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经开区:奋力打造“双千亿”级园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2-26 点击:次
2015年,国家级浏阳经开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02亿元,成为长沙第三家、湖南第五家千亿产业园区。24日,记者在浏阳经开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该区今年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奋力
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经济增速领跑长沙
2015年是“十二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也是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极具挑战的一年,一批园区企业克服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实现逆势上扬。蓝思科技全年实现产值390亿元、税收突破13亿元,“龙头效应”凸显。同时,尔康制药成为税收过亿元企业,威尔曼制药成为税收过6000万元企业。据统计,浏阳经开区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总数达20家。
园区企业家周群飞(蓝思科技)、帅放文(尔康制药)、刘正军(永清集团)在去年跻身2015湖南富豪榜前十强,涌现了永清环保、尔康制药、蓝思科技、九典制药、达美程等上市企业5家。
紧扣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取得突出成果,全年共引进新项目24个,合同引资180.22亿元。其中,深圳欧智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投资55亿元,用地500亩,实现6月签约,9月开工,12月主体封顶。投资55亿元的浏阳利美免疫力修复中心、投资52亿元的广东百草堂药业等项目均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全年开工重点项目56个,完成投资168.5亿元,34个列入长沙市的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据介绍,浏阳经开区201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02亿元,工业总产值、财政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速均位居长沙市园区第一。其中,工业总产值856亿,同比增长19.4%,是“十二五”初期的3.39倍;财政总收入30.34亿元,同比增长24.9%,是“十二五”初期的3.65倍;规模工业增加值256亿元,同比增长18.6%,是“十二五”初期的2.82倍。园区综合实力进入湖南省产业园区前4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省第三,区域竞争力和结构优化程度均排名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值比重高达84.7%,位居全省第一,园区“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均顺利完成。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聚力新兴产业发展
浏阳经开区经济能够实现逆势上扬,产业结构调整功不可没。“宏观经济越慢,意味着微观的变化越快;宏观经济越不好,意味着结构调整的速度将越快。”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的减速实质上是新经济版块的增速无法弥补落后经济版块的减速,所以必须加快调整园区产业结构。
在浏阳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眼中,产业结构调整有三层含义,即淘汰落后产业,保持传统产业稳定增长,大力增加新经济版块份额。
新经济版块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引领的快速增长版块,可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浏阳经开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健康食品、节能环保等产业各具特色,其中以蓝思科技、基伍通讯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企业和以尔康制药、威尔曼制药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企业,是浏阳经开区新经济版块的主要力量。目前,浏阳经开区提出新目标,2016年新经济版块占比将达到80%。
另外,园区产业还包括稳定增长版块,即食品、日化用品、保健品等产业,属于刚性增长版块。而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和重污染、高耗能产业属于要减速、放缓或被淘汰的版块。郭力夫在报告中提到,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浏阳经开区的经济总量达到了一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合理,支柱产业板块清晰,城市配套能力逐步增强,服务优势有口皆碑,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强的内在增长动力和能力。
去年12月,浏阳经开区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成为湖南2015年唯一获得该项殊荣的工业园区,加之“中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两块金字招牌,浏阳经开区依靠结构调整、创新转型,探索出一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之路。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打造“双千亿”级园区
浏阳经开区2016年经济工作思路已确定,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改革创新、项目攻坚、产城融合,加快实现与长沙、浏阳的双向融城发展,努力成为长沙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的重要增长极,打造浏阳“金阳新区”的核心区。力争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80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工业总产值1002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财政总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5%,奋力迈上技工贸总收入和工业总产值“双千亿”园区新台阶。
目前,园区经济工作已经铺开:计划招商引资120亿元,铺排重点项目68个,整体开发2平方公里;推动创新创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优化经济环境,建设“法治园区”。
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浏阳经开区党工委第一书记曹立军指出,浏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经开区放在全市发展的首要位置,全力以赴、全力支持。2016年,园区要全面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顺应现代园区的发展潮流,切实推动“四最”园区建设,切实提高对企业、对项目的服务效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的创富活力。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园区将加快推进319国道园区段改造、北盛大道、健康大道北延、污水管网、燃气管网、长沙e中心三期标准厂房等14个重大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配套;同时加快推进公租房建设、南园市民公园、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污水厂改造等12个重点民生项目,为园区居民群众服务;进一步完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精心实施一批绿化提质工程,充分展示精致精美、宜居宜业的国家级园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