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占新赛道 成都高新区打造“中国智车谷”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1-13 点击:次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了上半场先机,决胜下半场的关键是智能网联汽车。”在1月6日举行的成都高新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这样分析。
汽车产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建设的万亿级产业。前不久,川渝两地联合编制印发《共建世界级先进汽车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将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多渠道展开合作。
面对风口,成都高新区怎样抢抓机遇?未来又如何布局?
抓风口
万亿元机遇下
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将井喷式发展
去年7月,基于百度阿波罗驾驶平台开发的四川首批智能网联出租车,在成都新川创新科技园开启试运行,吸引不少市民前去体验。“截至目前,接单量约1.2万单,服务了3600余人次。”百度集团智能网联资深架构师柳慧慧说。
随着数字经济加速融入,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近日发布的《车联网知识产权白皮书(2022年)》显示,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超过1.5万亿元。
风口已至,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车载智能系统产业是未来汽车的价值核心,也是科技竞争高地,未来必将实现井喷式发展。”成都高新区抢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细分领域——车载智能系统产业。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成都汽车生产制造规模突出,也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发布会现场
选择还源于对自身基础、优势和潜力的分析。上述负责人说,成都高新区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物联网、软件等细分产业领域优势明显。如汽车软件企业数量占成都市的80%以上,引入了百度、中科创达等龙头项目。硬件方面则有一个特别“利器”:屏。
“一辆车有多少块屏?”一位分享嘉宾抛出的问题,让发布会现场响起讨论声。随着汽车智慧化,车载显示已成为车内最重要的集成交互平台,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去年10月,京东方(成都)车载显示基地项目建成投产,计划年产车载显示屏约1500万片,将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带来更大的发展优势。
从集成应用和产业生态的角度看,成都高新区落地建成全省首个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示范项目,汇聚电子科技大学专业团队10余个,产业发展具备先发态势。
谋路径
真金白银激励
未来五年产业规模预计达千亿
“我们研发生产的首款智慧物流平台车将于3月正式下线。”成都高新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布会上,金琥新能源汽车(成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部总监邹建涛带来好消息。
这家成立不到2年的成都本地企业去年底发布新产品,将智能座舱及辅助驾驶等应用融入传统新能源物流车,引发行业关注。当天成都高新区新发布的产业规划和一揽子支持政策,更让邹建涛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全省首批用于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
车载智能系统产业链主企业在成都高新区新设立全国性总部,最高奖励1亿元;对建设车载智能系统产业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最高给予2亿元支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加速建立全链条资本支持体系……真金白银的奖励政策,显示该区对大力发展车载智能系统产业的决心和诚意。
据《成都高新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成都高新区将协同联动龙泉驿区打造车载智能系统高新技术产业带,构建“一核一区一基地”发展格局,以高新南区为车载智能系统产业创新引领极核,以高新西区为车载智能系统关键硬件制造基地,以成都未来科技城为车载智能系统核心部件集聚区,预计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奋力打造“中国智车谷”。
如何实现?《规划》提出六大实施行动,并明确具体任务目标。深化区域协同方面,成都高新区将整合龙泉驿区整车和高新区电子信息优势,跨域协同推进整车供应链优化、软硬件技术攻关、创新生态资源共享。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动重庆高新区、两江新区等打造成渝共建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的主阵地。
推动产学研联动,加速驶入新赛道。当天活动上,由李克强院士领衔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新一代车载智能终端基础平台正式揭牌。国汽智端(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建立的“车载智能系统联合实验室”也在现场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