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发布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22 点击:

  一、总体要求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打造“绿色食品牌”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农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果;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农村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35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有力保障低收入人群;乡风更加文明,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二、提升粮食和
 
  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围绕稻谷、麦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食糖、猪肉、牛羊肉、乳制品、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完善扶持政策措施,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深入打造“绿色食品牌
 
  聚焦粮食、烟草、蔗糖、茶叶、橡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和乡村旅游等重点特色产业,突出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提高重点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动我省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到2025年,“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6万亿元以上,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位置,改革机制体制,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水平,以创新带动转型,促进我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五、扩大农业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
 
  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产地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扩大农业开放领域,提高农业开放质量,统筹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形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双向开放新高地。
 
  六、统筹农业发展和安全
 
  把防范化解农业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八、全面推进乡村建设
 
  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标准支撑、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思路,以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为示范引领,推动我省农村面貌整体改观、整体提升,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高原生态环境相包容、具有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九、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工作活力和内生动力,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进城农民工稳定就业增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十一、深化农村改革
 
  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农村改革始终,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十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一)推进任务衔接
 
  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体系统筹推进,分类有序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实现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大力宣传推广“政府救助平台”,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采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强化动态监测帮扶,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清零。推进“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等“三机制”落实落地。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长期培育和扶持,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行动。促进脱贫人口劳动力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加大脱贫人口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分类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保障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推进政策衔接
 
  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政策连续性。按照接续保留巩固、完善供给方式、拓展惠及对象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健全和完善更具“普惠性”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不出问题。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强化脱贫地区财政保障,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财政整合涉农资金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其中不低于50%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方面,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优惠政策。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内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继续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
 
  (三)推进机制衔接
 
  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的要求,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提高考核质量,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完善行业部门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将行业部门帮扶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发挥沪滇对口帮扶协作和定点帮扶单位作用,推进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衔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扶贫工作队伍有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加强基层工作力量。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部署,推动工作落实。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云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发布

2022-04-22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一、总体要求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打造“绿色食品牌”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农业“走出去”取得新成果;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农村生态环境根本改善,乡村文化蓬勃发展,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35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有力保障低收入人群;乡风更加文明,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
 
  二、提升粮食和
 
  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围绕稻谷、麦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食用植物油、食糖、猪肉、牛羊肉、乳制品、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完善扶持政策措施,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深入打造“绿色食品牌
 
  聚焦粮食、烟草、蔗糖、茶叶、橡胶、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和乡村旅游等重点特色产业,突出加工业和服务业增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提高重点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动我省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现代农业强省迈进。到2025年,“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6万亿元以上,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核心位置,改革机制体制,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水平,以创新带动转型,促进我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五、扩大农业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
 
  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区位优势和特色农产品产地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扩大农业开放领域,提高农业开放质量,统筹推动农业“走出去”、“引进来”,加快形成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双向开放新高地。
 
  六、统筹农业发展和安全
 
  把防范化解农业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推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业从种养环节向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健全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八、全面推进乡村建设
 
  把乡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标准支撑、循序渐进、久久为功”的思路,以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为示范引领,推动我省农村面貌整体改观、整体提升,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高原生态环境相包容、具有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九、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基层工作活力和内生动力,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进城农民工稳定就业增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十一、深化农村改革
 
  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农村改革始终,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
 
  十二、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决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一)推进任务衔接
 
  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体系统筹推进,分类有序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实现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大力宣传推广“政府救助平台”,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采取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方式,强化动态监测帮扶,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状况,做到动态监测、动态帮扶、动态清零。推进“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扶志扶智长效机制等“三机制”落实落地。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长期培育和扶持,以脱贫县为单位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行动。促进脱贫人口劳动力稳定就业,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加大脱贫人口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分类摸清各类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底数,分类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保障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持续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二)推进政策衔接
 
  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和政策连续性。按照接续保留巩固、完善供给方式、拓展惠及对象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健全和完善更具“普惠性”的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不出问题。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强化脱贫地区财政保障,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财政整合涉农资金优先保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其中不低于50%用于支持产业发展。支持脱贫地区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水土保持、产业园区、林业草原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方面,广泛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延续支持扶贫车间优惠政策。做好金融服务政策衔接,继续发挥再贷款作用,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在展期内保持不变。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专项安排脱贫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继续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延续脱贫攻坚期间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
 
  (三)推进机制衔接
 
  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落实中央关于脱贫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范围的要求,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提高考核质量,强化考核成果运用。完善行业部门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制度,将行业部门帮扶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继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发挥沪滇对口帮扶协作和定点帮扶单位作用,推进民营企业“万企兴万村”。衔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扶贫工作队伍有序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加强基层工作力量。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建设,增强内生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定期研究部署,推动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