京等,互联网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新浪、乐视、滴滴快的等。
  
  田世宏称,在智慧城市为互联网+计划行动提供支撑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的管理,加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联合相关部门对智慧城市整体实现过程提供系统的标准化支撑;推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各城市的应用,支持五到八个成熟的部门开展专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试评估,为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加快技术标准的研制步伐,对于亟须制定的国家标准,在立项过程中给予专项的支持。2015年将下达2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计划。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智慧城市政策 >

中国5年内将制定4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

2015-09-10 来源:未知 点击:

  近日,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高峰论坛上传出消息,国家标准委将制定智慧城市国家标准。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会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智慧城市还没有清晰的定义。对于普通市民来讲,更关心的是智慧城市、互联网能够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而对于政府来说,大数据、云计算如何与每位市民产生关系,社区、产业、家庭以及城市如何组合,智慧城市如何带动社会出现整体变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透露,标准委计划在三到五年之内,制定41项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2015年将下达2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计划。
  
  同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称,发改委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企业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对激发社会活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跨界、整合碎片化
  
  建设“互联网+”智慧城市

  
  讨论了近六年之久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再次加紧。在近一年中,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201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益民服务、“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便捷交通、“互联网+”绿色生态、“互联网+”人工智能等11个具体行动,再次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李铁表示,“虽然‘互联网+’没有提到+智慧城市,但是实际上都和智慧城市有关系”。“互联网+”智慧城市要重点强调企业问题,企业效率最高,不存在体制问题,要的是利益,所以企业有强大的创新空间。
  
  为促进政府与企业之间交流,推动智慧城市发展。7月10日至12日,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展会以“互联网+智慧城市”为主题在京召开,向社会各界展示了互联网和高新技术在城市运行中的最新应用。
  
  据了解,此次展会分为智慧城市综合馆、金融服务馆、智慧交通馆、智慧社区馆、智慧商务馆、养老健康馆、社会交往馆、平安城市馆、国际馆等10个展区,旨在展示智慧城市规划、阶段性成果、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市场需求以及政府购买大型科技企业产品等集成功能。
  
  李铁指出,博览会是中国的实际反映,第一体现了政府的功能,大数据的运算;第二体现了各个产业、行业在这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第三是心理现实还是初始阶段、碎片化阶段。通过博览会,让大家看到有些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同时在其他方面衔接的时候能不能找到跨界、分享,在智慧家庭、社区和城市中进行整合机会。
  
  “各自发展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是个跨界的时代,只有跨界才能实现互联网对实体经营的改革。怎么来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享,只有合理的利益分享才是最好的切合点,没有利益、没有利益机制跨界不可能实现,没有利益分享不可能有更好的服务、互补,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跨界、整合、分享、利益是未来的趋势,而在这种趋势中,会自动的激发出新的想象空间和实体经营发展空间,这就是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未来。”
  
  “到目前为止,我们碎片化的智慧城市强调了社区服务,强调了微博政务,也强调了各种大数据的模式,但是,智慧城市能不能和城市社区、和老百姓全方位的需求、和市场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方面还有非常广阔的提升空间。”
  
  蚂蚁金服国内事业群副总裁邹亮表示,今年阿里巴巴(微博)集团和微博构筑了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搭建了生态链,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拉近人与社会的关系。“支付宝(微博)有差不多4亿的实名注册用户,微博有2亿月活用户,这些活跃的用户已经在用我们的入口来享受服务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利用这个入口给大家更多的政府政务、民生服务?”
  
  邹亮进一步补充到,蚂蚁金服在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通道,“把政府提供出来的能力更好地传输给老百姓,也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入口能够接触政府”。
  
  李铁认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刚刚起步,需要完成四个方面的进程:第一,如何通过企业来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第二,如何使碎片化的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分割的发展模式,变成一个整合性的、综合性的发展模式。第三,如何实现企业跨界的经营和管理,来促进利益的分享。第四,如何完成家庭、社区、就业产业园区和城市的整体结合。
  
  “如果从这四个方面解决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既借鉴了国际经验,又使城镇化率达到中期阶段,就可以通过这个庞大的市场空间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进步。”李铁表示。
  
  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关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既不能谋一时发展,也不能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照搬照抄。
  
  “发改委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企业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对激发社会活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胡祖才称。
  
  智慧城市建设要创新机制,市场主导。胡祖才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交汇,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体制方方面面,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至关重要”。
  
  对于融资,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也认为,政府的融资模式要创新。“过去靠卖地、土地财政肯定不行,要引入社会化的资金,这对于政府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徐明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第一个要管理创新,主要通过PPP模式,解决专业公司来进行运营,社会资本参与。徐明表示,不考虑运营的智慧城市是没有持续性的,也不可能发展的,因此管理模式上要创新。所以,专业公司的介入、专业的运营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
  
  同时提出,技术方案的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智慧城市不讲商业模式,这个智慧城市很难接地气,也很难保证智慧的持续提升。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概念,它是一种新模式,产生新业态,所以它一定要有商业模式来进行保驾护航。”
  
  在推广方面,李铁分析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创新推广尤其重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大城市的社区,另一方面是中小城市。如果想布局一个特别大的城市,整个系统的建立会比较麻烦,而在小的载体上植入一些创新的要素比较容易成功,推广起来也快,就能形成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很多国家创新推广方面的经验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小”开始,日本、韩国、美国也都如此。把“小”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和复制到整个城市的社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城市体系。
  
  五年内制定4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在智慧城市里有很多政府是非常了解如何去定位智慧城市,但也有很多的城市是跟风的,这种跟风把智慧城市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比如招商引资、资源置换这样一种方式,所以有很多的人并没有去深入思考智慧城市未来应该怎么去发展。
  
  李铁称,到目前为止,智慧城市还没有清晰的定义。对于普通市民来讲,更关心的是智慧城市、互联网能够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而对于政府来说,大数据、云计算如何与每位市民产生关系,社区、产业、家庭以及城市如何组合,智慧城市如何带动社会出现整体变化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此次博览会上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透露,标准委计划在三到五年之内,制定41项智慧城市的国家标准。田世宏认为,智慧城市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引导智慧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促进城市信息资源汇集、共享和开发利用的必要的条件。
  
  并表示,智慧城市标准的研制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中得到了验证和试验,为标准的持续改进提供了现实基础。
  
  目前,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三批智慧城市试点。据新华社报道,统计显示,我国已经有超过500个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并均出台了相应规划,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在城市交通、医疗、政务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广泛成果。
  
  据了解,在上述博览会,部分智慧城市试点和互联网企业纷纷亮相展示其阶段性发展成果和为智慧城市提供的智能化解决方案。试点城市区包括北京西城区、北京海淀区、贵阳、乌镇、福建、南京等,互联网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腾讯、新浪、乐视、滴滴快的等。
  
  田世宏称,在智慧城市为互联网+计划行动提供支撑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国家标准体系的管理,加强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联合相关部门对智慧城市整体实现过程提供系统的标准化支撑;推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在各城市的应用,支持五到八个成熟的部门开展专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试评估,为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支撑;加快技术标准的研制步伐,对于亟须制定的国家标准,在立项过程中给予专项的支持。2015年将下达21项智慧城市国家标准的计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