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产才融合发展 助推“五好”园区建设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1-05 点击:次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东安县经济开发区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创建标准,按照“以产业聚集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实现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化产才融合,为加快推进“五好”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牵头抓总,系统构建产才融合制度供给
一是紧扣产业谋方向。抓住人才供需两头,围绕“一主一特一新”产业开展重点排摸,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和需求库;围绕国能永州电厂抓紧布局热能综合利用产业园;围绕焊剂焊材等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全国焊剂行业“巨无霸”;围绕吉他乐器制造这一特色产业,编制规划吉他产业“园中园”。建强产业链,吸引人才链,编制产才融合发展规划,提高引才针对性。二是立足需求定政策。在全面落实潇湘人才行动计划和东安“1+4”人才政策的基础上,开展人才调研,立足重要产业、重点项目、骨干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台《东安县“五好”园区建设和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为产才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行“人才+项目”引才模式,建立起“引进一个领军人才、汇聚一个好团队、孵化一个好企业、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一个产业发展”的人才机制。三是优化机制抓落实。围绕“建链、补链、强链”要求和“五好”园区建设,优化“双招双引”考核评价机制,对新获批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在市里支持金额基础上同等予以支持。为引进人才提供 “一站式”服务,落实编制、薪酬、生活补贴、住房补贴、科技研发项目支持、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等激励政策。
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全力释放产才融合虹吸效应
一是项目进,人才聚。东安经济开发区坚持项目高地和人才洼地同步建设,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步推进。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吕名礼带领智能农业水利创新创业团队,创立华维节水科技装备(湖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维节水”),建成全国第一家智慧农业装备产业园——华维智能农业水利装备产业园(华维农装智谷)。同时,柔性引进了以中国工程院康绍忠院士为首的灌溉农业高端人才团队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开展产品研发。今年以来,东安经济开发区引进新能源电池、生物提取研发和吉他乐器制造等人才创新创业团队3个,共签约引进鸿富邦、高格、雄雉东安鸡、广鑫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9个,已开工建设16家,竣工投产12家,吸引招收相关产业人才100余名。二是人才聚,产业兴。该区加快整合各类资源,全力打通“项目落地—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的发展通道,通过创新驱动引才聚才,全面提升企业实力。华维节水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设立了中国农业大学中农创学院华中基地,吸引120多位人才落户园区;与湖南农业大学联合成立了“农抬头可控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推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八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华维节水在投产次年就进入超亿元产值企业行列。2021年1-9月,该园区新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达5家,正在申报已通过初审高新技术企业8家;完成专利申报194个,同比增幅102.08%;新增企业发明专利授权7个,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40%。
坚持提升效能、优化服务,大力营造产才融合生态系统
一是着力提升功能品质。完善各类功能载体,成立东安县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成园区污水处理厂并正式运营,加快物流园建设,竭力补齐开发区城市配套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短板。二是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实行园区干部职工与企业“一对一”结对服务、企业检查报备等制度,设立工业园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担保)平台,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等成本。在项目手续办理方面实行全程代办,2021年来,为27家企业受理办结91项相关审批事项,办理事项平均提速50%以上;成功创建东安经开区就业基地(市级)、大学生实习基地(市级);组织企业与职业中专、金桥学校联合开展工人培训,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三是着力加强人才服务。强化服务意识,推进服务重点项目、企业和重要人才制度,及时梳理解决企业发展、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成功举办ACA可控农业与乡村振兴(华中)大会,打造服务人才和产才融合发展新格局。同时,建成园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起人才公共服务的平台,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截至目前,已为60余名园区人才解决子女入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