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外部动力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20 点击:次
产业集群外部动力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总的来说,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存在的外部动力同样能够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活动,这外部动力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和外部竞争。
外部动力
(一)市场需求的拉动。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迎合市场的需求生产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市场对于创新的作用来源于集群内部的自组织功能,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存在显著的技术关联性,市场对某些产品的需求会通过技术链条传导至上游或下游企业,从而引发关联产业的共性技术不断地开展渐进性创新和突破式创新,形成“需求—创新—再创新”的格局,因此,市场需求成为集群创新的重要动力。
通过构建产业集群内竞争扩散的创新模型发现,集群内的创新扩散与创新竞争呈现出正反馈的关系,即毗邻地区的同行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企业寻求各种创新的方法。这是因为,同一类的企业在毗邻地理空间中的密集布局使得企业的同类产品的区别度很小,导致产品的种类、质量和价格等特征的区分度很小。
因此,有的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会不断地寻求各种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力求推陈出新。在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分享和高效地整合各种各样的资源、信息以及生产流程,这种协同合作的模式促进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对于新技术、新知识的理解、吸收和应用的能力。
企业间的合作行为也因此而产生了协同效应,使得产业集群中企业间合作创新产生的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了各个企业在地理分散状态下的加总。此外,集群企业同样要面对国际企业的竞争调整,这种全方位的竞争格局成为推动集群创新的重要动力。
二、机制动力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能够形成促进创新能力形成的各种机制,具体包括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企业间的竞争合作机制以及企业间的信任约束机制。
(一)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邱玉霞和孙晓燕对产业集群中的学习模式进行了自觉性和结构性的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知识、学习、创新的交互关系模型,认为组织间知识的互动、传递和积累是集群中网络式创新的特点。
产业集群诸多参与者在竞争与合作关系中能够形成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这种集体学习机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联系实现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为集群内部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方向和动力,形成产业集群内部创新的连锁反应,从而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
在产业集群中,各企业之间在地理上相互接近,来自核心企业的创新行为和生产技术等的知识溢出效应容易被吸收。知识溢出效应在产业集群中的传导路径概括为:知识溢出源—企业的知识输入—企业的创新产出—技术知识扩散。
(二)企业间的竞争合作机制。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技术学习和其他的非正式沟通关系成为了知识溢出最重要的渠道。这种技术合作不仅可以使企业共同负担某些项目高额的研发费用,而且还可以使企业获得技术知识共享以及人才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促进合作双方乃至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比如,徐元国认为,通过企业间独特的竞争合作机制,产业集群的优势得以发挥。这种竞争合作机制不仅有助于规模经济,同时可以帮助企业间互动学习和技术交流。通过资源共享,企业将创新资源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合理地配置和安排,使各种资源要素,尤其是知识和技术等重要的创新要素,实现最优组合与合理配置,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此外,集群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加剧了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企业被迫选择进行能够在长期中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技术创新相关活动。当集群内某一企业率先实现技术创新时,其他企业将会面临同行压力。
领头企业的创新行为一旦取得产品和服务的革新,就会在集群内部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和利益分配机制,使得不进行创新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最终导致市场份额和企业利益的下滑。落后的企业为了避免被淘汰或兼并,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集群内部潜在的同行压力、比较竞争机制也成为了产业集群的创新动力。
(三)企业间的信任约束机制。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在某一空间的聚集构成了产业集群的主体。集群企业通过专业分工与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共享和交换相关的要素发展资源,实现集群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获得产业互补优势或协同效应。根据社会网络理论,集群网络是一种稀疏的网络结构,含有大量的“结构洞”,具有多元性和累积性的特点。
企业之间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模式在产业集群中产生了自我约束机制,使得集群中的现有参与者由于专用性投资的进行而形成了可置信承诺。这种专用性投资的进行形成了参与者们的共有资产,所有参与者因公共资源的不断积累增加而实现收益和资产的不断增值,因此产生了外部性效应,促进了集群的发展。信任约束机制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组织创新资源,开展创新活动,使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低风险、低投入、高效率的特点,进而增强集群的创新动力。
三、文化动力
产业集群的创新文化是一种隐性的动力。单个企业在某一区域的无机组合难以孕育出创新的文化氛围,而产业集群可以产生一种以互信为基础的集群文化。产业集群能够实现大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很难摆脱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社会文化影响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企业价值观的形成,而具有相同社会文化环境的企业会通过非正式的交流实现隐性知识的传播。由于这种隐性知识的传播是根植于区域特有的文化背景,由此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能力形成机制。
牟绍波和王相平在界定集群创新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文化的内核层、中间层和外围层分析了集群创新文化与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互动机理。从价值观层面分析,宽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弹性的社会结构有利于创新思想的成长和发展,而根植于区域文化中的企业家精神和集群内部的竞争合作机制是产生创新活力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