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山东: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7-05 点击: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消除重污染天气的重要措施。7月4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孔庆成介绍,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实现了工业运行“开门红”。下一步,山东将扎实开展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力做好“去、提、增”三篇文章。在“去”上,加快推动化工和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压减低效产能。截至目前,大气传输通道城市10家钢铁企业产能全部转移退出,炼铁产能1957万吨、炼钢产能2356万吨;推动压减焦化企业26家,产能1801万吨;整合转移地炼企业10家,产能2696万吨;压减轮胎企业12家,退出低效落后轮胎产能2380万条;关停退出水泥熟料生产线32条、水泥磨机223台,涉及产能1663.2万吨和1.17亿吨。在“提”上,全面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力提升传统动能。2022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3%,高于全部投资1.2个百分点;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049个,圆满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目标。在“增”上,聚焦“十强”重点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新动能。2022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11.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2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9.4%,增加值增速达到14.4%。
 
  聚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山东将通过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抢占未来发展新赛道、塑强产业生态新优势等举措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各项工作。
 
  在动能转换方面,将转调优化低效产能,严格执行重点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快推进全省焦炭产能整合转移,持续调优钢铁、石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聚焦培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海工装备等,制定并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在坚持创新引领方面,高标准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建设“一企一技术”、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围绕11条标志性产业链组织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健全动态发布“揭榜挂帅”榜单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先进制造业投融资三年行动。
 
  坚持数实融合,将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推进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集群、进基地。持续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深入实施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四名工程”、“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另外,将深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赋值专项行动。深化“链长制”工作机制,抓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积极开展“结对行动”,打造融链固链共同体。扎实开展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新培育一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山东: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2023-07-0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减少污染物排放,消除重污染天气的重要措施。7月4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孔庆成介绍,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实现了工业运行“开门红”。下一步,山东将扎实开展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近年来,山东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力做好“去、提、增”三篇文章。在“去”上,加快推动化工和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压减低效产能。截至目前,大气传输通道城市10家钢铁企业产能全部转移退出,炼铁产能1957万吨、炼钢产能2356万吨;推动压减焦化企业26家,产能1801万吨;整合转移地炼企业10家,产能2696万吨;压减轮胎企业12家,退出低效落后轮胎产能2380万条;关停退出水泥熟料生产线32条、水泥磨机223台,涉及产能1663.2万吨和1.17亿吨。在“提”上,全面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着力提升传统动能。2022年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3%,高于全部投资1.2个百分点;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049个,圆满完成“万项技改、万企转型”目标。在“增”上,聚焦“十强”重点产业,持续培育壮大新动能。2022年全省制造业投资增长11.2%,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2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9.4%,增加值增速达到14.4%。
 
  聚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山东将通过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提升产业发展驱动力、抢占未来发展新赛道、塑强产业生态新优势等举措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各项工作。
 
  在动能转换方面,将转调优化低效产能,严格执行重点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加快推进全省焦炭产能整合转移,持续调优钢铁、石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实施“万项技改、万企转型”。聚焦培强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海工装备等,制定并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在坚持创新引领方面,高标准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强化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体系,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支持企业建设“一企一技术”、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围绕11条标志性产业链组织开展产学研精准对接活动,健全动态发布“揭榜挂帅”榜单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先进制造业投融资三年行动。
 
  坚持数实融合,将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推进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集群、进基地。持续推进工业园区、重点企业5G网络全覆盖。深入实施软件名城、名园、名企、名品“四名工程”、“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另外,将深入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赋值专项行动。深化“链长制”工作机制,抓好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积极开展“结对行动”,打造融链固链共同体。扎实开展产业集群培优培强工程,编制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能级提升行动,新培育一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