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湖南产业园区蓄积高质量发展“园动力”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6-04 点击:

6月3日,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浏阳市举行。

这是湖南就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出的又一个大动作:3个月前,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召开;1个月前,湖南学习考察团去江苏,向“苏大强”观摩学习园区发展经验;半个月前,省委机关刊《新湘评论》同时刊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和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的署名文章,两篇文章均聚焦产业发展。

湖南产业园区,正在蓄积一股强大的“园动力”

正青春的湖南园区

33岁,正值青春!这正是湖南园区的年龄。

湖南园区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而生。

1988年,长沙高新区的前身——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建设成立,长沙银河新技术开发中心等35家企业首批入区,全省拉开园区建设序幕。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湖南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如今,湖南已拥有143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园区21个、省级园区122个。2020年数据显示,这些园区占全省国土面积0.5%

尽管占地不多,但它造富能力强:2020年,省内各园区完成全省34.5%的GDP、40%左右的税收。其中,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分别居同类国家级园区第14位、第17位。

园区如何更强?

最新一期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新湘评论》同时刊发许达哲和毛伟明的署名文章。文章的主题只有一个:产业项目建设。

许达哲强调,要集聚企业和产业,把各类平台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舞台、打造成为产业和企业的聚集地。

毛伟明写道:湖南产业园区的集中度和竞争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8家国家级高新区的人均营业收入、净利润、上缴税额、出口总额,低于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的平均水平;8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指标水平,大多低于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平均值。

“苏大强”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月9日至10日,毛伟明率团赴江苏考察产业园区。媒体称此行是去考察“苏大强”。

考察团成员中,不仅有部分省直厅局一把手和5市市长,还有长沙、株洲、湘潭、常德、郴州、怀化、娄底等地9个重点园区掌门人。

考察期间有一个小故事: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陈列了两张对比图,一张是1994年设计师手绘的金鸡湖规划效果图,另一张是当前的实景图。

两幅图上的建筑结构布局,几乎一样。岳阳市长李爱武感慨,顶层设计很重要,苏州工业园27年“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走“回头路”。

学习“苏大强”的顶层设计只是此次考察的一项收获。考察结束后,湖南各相关会议上,有一个词被频频提及——五好园区。

五好园区

什么是五好园区?

这要追溯到今年3月在长沙召开的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

毛伟明在会上表示,要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上突出“好”,找好定位、建好平台、抓好项目、带好队伍、树好形象,更好发挥园区的产业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作用。

苏州考察结束不到一个星期,5月17日,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五好园区工作。

要建五好园区,找好定位是基础中的基础。

5月26日,毛伟明前往株洲调研产业发展,反复强调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他考察的醴陵陶瓷产业和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都是当地兼具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的特色产业。

五化趋势

伴随五好园区而生的,是产业发展的五化趋势,即高端化、数字化、集聚化、绿色化、融合化。

比如,产业高端化。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正冲击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湖南高端制造的代表。

湖南的其他产业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毛伟明在文章中指出:“湖南产业层次还不高,在规模、企业、品牌等方面竞争力还不强。”

再如,产业融合化。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购买一台电脑,不只是希望拿到一台电脑,我们还希望电脑坏了有人及时维修,即售后服务,我们还需要使用电脑上先进便利的软件服务。这些处于增值环节的服务,有时利润大于产品制造本身。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只是融合化发展的一种,此外还包括产业与科技、与金融、与人才的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等。

毛伟明在文章中指出:“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极为重要,因为趋势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历史发展必然,只有把准了趋势,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湖南产业园区蓄积高质量发展“园动力”

2021-06-04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6月3日,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浏阳市举行。

这是湖南就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推出的又一个大动作:3个月前,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召开;1个月前,湖南学习考察团去江苏,向“苏大强”观摩学习园区发展经验;半个月前,省委机关刊《新湘评论》同时刊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和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的署名文章,两篇文章均聚焦产业发展。

湖南产业园区,正在蓄积一股强大的“园动力”

正青春的湖南园区

33岁,正值青春!这正是湖南园区的年龄。

湖南园区伴随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而生。

1988年,长沙高新区的前身——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建设成立,长沙银河新技术开发中心等35家企业首批入区,全省拉开园区建设序幕。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是湖南第一个国家级产业园区。

如今,湖南已拥有143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园区21个、省级园区122个。2020年数据显示,这些园区占全省国土面积0.5%

尽管占地不多,但它造富能力强:2020年,省内各园区完成全省34.5%的GDP、40%左右的税收。其中,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分别居同类国家级园区第14位、第17位。

园区如何更强?

最新一期湖南省委机关刊物《新湘评论》同时刊发许达哲和毛伟明的署名文章。文章的主题只有一个:产业项目建设。

许达哲强调,要集聚企业和产业,把各类平台打造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舞台、打造成为产业和企业的聚集地。

毛伟明写道:湖南产业园区的集中度和竞争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8家国家级高新区的人均营业收入、净利润、上缴税额、出口总额,低于全国169家国家级高新区的平均水平;8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发展指标水平,大多低于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的平均值。

“苏大强”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月9日至10日,毛伟明率团赴江苏考察产业园区。媒体称此行是去考察“苏大强”。

考察团成员中,不仅有部分省直厅局一把手和5市市长,还有长沙、株洲、湘潭、常德、郴州、怀化、娄底等地9个重点园区掌门人。

考察期间有一个小故事: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展示馆陈列了两张对比图,一张是1994年设计师手绘的金鸡湖规划效果图,另一张是当前的实景图。

两幅图上的建筑结构布局,几乎一样。岳阳市长李爱武感慨,顶层设计很重要,苏州工业园27年“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不走“回头路”。

学习“苏大强”的顶层设计只是此次考察的一项收获。考察结束后,湖南各相关会议上,有一个词被频频提及——五好园区。

五好园区

什么是五好园区?

这要追溯到今年3月在长沙召开的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

毛伟明在会上表示,要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上突出“好”,找好定位、建好平台、抓好项目、带好队伍、树好形象,更好发挥园区的产业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作用。

苏州考察结束不到一个星期,5月17日,毛伟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部署创建五好园区工作。

要建五好园区,找好定位是基础中的基础。

5月26日,毛伟明前往株洲调研产业发展,反复强调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规划布局。他考察的醴陵陶瓷产业和株洲通用航空产业,都是当地兼具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的特色产业。

五化趋势

伴随五好园区而生的,是产业发展的五化趋势,即高端化、数字化、集聚化、绿色化、融合化。

比如,产业高端化。工程机械、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正冲击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湖南高端制造的代表。

湖南的其他产业也有不错的表现。但毛伟明在文章中指出:“湖南产业层次还不高,在规模、企业、品牌等方面竞争力还不强。”

再如,产业融合化。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购买一台电脑,不只是希望拿到一台电脑,我们还希望电脑坏了有人及时维修,即售后服务,我们还需要使用电脑上先进便利的软件服务。这些处于增值环节的服务,有时利润大于产品制造本身。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只是融合化发展的一种,此外还包括产业与科技、与金融、与人才的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等。

毛伟明在文章中指出:“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极为重要,因为趋势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历史发展必然,只有把准了趋势,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