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中关村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路线出台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30 点击: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园区。日前,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发展的“路线图”,对于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七方面的发展要务:一是发挥中关村科教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快构建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施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完善面向全国的“揭榜挂帅”机制,搭建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建立独角兽企业行业管家制度,支持领军企业形成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主动适应创新范式和科研组织形式的新变化,营造创新友好型制度环境。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在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发展、科技金融、新经济制度、创新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新一轮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改革,持续滚动推出先行先试政策。创建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推动建设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京证券交易所。
 
  三是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支持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等新建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大对概念验证、中试转化的支持力度,围绕主导产业打造100家左右优质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建设50家左右关键共性技术平台。
 
  四是在产业集群方面,加快构建中关村“241”高精尖产业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支持先进制造、现代交通、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重点产业高端发展,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五是着眼于北京高质量发展新需要,优化分园产业空间布局。加强特色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提升一批特色产业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水平园区。
 
  六是集聚世界一流人才。包括:实施国家级和市级人才计划,集聚培养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实施中关村高聚工程,集聚培育高层次的产业领军人才;出台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吸引集聚海外优秀人才等。
 
  七是努力打造双向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园区、打造全球链接平台、建立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枢纽,形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支点。
 
  此外,具体到医药领域,中关村示范区未来将发挥医疗器械工程化平台、生物样本库、生物相容性评价平台等技术平台作用,建设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药、重组蛋白药物中试生产平台、AI创新药孵化平台等。力争突破医用设备、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先进材料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单细胞多组学、合成生物科技、生物育种等生命科技研究。
 
  202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至203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中关村示范区“十四五”发展路线出台

2022-01-30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和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园区。日前,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发展的“路线图”,对于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有力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对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示范区七方面的发展要务:一是发挥中关村科教资源优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加快构建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施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强链工程,完善面向全国的“揭榜挂帅”机制,搭建高精尖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加强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支持。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建立独角兽企业行业管家制度,支持领军企业形成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主动适应创新范式和科研组织形式的新变化,营造创新友好型制度环境。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作用,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在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发展、科技金融、新经济制度、创新生态治理等方面,开展新一轮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试改革,持续滚动推出先行先试政策。创建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推动建设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北京证券交易所。
 
  三是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支持高校、院所、研究型医院等新建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加大对概念验证、中试转化的支持力度,围绕主导产业打造100家左右优质创业孵化服务机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领域建设50家左右关键共性技术平台。
 
  四是在产业集群方面,加快构建中关村“241”高精尖产业体系。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与健康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引领发展,支持先进制造、现代交通、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四大重点产业高端发展,持续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五是着眼于北京高质量发展新需要,优化分园产业空间布局。加强特色产业园建设,规划建设提升一批特色产业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高水平园区。
 
  六是集聚世界一流人才。包括:实施国家级和市级人才计划,集聚培养高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实施中关村高聚工程,集聚培育高层次的产业领军人才;出台国际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行动计划,吸引集聚海外优秀人才等。
 
  七是努力打造双向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全球创新网络关键枢纽。通过建立国际合作园区、打造全球链接平台、建立国际技术转移服务枢纽,形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支点。
 
  此外,具体到医药领域,中关村示范区未来将发挥医疗器械工程化平台、生物样本库、生物相容性评价平台等技术平台作用,建设细胞和基因治疗、生物药、重组蛋白药物中试生产平台、AI创新药孵化平台等。力争突破医用设备、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先进材料等“卡脖子”技术难题;支持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基因编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单细胞多组学、合成生物科技、生物育种等生命科技研究。
 
  202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北京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至2035年,中关村示范区将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世界创新版图重要一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战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