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三地共建“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7-05 点击:次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5%,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增长超50%,规上服务业营收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超40%……这是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交出的“成绩单”。为什么说苏锡通科技产业园是长三角区域最独特的合作模式?园区发展的基调及战略定位是什么?空间布局的亮点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日前我们走访了该园区。
三市跨江融合 独特的合作模式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是苏州、无锡、南通三地共建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三市跨江融合是长三角区域最独特的合作模式。“十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秉承‘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的定位,园区正全力向着融入苏南‘桥头堡’、高端制造‘新样板’、产城融合‘新地标’、深化改革‘新高地’的奋斗目标加速迈进。”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09年5月,苏通科技产业园成立。2020年5月,苏通园区跨江融合再升级,与2011年5月成立的南通、无锡跨江合作园区锡通园区一体化融合,并被市委、市政府赋予了建设“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全新使命。同年11月,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正式揭牌。多年来,秉承“跨国合作、跨江融合”的优秀基因,园区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应税销售、服务业应税销售、财政总收入增幅超30%。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有别于一般意义工业园的重要表现,就是其拥有先进的规划,在新加坡邦城顾问公司规划基础上,园区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围绕“产业社区化、功能国际化、城市生态化、生活人文化”高起点编制了园区的概念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并在概念规划的指引下,完成了近百项专业规划,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开发建设规划体系。
围绕核心愿景 构建空间格局
园区围绕“产业社区化、功能国际化、城市生态化、生活人文化”四大愿景,坚持先配套,后招商;先生态,后生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四先四后’规划理念,构建了‘十字轴带,一核、三片、六区’的空间格局,致力于打造蓝绿交织、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绿色智慧新园区。
十字轴带即依托以东西向新洪港生态带为核心的横向休闲望江生态绿廊,南北水系复合发展轴为基础的纵向产业商务活力中轴,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
一核是指生态绿核。
三片是指城市宜居活力片区、区域综合服务片区、滨江特色文旅片区,在中轴线上由北往南布局特色功能。
城市宜居活力片区位于中轴北部,主要布局商业娱乐、特色医疗、教育文体等功能,提升片区生活服务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
区域综合服务片区位于中轴中部,依托江海快线站点和金英绿谷,主要布局商务办公、科创研发、综合服务等等功能,提升片区对区域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构建集交通、商业、办公、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和活力磁极。这里将严格管控建设高度、强度以及形态,打造舒缓有序的城市天际线。
滨江特色文旅片区位于中轴南部,是园区对外形象“未来之门”的展示区域,具有多元活力的功能业态、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和高品质的景观风貌,主要布局文化旅游、滨江休闲、生态湿地等,力争构建一幅新时期滨江盛世图景,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转型发展的典范。
六区是指现代都市宜居社区、长三角国际生态社区、区域高端制造产业区、绿色智造产业区、国际创新产业区、智慧科技产业区,主要用于承载园区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两主一新”产业发展。
“经过3-5年的高质量发展,园区一定会实现规划愿景,成为一座云集高新产业的科技之城;一座倡导环保节能的生态之城;一座接轨国际标准的创业之城;一座引领健康生活的宜居之城。”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虞越嵩信心满满地说。(苏轩)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过15%,规上工业应税销售增长超50%,规上服务业营收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超40%……这是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交出的“成绩单”。为什么说苏锡通科技产业园是长三角区域最独特的合作模式?园区发展的基调及战略定位是什么?空间布局的亮点有哪些?带着这些疑问,日前我们走访了该园区。
三市跨江融合 独特的合作模式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是苏州、无锡、南通三地共建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三市跨江融合是长三角区域最独特的合作模式。“十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秉承‘江海生态城、国际创业园’的定位,园区正全力向着融入苏南‘桥头堡’、高端制造‘新样板’、产城融合‘新地标’、深化改革‘新高地’的奋斗目标加速迈进。”该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09年5月,苏通科技产业园成立。2020年5月,苏通园区跨江融合再升级,与2011年5月成立的南通、无锡跨江合作园区锡通园区一体化融合,并被市委、市政府赋予了建设“跨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全新使命。同年11月,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正式揭牌。多年来,秉承“跨国合作、跨江融合”的优秀基因,园区持续高速发展,年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应税销售、服务业应税销售、财政总收入增幅超30%。
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有别于一般意义工业园的重要表现,就是其拥有先进的规划,在新加坡邦城顾问公司规划基础上,园区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围绕“产业社区化、功能国际化、城市生态化、生活人文化”高起点编制了园区的概念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并在概念规划的指引下,完成了近百项专业规划,形成了完整的城市开发建设规划体系。
围绕核心愿景 构建空间格局
园区围绕“产业社区化、功能国际化、城市生态化、生活人文化”四大愿景,坚持先配套,后招商;先生态,后生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四先四后’规划理念,构建了‘十字轴带,一核、三片、六区’的空间格局,致力于打造蓝绿交织、产城融合,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绿色智慧新园区。
十字轴带即依托以东西向新洪港生态带为核心的横向休闲望江生态绿廊,南北水系复合发展轴为基础的纵向产业商务活力中轴,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
一核是指生态绿核。
三片是指城市宜居活力片区、区域综合服务片区、滨江特色文旅片区,在中轴线上由北往南布局特色功能。
城市宜居活力片区位于中轴北部,主要布局商业娱乐、特色医疗、教育文体等功能,提升片区生活服务能力和宜居宜业水平。
区域综合服务片区位于中轴中部,依托江海快线站点和金英绿谷,主要布局商务办公、科创研发、综合服务等等功能,提升片区对区域企业和人才的吸引力,构建集交通、商业、办公、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和活力磁极。这里将严格管控建设高度、强度以及形态,打造舒缓有序的城市天际线。
滨江特色文旅片区位于中轴南部,是园区对外形象“未来之门”的展示区域,具有多元活力的功能业态、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和高品质的景观风貌,主要布局文化旅游、滨江休闲、生态湿地等,力争构建一幅新时期滨江盛世图景,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绿色转型发展的典范。
六区是指现代都市宜居社区、长三角国际生态社区、区域高端制造产业区、绿色智造产业区、国际创新产业区、智慧科技产业区,主要用于承载园区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和生命健康“两主一新”产业发展。
“经过3-5年的高质量发展,园区一定会实现规划愿景,成为一座云集高新产业的科技之城;一座倡导环保节能的生态之城;一座接轨国际标准的创业之城;一座引领健康生活的宜居之城。”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虞越嵩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