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宁阳经济开发区:下沉一线 帮扶企业复工复产

宁阳经济开发区:下沉一线 帮扶企业复工复产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2-20 点击:

艳阳化雪,十几台红色挖掘机在田野中一起轰鸣,如一簇簇火苗催促春天的到来。脸上的口罩,挡不住施工者们的“劳动号子”。2月18日,在魏桥国科项目南邻,一条从渤海18路向西跨越秦皇河的大道——长江8路雏形乍现!

 

据悉,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纷纷掀起了复工建设的高潮。其中,有四条市民特别关注的道路都在进行道路清表、湾塘软基等工序施工——渤海21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长江5路至长江11路)、长江6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渤海18至渤海19路)、长江8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渤海18路至渤海24路)和黄河15路道路及配套工程(中海北路至渤海18路)。这些道路,有的原是村居、油井,地下的管子、地上的电线密布,坑洼不平,雨雪后更是泥泞不堪。但从效果图上可见,它们很快将大变样——有的大气磅礴,有的风景别致,有的要建桥跨越秦皇河,有的要完成村居拆迁,它们都计划于今年6月底实现主道路通车。那么,在新冠肺炎防控如此紧张的形势下,这几条道路建设是如何保证安全稳妥、万无一失的,建设进度如何,建成后效果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建设现场看看吧!四路建设将为推进西区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工程贡献力量

 

作为魏桥国科园区的“南大门”,长江8路(渤海18路至渤海24路)将跨越秦皇河。这条路全长2696米,道路红线宽65米,按4块板结构建设,两侧各为11.5米的机动车道(双向6车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3.5米的非机动车道和12.5米的绿化带(含人行道)。建设内容包括主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和2座桥梁,其中跨秦皇河的桥梁要满足通航要求,项目预算总投资约1.5亿元。该项目于2020年1月13日开工,1月31日复工。

 

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道路清表、外运建筑垃圾、湾塘软基处理和油田设施迁占等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路要跨越秦皇河,其桥梁设计独具特色。据滨州中海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城市建设部部长刘金鹏介绍,该桥梁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线条简洁明朗,精致典雅,整体造型大气沉稳,富有艺术美感且受力科学,与北侧的秦皇河风雨桥交相辉映。这座桥跨越在灵动的秦皇河上,坐落在美丽的国科院旁,从功能上解决了交通的主要问题,对周边整体景观有一个明显提升。而长江6路(渤海18路至渤海19路)全长647米,道路红线宽36米,按3块板结构建设,断面形式为双向4车道、宽14米,两侧各为2米的绿化隔离带、3米的非机动车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2米的人行道、2米的绿化带。建设内容包括主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等,项目预算总投资约2260万元。该项目在2020年1月13日开工,1月31日复工。目前,道路清表、湾塘软基已完成,正在路基施工。

 

这四条路中,渤海21路(长江5路至长江11路)最长,总长约3156米,道路红线宽40米。这条路按3个板块建设,断面形式为双向4车道、宽15米,两侧各为2.5米的绿化隔离带、3.5米的非机动车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2.5米的人行道和2米的绿化带。其建设内容包括主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和2座板涵桥梁,项目预算总投资1.23亿元。“该项目于2019年12月19日开工,今年1月31日复工。目前,道路清表已完成,7处湾塘软基已处理完成,正在进行雨污水管线开槽、降水、电力线路下地和路基施工,计划2020年6月底前主道路通车。”刘金鹏介绍。黄河15路(中海北路至渤海18路)道路及桥梁工程是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养老服务中心“三院”项目配套工程,长1356米,道路红线55米,按3个板块建设,断面形式为中央为5米绿化隔离带,两侧各为11米的机动车道(双向6车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3米的非机动车道和9米的绿化带(含人行道)。建设内容包括主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秦皇河桥等,项目预算总投资7300万元。该项目于2019年9月16日开工,已完成大河于村西侧470米主路面施工,2020年1月31日复工,正在进行雨污水管线的施工。这条路同样要跨越秦皇河,其桥梁借鉴世界名桥意大利罗马圣天使桥风格,造型层次丰富,与秦皇河景观融为一体,相映成趣,点睛成景。该桥于2019年11月16日动工,计划于2020年10月17日竣工,目前已完成桩基80棵。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为施工队伍提供口罩、消毒设备、红外线测温仪,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每天两次测量体温、两次工地消杀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四条路的建设方是如何做好防护吗?据刘金鹏介绍,在这些复工工地,建设方严格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目前无异常情况,但防控安全弦时刻要紧绷。复工以来,各工地严格执行参建人员隔离措施,为施工队伍提供了口罩、消毒设备、消毒液、红外线测温仪,并为外地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了隔离场所。印制并张贴或发放了《致武汉来滨人员的公开信》、《开发区建筑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须知》,编定了《加强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范方案》及《加强四条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责任分工表》。同时,各工地编制了《项目施工人员摸排日报表》、《外地来滨人员登记表》等材料,所有在岗人员一律落实岗位防控措施,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每天两次测量体温并严格登记,每天两次对工地进行消杀,形成台账,每天汇总上报。对复工工地进行疫情排查、加强对所有在岗人员的疫情防护知识、防护技能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教育引导工地留守人员和务工人员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据悉,接下来,各工地将继续强化“三化”意识,细化任务,明确清单,逐一落实责任人员,现场盯靠,限时办结,跟踪问效,强化督查,通过任务倒排、责任倒逼、督导倒追,以压力促动力,全力抓好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同时,狠抓工程质量,加强管理,规范程序,科学施工,既抓细节,又控环节;既抓工程质量,又抓安全生产和环保扬尘治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宁阳经济开发区:下沉一线 帮扶企业复工复产

2020-02-20 来源:未知 点击:

艳阳化雪,十几台红色挖掘机在田野中一起轰鸣,如一簇簇火苗催促春天的到来。脸上的口罩,挡不住施工者们的“劳动号子”。2月18日,在魏桥国科项目南邻,一条从渤海18路向西跨越秦皇河的大道——长江8路雏形乍现!

 

据悉,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在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纷纷掀起了复工建设的高潮。其中,有四条市民特别关注的道路都在进行道路清表、湾塘软基等工序施工——渤海21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长江5路至长江11路)、长江6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渤海18至渤海19路)、长江8路道路及配套工程(渤海18路至渤海24路)和黄河15路道路及配套工程(中海北路至渤海18路)。这些道路,有的原是村居、油井,地下的管子、地上的电线密布,坑洼不平,雨雪后更是泥泞不堪。但从效果图上可见,它们很快将大变样——有的大气磅礴,有的风景别致,有的要建桥跨越秦皇河,有的要完成村居拆迁,它们都计划于今年6月底实现主道路通车。那么,在新冠肺炎防控如此紧张的形势下,这几条道路建设是如何保证安全稳妥、万无一失的,建设进度如何,建成后效果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建设现场看看吧!四路建设将为推进西区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工程贡献力量

 

作为魏桥国科园区的“南大门”,长江8路(渤海18路至渤海24路)将跨越秦皇河。这条路全长2696米,道路红线宽65米,按4块板结构建设,两侧各为11.5米的机动车道(双向6车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3.5米的非机动车道和12.5米的绿化带(含人行道)。建设内容包括主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和2座桥梁,其中跨秦皇河的桥梁要满足通航要求,项目预算总投资约1.5亿元。该项目于2020年1月13日开工,1月31日复工。

 

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道路清表、外运建筑垃圾、湾塘软基处理和油田设施迁占等工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条路要跨越秦皇河,其桥梁设计独具特色。据滨州中海城市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城市建设部部长刘金鹏介绍,该桥梁采用现代简约风格,线条简洁明朗,精致典雅,整体造型大气沉稳,富有艺术美感且受力科学,与北侧的秦皇河风雨桥交相辉映。这座桥跨越在灵动的秦皇河上,坐落在美丽的国科院旁,从功能上解决了交通的主要问题,对周边整体景观有一个明显提升。而长江6路(渤海18路至渤海19路)全长647米,道路红线宽36米,按3块板结构建设,断面形式为双向4车道、宽14米,两侧各为2米的绿化隔离带、3米的非机动车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2米的人行道、2米的绿化带。建设内容包括主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等,项目预算总投资约2260万元。该项目在2020年1月13日开工,1月31日复工。目前,道路清表、湾塘软基已完成,正在路基施工。

 

这四条路中,渤海21路(长江5路至长江11路)最长,总长约3156米,道路红线宽40米。这条路按3个板块建设,断面形式为双向4车道、宽15米,两侧各为2.5米的绿化隔离带、3.5米的非机动车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2.5米的人行道和2米的绿化带。其建设内容包括主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和2座板涵桥梁,项目预算总投资1.23亿元。“该项目于2019年12月19日开工,今年1月31日复工。目前,道路清表已完成,7处湾塘软基已处理完成,正在进行雨污水管线开槽、降水、电力线路下地和路基施工,计划2020年6月底前主道路通车。”刘金鹏介绍。黄河15路(中海北路至渤海18路)道路及桥梁工程是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养老服务中心“三院”项目配套工程,长1356米,道路红线55米,按3个板块建设,断面形式为中央为5米绿化隔离带,两侧各为11米的机动车道(双向6车道)、2米的绿化隔离带、3米的非机动车道和9米的绿化带(含人行道)。建设内容包括主道路、雨污水管网、绿化亮化、人行道、交通安全设施、秦皇河桥等,项目预算总投资7300万元。该项目于2019年9月16日开工,已完成大河于村西侧470米主路面施工,2020年1月31日复工,正在进行雨污水管线的施工。这条路同样要跨越秦皇河,其桥梁借鉴世界名桥意大利罗马圣天使桥风格,造型层次丰富,与秦皇河景观融为一体,相映成趣,点睛成景。该桥于2019年11月16日动工,计划于2020年10月17日竣工,目前已完成桩基80棵。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为施工队伍提供口罩、消毒设备、红外线测温仪,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每天两次测量体温、两次工地消杀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四条路的建设方是如何做好防护吗?据刘金鹏介绍,在这些复工工地,建设方严格落实了各项防控措施,目前无异常情况,但防控安全弦时刻要紧绷。复工以来,各工地严格执行参建人员隔离措施,为施工队伍提供了口罩、消毒设备、消毒液、红外线测温仪,并为外地施工技术人员提供了隔离场所。印制并张贴或发放了《致武汉来滨人员的公开信》、《开发区建筑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须知》,编定了《加强市政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范方案》及《加强四条道路及配套工程建设工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范责任分工表》。同时,各工地编制了《项目施工人员摸排日报表》、《外地来滨人员登记表》等材料,所有在岗人员一律落实岗位防控措施,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每天两次测量体温并严格登记,每天两次对工地进行消杀,形成台账,每天汇总上报。对复工工地进行疫情排查、加强对所有在岗人员的疫情防护知识、防护技能培训,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教育引导工地留守人员和务工人员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据悉,接下来,各工地将继续强化“三化”意识,细化任务,明确清单,逐一落实责任人员,现场盯靠,限时办结,跟踪问效,强化督查,通过任务倒排、责任倒逼、督导倒追,以压力促动力,全力抓好各项工程建设任务。同时,狠抓工程质量,加强管理,规范程序,科学施工,既抓细节,又控环节;既抓工程质量,又抓安全生产和环保扬尘治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