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公布最新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29 点击:次
2020年,217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11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国内生产总值为11%;进出口总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占全国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1.7%;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5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
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
排名 国家级经开区 省份
1 苏州工业园区 江苏
2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
3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
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
5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6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7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
8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
9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10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徽
11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12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
13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徽
14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南
15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上海
16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北
17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川
18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辽宁
19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20 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
21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
22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南
23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24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25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26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建
27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辽宁
28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吉林
29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30 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
综合排名前30位次变化情况
2021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显示,26家国家级经开区连续两年保持在前30名,上年4家(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跌出前30名,今年4家(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进前30名。
今年综合排名前30强中,14家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上升,其中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名次提升最大,上升4名;8家国家级经开区排名持平;8家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下滑。
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前30变化情况
排名 国家级经开区
省份
名次变化
22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河南 +4
14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南 +3
18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辽宁 +2
20 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 +2
3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北京 +1
9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1
10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徽 +1
15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上海 +1
17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川 +1
23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1
19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新
24 杭州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新
26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福建 新
29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新
1 苏州工业园区 江苏 -
2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 -
5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
6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
7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 -
8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 -
12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 -
13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徽 -
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 -1
11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2
16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北 -2
28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吉林 -3
30 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 -3
25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4
21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陕西 -6
27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辽宁 -8
单项排名情况
利用外资排名前10
利用外资排名前10中,有5家国家级经开区新进前10名,详情见下表。
排名 名称 省份 与上年
对比
1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 +1
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 -1
3 苏州工业园区 江苏 +2
4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 -
5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安徽 新
6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1
7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新
8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新
9 浙江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新
10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新
对外贸易排名前10
对外贸易排名前10中,有2家国家级经开区新进前10名,分别是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有5家经开区排名有所下降,其余3家经开区排名持平。
排名 名称 省份 与上年
对比
1 苏州工业园区 江苏 -
2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
3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上海 新
4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天津 -
5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 -2
6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 -1
7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 -1
8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 -1
9 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 江苏 -1
10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浙江 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