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开始,我国各省、市掀起一股兴建化工园区的热潮,2000年后,这股热潮进一步升温。长江经济带的七省二市就分布有20多个正在建设或规划将要建设的化工园区。各地的规划目标都十分宏大,但由于缺乏宏观引导、规范管理和信息服务,一些园区定位模糊,布点盲目,重复建设。让人仿佛又看到了199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大上快上”经济开发区,从省市到地县、甚至乡镇,“经开区”遍地开花的现象。化工园区会重蹈“经开区”覆辙吗?
遍地开花的化工园区 |
|
记者在浙江上虞市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看到,临近海边的10平方公里土地,被分隔成了许多几亩到几十亩不等的地块。有的已是厂房密布,有的正在大兴土木,还有的则刚刚打上围栏。宽阔的园区公路四通八达,公路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涌江告诉记者,园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0平方公里,有来自包括港台在内的国内外60多家企业入住………… |
|
集聚化是园区建设的诱因 |
|
据2001年-2002年《中国化学工业年鉴》资料,2000年全国化学工业总产值为5812.48亿元,企业数量12499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只有4650万元,并散布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与化工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相对应的,是我国化工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较多,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链发展格局,市场竞争力差,不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国外化工产业的差距在10-20年之间………… |
|
盲目建设成为园区发展的隐痛 |
|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长江经济带上正在兴建的化工园区中,除上海化工区、杭州湾精细化工园等少数园区建设起点较高,园区定位明确,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外,其它化工园区的建设、发展均不尽人意,相当一部分园区陷入“找政府圈地、找企业圈钱、找市场无门”的尴尬境地………… |
|
规范引导是园区建设当务之急 |
|
记者在各个化工园区采访中,都能听到规范化工园区建设的呼声,许多园区的规划者也在频繁地考察学习,希望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上海、浙江一些化工园区已探索出自己的成功建设模式,诸如统一提供水、电、气、能、路、通讯,甚至商务网络、宽带等基础设施,企业终端污染由园区规划建设大型设施来集中统一治理等等。但大多数化工园区尚未找到有效的建设模式,仍在为自己将走向何方而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