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青岛高新区:“碳”索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6-25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伴随近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的召开,“双碳”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引发各界广泛讨论。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进行了诸多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质高新的绿色底色越来越鲜亮,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双碳”路上,青岛高新区正阔步前行。
 
  技术创新赋能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以技术创新赋能节能减排则是青岛高新区企业探索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润滑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青岛路比特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戈尔孚石墨润滑油,能让车船发动机和机械设备摩擦机件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噪音减小、动力提升,可平均节油节电5%-10%。“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国家一年消耗的汽柴油在三千亿升以上,尾气排放近五千万吨,用了我们的润滑油能节油10%、减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一年下来将节油三百亿升、减少尾气排放一千五百万吨以上,这背后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想而知。”该公司董事长边文静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研发了一款柔性石墨发动机保护剂,“这款俗称机油宝的发动机保护剂,添加在车辆原有的机油里,能明显提升润滑性能,具有明显的节油减排效果,平均节油10%、最高25%,减排30%以上。”
 
  专研水处理领域技术创新,山东华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侧向流水平沉淀技术”和“竖向流生化技术”,开拓了污水处理的全新建设模式,实现污水处理厂从“脏大臭”到“净高美”的转变。
 
  以山东华通立体生态水质净化综合体为例,该项目采用了由山东华通独立研发的数个发明专利:生化池运用竖向流生化技术建造,面积缩减至传统污水厂的10-20%;先进的侧向流水平沉淀工艺将占地面积第二大的沉淀池改进为模块化沉淀装备,沉淀效率大大提升,相较于常规建设方式节省土地90%以上;立体生态水质净化综合体全部采用装备化建造方式,密闭负压运行,彻底消除了臭气污染,改变了城市景观;最大限度实现了水利势能、压缩空气中热能、污水中热能及太阳能的利用,提取的能量用于解决周边居民的热水供应、供热和制冷问题,为实现碳中和开辟了新的路径。
 
  做优做强现代新能源产业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正有序推进绿色能源产业稳妥发展。
 
  风电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电机组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安全、可控是关系产业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风电机组的核心主控制器如果使用外资品牌,那这些风电装机的能源调度系统、通信协议就均运行在国外的系统平台上。”道莅智远科(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隋振利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控制系统不仅算法、底层硬件均是自主研发,而且芯片及操作系统也均是选择了国产替代方案,实现了全国产化。“我们目前正在揭榜青岛市海洋产业关键技术。”隋振利介绍道,2022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与道莅智远联合研发中心成立,双方正在联合研究开发海上新能源装备自主可控国产控制系统,“该项目能够实现我国海洋新能源装备控制系统的进口替代和超越,提升环境自适应优化运行能力和发电效率,这不仅拓宽了公司发展之路,也将更有力地助力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和隋振利一样,锚定风电设备的国产化替代目标,青岛百恒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仕林一直深耕在风电后市场这一细分领域。“风电属于新能源行业,利国利民。”王仕林表示,近年来,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让新能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内风机新增装机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有大量的风机出质保,进入风电后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我们要做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国产化替代。”其中,硬件方面包括控制器、风速风向仪、显示屏、温控器等;软件方面包括可根据电网需求进行发电量调节的能量管理平台等。
 
  智慧管理支撑产业绿色转型
 
  践行“双碳”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实施“双碳”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离不开“低碳服务”。
 
  中电绿网新能源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600869)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理念,综合网络通信、云计算、海量数据(603138)处理、能源智能分析决策专家系统等一系列专业技术,以供电网络为主导线,从供电源头经配用电网延伸至用电终端装置,再结合水网、气网、企业生产线等网络,建立园区能源网,实时监测园区生产、生活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对生产生活及能源使用进行全景监测,提升配用电网运行安全性,实现园区能耗计量计费、能效管理与预测、能效分析评估、指标管理等服务,为园区的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测量、保护、控制、云计算等技术,为传统的开关设备进行物联网化、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中电绿网新能源总经理刘鹏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在很多项目中投入使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探索医疗装备产业绿色发展之路,海尔生物医疗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节能改造项目,海尔生物医疗内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73.27吨;其首创的节能芯系列超低温冰箱,推动超低温冰箱行业节约能源50%,且每台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吨;太阳能疫苗冰箱系列产品,全球运行时每年可降碳109500吨。此外,海尔生物医疗还参与了《低温保存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医用冷藏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等“绿色”标准制定,填补相关领域节能能耗认定标准的空白。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持久战,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技术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等方面聚力攻坚,推动双碳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青岛高新区:“碳”索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3-06-2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伴随近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的召开,“双碳”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引发各界广泛讨论。
 
  近年来,青岛高新区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进行了诸多探索,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质高新的绿色底色越来越鲜亮,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双碳”路上,青岛高新区正阔步前行。
 
  技术创新赋能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以技术创新赋能节能减排则是青岛高新区企业探索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
 
  润滑油被称为现代工业的血液。青岛路比特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戈尔孚石墨润滑油,能让车船发动机和机械设备摩擦机件具有优异的润滑性能,噪音减小、动力提升,可平均节油节电5%-10%。“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国家一年消耗的汽柴油在三千亿升以上,尾气排放近五千万吨,用了我们的润滑油能节油10%、减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一年下来将节油三百亿升、减少尾气排放一千五百万吨以上,这背后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想而知。”该公司董事长边文静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研发了一款柔性石墨发动机保护剂,“这款俗称机油宝的发动机保护剂,添加在车辆原有的机油里,能明显提升润滑性能,具有明显的节油减排效果,平均节油10%、最高25%,减排30%以上。”
 
  专研水处理领域技术创新,山东华通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侧向流水平沉淀技术”和“竖向流生化技术”,开拓了污水处理的全新建设模式,实现污水处理厂从“脏大臭”到“净高美”的转变。
 
  以山东华通立体生态水质净化综合体为例,该项目采用了由山东华通独立研发的数个发明专利:生化池运用竖向流生化技术建造,面积缩减至传统污水厂的10-20%;先进的侧向流水平沉淀工艺将占地面积第二大的沉淀池改进为模块化沉淀装备,沉淀效率大大提升,相较于常规建设方式节省土地90%以上;立体生态水质净化综合体全部采用装备化建造方式,密闭负压运行,彻底消除了臭气污染,改变了城市景观;最大限度实现了水利势能、压缩空气中热能、污水中热能及太阳能的利用,提取的能量用于解决周边居民的热水供应、供热和制冷问题,为实现碳中和开辟了新的路径。
 
  做优做强现代新能源产业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近年来,青岛高新区正有序推进绿色能源产业稳妥发展。
 
  风电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风电机组核心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安全、可控是关系产业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的大事。“风电机组的核心主控制器如果使用外资品牌,那这些风电装机的能源调度系统、通信协议就均运行在国外的系统平台上。”道莅智远科(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隋振利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控制系统不仅算法、底层硬件均是自主研发,而且芯片及操作系统也均是选择了国产替代方案,实现了全国产化。“我们目前正在揭榜青岛市海洋产业关键技术。”隋振利介绍道,2022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与道莅智远联合研发中心成立,双方正在联合研究开发海上新能源装备自主可控国产控制系统,“该项目能够实现我国海洋新能源装备控制系统的进口替代和超越,提升环境自适应优化运行能力和发电效率,这不仅拓宽了公司发展之路,也将更有力地助力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和隋振利一样,锚定风电设备的国产化替代目标,青岛百恒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王仕林一直深耕在风电后市场这一细分领域。“风电属于新能源行业,利国利民。”王仕林表示,近年来,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让新能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国内风机新增装机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有大量的风机出质保,进入风电后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遇。“我们要做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国产化替代。”其中,硬件方面包括控制器、风速风向仪、显示屏、温控器等;软件方面包括可根据电网需求进行发电量调节的能量管理平台等。
 
  智慧管理支撑产业绿色转型
 
  践行“双碳”战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实施“双碳”战略推动绿色发展,离不开“低碳服务”。
 
  中电绿网新能源自主研发的智慧能源(600869)管理系统,可通过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电网理念,综合网络通信、云计算、海量数据(603138)处理、能源智能分析决策专家系统等一系列专业技术,以供电网络为主导线,从供电源头经配用电网延伸至用电终端装置,再结合水网、气网、企业生产线等网络,建立园区能源网,实时监测园区生产、生活设备的运行情况,分析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对生产生活及能源使用进行全景监测,提升配用电网运行安全性,实现园区能耗计量计费、能效管理与预测、能效分析评估、指标管理等服务,为园区的节能减排提供有力支撑。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测量、保护、控制、云计算等技术,为传统的开关设备进行物联网化、智能化、数字化赋能。”中电绿网新能源总经理刘鹏告诉记者,目前该系统已在很多项目中投入使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探索医疗装备产业绿色发展之路,海尔生物医疗成功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通过节能改造项目,海尔生物医疗内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73.27吨;其首创的节能芯系列超低温冰箱,推动超低温冰箱行业节约能源50%,且每台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吨;太阳能疫苗冰箱系列产品,全球运行时每年可降碳109500吨。此外,海尔生物医疗还参与了《低温保存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医用冷藏箱节能环保认证技术规范》等“绿色”标准制定,填补相关领域节能能耗认定标准的空白。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持久战,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技术创新赋能绿色发展等方面聚力攻坚,推动双碳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