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威海高新区以“小积分”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能量”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8-22 点击:

  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轻资产、缺少抵押物,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不敢贷、不多贷。为破解这一融资难题,威海高新区以获批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为契机,用创新积分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潜力进行量化,破解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此引导资本、政策等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全区纳入试点的企业达314家,累计争取银行授信贷款256笔、14.5亿元,目前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3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构建创新积分评价体系
 
  为科技企业精准画像
 
  围绕技术创新、成长经营、人才团队、金融征信等6个维度,建立“核心指标+特色指标”评价体系,以科技部火炬中心制定的18项指标作为核心指标,结合区域实际设置纳税、信用等38项特色指标,采取“百分制”形式对企业创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一是“一手”数据动态实时更新。依托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直接从科技、金融、人社等20多个部门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提取相关信息,不接受经过二次加工的数据报表,且与业务系统保持实时同步更新,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干预,保证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现已归集数据信息14万条。
 
  二是“加分”指标凸显产业导向。围绕促进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设置了3个医疗器械行业特色指标,对新获得新药注册批件、药物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情况给予加分;设置了4个电子信息行业特色指标,对3C认证、信创目录认证等情况给予加分。
 
  三是“政银”联手设计评价模型。推动科技部门联合银行机构搭建创新积分评价模型,通过将评价结果与银行尽调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不断优化调整指标权重和分值,最终形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认可的评价模型,目前已与15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贷款审核中直接采信创新积分评价结果。
 
  拓展创新积分应用场景
 
  为企业发展定向赋能
 
  发挥创新积分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企、银企间互通互信,让企业的创新“软实力”变为融资“硬通货”、政策“吸金石”、服务“直通车”。
 
  一是推行“创新积分+无抵押贷款”融资服务模式。根据创新积分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A、B、C、D四档,并配套差异化融资服务。以A档企业为例,只要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就可免于提供抵押资产,相关证明材料也全部被创新积分代替,只需线上提交融资需求,银行即可审核发放贷款。比如,易霸科技(威海)公司创新积分为93.2分,符合A档企业标准,两天内即获得威海市商业银行500万元的贷款。
 
  二是推行“创新积分+梯次培育”企业成长模式。通过几个关键指标的量化评分对企业进行精准识别、科学分类,比如,以企业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等技术创新指标为重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以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成长经营指标为重点,建立瞪羚企业培育库。每年按照综合评分和关键指标评分,发布特色产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5类企业榜单,构建企业雁阵画像。目前,通过积分系统精准筛选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企业81家、专精特新后备企业32家、瞪羚后备企业11家、上市后备企业13家。
 
  三是推行“创新积分+信息共享”免证审批模式。积分平台系统数据对业务部门实行“开放共享”,实现“免证即办”。比如,以往企业申请“科技支行”政策贴息,需要提报上年度专项资金补助申请和贷款等纸质资料,还需要企业、银行及区市财政、金融部门分别审核,费时又费力,现在通过积分平台,部门可直接获取相关电子资料,无须企业提交任何材料,让“少跑腿”变成“零跑腿”。
 
  建立创新积分增长机制
 
  为做优企业注入动力
 
  依托创新积分,对全区各类企业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梳理普遍存在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优化政策供给、服务保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持。今年以来,有17家企业创新积分档次从B档升到了A档。
 
  一是构建“拨投贷保”联动机制,有效缓解研发投入压力。依托创新积分平台,打通了政府部门、投资机构、银行、保险机构等的“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形成了“拨投贷保”联动机制。针对企业开展“卡脖子”攻关项目,以科技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股权投资”跟进、银行机构“信贷投放”、保险机构承保补偿等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联动支持,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近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让企业“研发有钱投”“意外有保险”,助力企业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产出一批硬核产品,目前已有29个项目纳入支持范畴。
 
  二是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促进研发成果加速转化。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库,对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进行数据分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匹配“服务管家”,“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企业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和授权速度,全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同比增长58.7%、41.8%。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产业“专利池”,联合哈工大(威海)设立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行高校、科研机构、产业“专利池”专利向区内企业开展“非独占、一对多、免费用”开放许可新模式,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专利链”深度融合,共梳理匹配专利信息158件,达成开放许可意向10件,转化高校、院所专利22件。
 
  三是拓展“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精准导入更多创新资源。探索“高能级研发平台+高水平行业大会”创新驱动模式,布局建设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等10余个高能级研发平台,成功举办了中国(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加快打造药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引进电子信息产品试验检测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推动与华为、联想等共建“打印机创新孵化中心”。总结推广“天力电源”模式,推动更多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在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分别与企业、高校院所签订聘用协议,人才既是高校院所的教授、研究员,也是企业的研发经理,实现科研教学、创新创业两不误、两促进,目前已复制推广到10多家企业。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威海高新区以“小积分”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大能量”

2023-08-22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轻资产、缺少抵押物,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不敢贷、不多贷。为破解这一融资难题,威海高新区以获批国家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为契机,用创新积分对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潜力进行量化,破解企业与政府、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此引导资本、政策等要素资源向企业集聚,助力企业快速成长。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全区纳入试点的企业达314家,累计争取银行授信贷款256笔、14.5亿元,目前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3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7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
 
  构建创新积分评价体系
 
  为科技企业精准画像
 
  围绕技术创新、成长经营、人才团队、金融征信等6个维度,建立“核心指标+特色指标”评价体系,以科技部火炬中心制定的18项指标作为核心指标,结合区域实际设置纳税、信用等38项特色指标,采取“百分制”形式对企业创新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一是“一手”数据动态实时更新。依托威海市大数据中心,直接从科技、金融、人社等20多个部门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库提取相关信息,不接受经过二次加工的数据报表,且与业务系统保持实时同步更新,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干预,保证数据客观真实准确,现已归集数据信息14万条。
 
  二是“加分”指标凸显产业导向。围绕促进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发展,设置了3个医疗器械行业特色指标,对新获得新药注册批件、药物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等情况给予加分;设置了4个电子信息行业特色指标,对3C认证、信创目录认证等情况给予加分。
 
  三是“政银”联手设计评价模型。推动科技部门联合银行机构搭建创新积分评价模型,通过将评价结果与银行尽调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不断优化调整指标权重和分值,最终形成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认可的评价模型,目前已与15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贷款审核中直接采信创新积分评价结果。
 
  拓展创新积分应用场景
 
  为企业发展定向赋能
 
  发挥创新积分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政企、银企间互通互信,让企业的创新“软实力”变为融资“硬通货”、政策“吸金石”、服务“直通车”。
 
  一是推行“创新积分+无抵押贷款”融资服务模式。根据创新积分评价结果,将企业分为A、B、C、D四档,并配套差异化融资服务。以A档企业为例,只要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就可免于提供抵押资产,相关证明材料也全部被创新积分代替,只需线上提交融资需求,银行即可审核发放贷款。比如,易霸科技(威海)公司创新积分为93.2分,符合A档企业标准,两天内即获得威海市商业银行500万元的贷款。
 
  二是推行“创新积分+梯次培育”企业成长模式。通过几个关键指标的量化评分对企业进行精准识别、科学分类,比如,以企业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等技术创新指标为重点,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以营业收入增长率等成长经营指标为重点,建立瞪羚企业培育库。每年按照综合评分和关键指标评分,发布特色产业、瞪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5类企业榜单,构建企业雁阵画像。目前,通过积分系统精准筛选高新技术企业后备库企业81家、专精特新后备企业32家、瞪羚后备企业11家、上市后备企业13家。
 
  三是推行“创新积分+信息共享”免证审批模式。积分平台系统数据对业务部门实行“开放共享”,实现“免证即办”。比如,以往企业申请“科技支行”政策贴息,需要提报上年度专项资金补助申请和贷款等纸质资料,还需要企业、银行及区市财政、金融部门分别审核,费时又费力,现在通过积分平台,部门可直接获取相关电子资料,无须企业提交任何材料,让“少跑腿”变成“零跑腿”。
 
  建立创新积分增长机制
 
  为做优企业注入动力
 
  依托创新积分,对全区各类企业创新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梳理普遍存在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优化政策供给、服务保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持。今年以来,有17家企业创新积分档次从B档升到了A档。
 
  一是构建“拨投贷保”联动机制,有效缓解研发投入压力。依托创新积分平台,打通了政府部门、投资机构、银行、保险机构等的“信息壁垒”,通过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形成了“拨投贷保”联动机制。针对企业开展“卡脖子”攻关项目,以科技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股权投资”跟进、银行机构“信贷投放”、保险机构承保补偿等相结合的方式给予联动支持,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近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让企业“研发有钱投”“意外有保险”,助力企业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产出一批硬核产品,目前已有29个项目纳入支持范畴。
 
  二是开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促进研发成果加速转化。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分析库,对企业知识产权状况进行数据分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匹配“服务管家”,“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企业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和授权速度,全区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同比增长58.7%、41.8%。组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构建产业“专利池”,联合哈工大(威海)设立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推行高校、科研机构、产业“专利池”专利向区内企业开展“非独占、一对多、免费用”开放许可新模式,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专利链”深度融合,共梳理匹配专利信息158件,达成开放许可意向10件,转化高校、院所专利22件。
 
  三是拓展“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精准导入更多创新资源。探索“高能级研发平台+高水平行业大会”创新驱动模式,布局建设山东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共同体、威海先进医用材料与高端医疗器械山东省实验室等10余个高能级研发平台,成功举办了中国(威海)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大会,加快打造药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依托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引进电子信息产品试验检测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推动与华为、联想等共建“打印机创新孵化中心”。总结推广“天力电源”模式,推动更多企业把研发中心建在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分别与企业、高校院所签订聘用协议,人才既是高校院所的教授、研究员,也是企业的研发经理,实现科研教学、创新创业两不误、两促进,目前已复制推广到10多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