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滨海新区召开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3-16 点击:

  3月15日,滨海新区召开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市市场监管委党组书记、主任戴东强出席并讲话。副区长梁益铭主持会议,并与市市场监管委党组成员、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栩冬,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尤天成,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亚楼共同为市药监局“1+3”技术服务平台揭牌。
 
  连茂君首先对市市场监管委长期以来在产业发展、技术支持、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新区的帮助表示感谢。他说,市市场监管委坚持“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工作理念和“马上办、钉钉子、敢担当”的工作作风,主动上门服务,在经开区设立“1+3”技术服务平台,为新区相关产业园区和企业提供更便利化的服务,必将成为全流程服务保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新基建配套,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连茂君强调,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集聚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特色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新区将以此次“1+3”技术服务平台落户为新的契机,继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这一主导产业,以经开区、保税区、高新区为重点区域,依托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链+盟”助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进一步串链强链补链,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要建强主题园区,深化产业人才联盟和共同缔造理事会发展模式,强化新基建配套,完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撑,健全“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良好产业创新生态,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新区将加大对“1+3”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其成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戴东强表示,此次“1+3”技术服务平台落户经开区是市市场监管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双城”发展战略和“制造业立市”战略,围绕“1+3+4”产业布局,以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为天津市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有力贡献。市市场监管委将以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为契机,真干、实干,主动贴近产业需求,与产业龙头企业一起共同搭建开放、共享的公共创新平台,全力助推“特色细胞谷”“生物制造谷”建设,努力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据了解,天津市药监局将在经开区设立包括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滨海实验室和市药化审评查验中心滨海办公室、市医疗器械审评查验中心滨海办公室、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滨海办公室的“1+3”模式药监“滨城”技术服务平台,以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与经开区共同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开放平台,将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检验、审评查验、药物警戒等技术资源充分融入区域和企业发展,将技术支撑机构延伸至经开区,全力服务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胜昔,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赵前苗参加。
 
  药企有了“家门口”的实验室
 
  3月15日,“1+3”技术服务平台在滨海新区正式揭牌。该平台由经开区管委会与天津市药监局共同打造,多项技术支撑机构从天津市延伸至经开区,进一步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将为经开区乃至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3”技术服务平台投用后,经开区生物医药企业将无需再到市级部门,可在滨城享受到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审评查验、药物警戒等技术资源。
 
  三个办公室4月投入运营
 
  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滨海实验室承担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药检院”)赋予的药品检验检测、进口药品检验、疫苗批签发等工作,可为经开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开发服务。市药检院负责滨海实验室的资质认证、人员培训轮训和管理等工作,指导其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市药检院拟定滨海实验室建设计划,分期分步骤完成总体建设计划,实现涵盖疫苗检验、胰岛素系列进口检验、中药材进口检验及委托检验等的业务范围。目前实验室已经进入前期设计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三个滨海办公室”将创新检验检测、审批审评、检查核查、业务咨询等工作机制,切实承担“两品一械”审评事前事中沟通指导和相关检查工作,提升检验检测、审批审评、检查核查、业务咨询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助推经开区乃至滨海新区“两品一械”高质量发展。三个办公室的软硬件设备设施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预计将于今年4月投入运营。
 
  “把市区服务、检验机构的技术资源转移到经开区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天津市药监局局长王栩冬说,此次在经开区设立“1+3”技术服务平台,是药品监管领域在经开区开展技术融入的大胆改革创新,将为药品监管技术机构的发展探索道路,也将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区域产业发展将再升级
 
  生物医药产业是经开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也是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2021年,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405亿元,增速达47%,聚集企业数量多,产业生态日益优化。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经开区注册成立,天津生产厂是诺和诺德的战略性生产基地之一,作为诺和诺德全球唯一的胰岛素耐用注射器械供应商,以及重要的胰岛素制剂与灌装生产基地,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供应胰岛素耐用注射器械及胰岛素成品。听闻“1+3”技术服务平台在经开区揭牌后,诺和诺德全球企业副总裁兼天津生产厂总裁尼尔森十分兴奋。他说,“1+3”技术服务平台成立后,诺和诺德的进口药品审查检验业务无需再到市药检院办理,不出经开区就可以完成,这将大大减少企业来回奔波的时间,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他还透露,“1+3”技术服务平台落地经开区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经开区未来发展的信心。未来,诺和诺德还将在经开区加大投资力度,助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1+3”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将彻底改变企业办理相关业务频繁往返市区和经开区的情况,经开区相关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对技术服务需求量很大的产业龙头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顺畅、优质的服务,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成本更节省、研发更高效。同时,“家门口”的实验室与延伸服务办公室将为更多研发类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帮扶,为企业快速成长和高速发展提供助力。
 
  “1+3”技术服务平台也将在条件成熟时辐射整个滨海新区,届时将更好地满足区域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需求,吸引聚集更多生物医药企业在新区落地发展,助推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再升级。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滨海新区召开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2022-03-16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3月15日,滨海新区召开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市市场监管委党组书记、主任戴东强出席并讲话。副区长梁益铭主持会议,并与市市场监管委党组成员、市药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栩冬,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尤天成,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亚楼共同为市药监局“1+3”技术服务平台揭牌。
 
  连茂君首先对市市场监管委长期以来在产业发展、技术支持、审批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新区的帮助表示感谢。他说,市市场监管委坚持“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工作理念和“马上办、钉钉子、敢担当”的工作作风,主动上门服务,在经开区设立“1+3”技术服务平台,为新区相关产业园区和企业提供更便利化的服务,必将成为全流程服务保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新基建配套,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连茂君强调,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已经集聚了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特色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新区将以此次“1+3”技术服务平台落户为新的契机,继续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这一主导产业,以经开区、保税区、高新区为重点区域,依托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链+盟”助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进一步串链强链补链,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要建强主题园区,深化产业人才联盟和共同缔造理事会发展模式,强化新基建配套,完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撑,健全“雏鹰—瞪羚—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构建良好产业创新生态,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新区将加大对“1+3”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保障,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其成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戴东强表示,此次“1+3”技术服务平台落户经开区是市市场监管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双城”发展战略和“制造业立市”战略,围绕“1+3+4”产业布局,以打造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搭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迅猛发展,为天津市加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作出了有力贡献。市市场监管委将以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为契机,真干、实干,主动贴近产业需求,与产业龙头企业一起共同搭建开放、共享的公共创新平台,全力助推“特色细胞谷”“生物制造谷”建设,努力为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据了解,天津市药监局将在经开区设立包括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滨海实验室和市药化审评查验中心滨海办公室、市医疗器械审评查验中心滨海办公室、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滨海办公室的“1+3”模式药监“滨城”技术服务平台,以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与经开区共同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开放平台,将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的检验、审评查验、药物警戒等技术资源充分融入区域和企业发展,将技术支撑机构延伸至经开区,全力服务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市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胜昔,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赵前苗参加。
 
  药企有了“家门口”的实验室
 
  3月15日,“1+3”技术服务平台在滨海新区正式揭牌。该平台由经开区管委会与天津市药监局共同打造,多项技术支撑机构从天津市延伸至经开区,进一步提升区域营商环境,将为经开区乃至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3”技术服务平台投用后,经开区生物医药企业将无需再到市级部门,可在滨城享受到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检验、审评查验、药物警戒等技术资源。
 
  三个办公室4月投入运营
 
  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滨海实验室承担天津市药品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市药检院”)赋予的药品检验检测、进口药品检验、疫苗批签发等工作,可为经开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检验检测、技术开发服务。市药检院负责滨海实验室的资质认证、人员培训轮训和管理等工作,指导其开展相关业务工作。市药检院拟定滨海实验室建设计划,分期分步骤完成总体建设计划,实现涵盖疫苗检验、胰岛素系列进口检验、中药材进口检验及委托检验等的业务范围。目前实验室已经进入前期设计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三个滨海办公室”将创新检验检测、审批审评、检查核查、业务咨询等工作机制,切实承担“两品一械”审评事前事中沟通指导和相关检查工作,提升检验检测、审批审评、检查核查、业务咨询等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助推经开区乃至滨海新区“两品一械”高质量发展。三个办公室的软硬件设备设施目前已经基本准备就绪,预计将于今年4月投入运营。
 
  “把市区服务、检验机构的技术资源转移到经开区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天津市药监局局长王栩冬说,此次在经开区设立“1+3”技术服务平台,是药品监管领域在经开区开展技术融入的大胆改革创新,将为药品监管技术机构的发展探索道路,也将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区域产业发展将再升级
 
  生物医药产业是经开区的支柱产业之一,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也是国家级战新产业集群。2021年,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405亿元,增速达47%,聚集企业数量多,产业生态日益优化。
 
  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于1994年在经开区注册成立,天津生产厂是诺和诺德的战略性生产基地之一,作为诺和诺德全球唯一的胰岛素耐用注射器械供应商,以及重要的胰岛素制剂与灌装生产基地,面向中国及全球市场供应胰岛素耐用注射器械及胰岛素成品。听闻“1+3”技术服务平台在经开区揭牌后,诺和诺德全球企业副总裁兼天津生产厂总裁尼尔森十分兴奋。他说,“1+3”技术服务平台成立后,诺和诺德的进口药品审查检验业务无需再到市药检院办理,不出经开区就可以完成,这将大大减少企业来回奔波的时间,节约人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同时,他还透露,“1+3”技术服务平台落地经开区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经开区未来发展的信心。未来,诺和诺德还将在经开区加大投资力度,助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天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1+3”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将彻底改变企业办理相关业务频繁往返市区和经开区的情况,经开区相关生物医药企业,特别是对技术服务需求量很大的产业龙头企业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顺畅、优质的服务,让企业办事更方便、成本更节省、研发更高效。同时,“家门口”的实验室与延伸服务办公室将为更多研发类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帮扶,为企业快速成长和高速发展提供助力。
 
  “1+3”技术服务平台也将在条件成熟时辐射整个滨海新区,届时将更好地满足区域众多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需求,吸引聚集更多生物医药企业在新区落地发展,助推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