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汕头高新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集聚发展高端产业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29 点击: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作为我市重大发展平台之一的汕头高新区,乘势而上加快谋划高新区东、西片区和六合产业园建设,重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新样板。
 
  在高新区西片区,全自动金属制罐系统装备产业化制造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个项目将配备边缘计算控制系统、高速拍摄系统和控制总线,可实现5G管理和生产全面智能化。
 
  全自动金属制罐系统装备产业化制造项目建设面积超10万平方米,该项目不仅将推动制罐包装机械的进步与创新,还将引进上下游产业链的项目,建设金属包装研发创新、平台展示中心、建设孵化中心,支持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主体的汕头市新青罐机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金属包装工业母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近50项。在企业的大力推动下,目前项目正加快推进主体厂房建设。
 
  汕头市新青罐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万伟说:“2号厂房和3号厂房还有办公楼准备在2022年底之前完工,春节前后实现搬迁和投产。1号厂房准备在2023年6月左右完工。整个园区全部完工后准备投产,产值能够达到三亿元以上。”
 
  而在高新区东片区,去年刚投入运营的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正在打通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该分中心依托总部平台内4000多名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专家、6000余项科技成果等众多创新资源,为汕头企业提供技术对接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难题。分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汕头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以“华转资源赋能+专业团队运营+本地化运作”的建设模式,探索技术转移“粤东模式”,目前已累计在本地入库56家企业,引进了98位技术专家,并搭建起汕头“三新两特一大”技术对接专业化服务平台。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负责人陈芳民说:“成立近一年以来,累计有35家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家成功进行技术对接,累计年新增产值近9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集聚整合粤东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力争为汕头地区和粤东地区发现、引进、孵化一批高质量技术项目,助推汕头成为区域创新策源地,助推汕头创建国家级创新城市。”
 
  阶段来,汕头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定位和使命,系统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高规格推进六合产业园建设,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壮大优势产业规模。目前,汕头高新区拥有上市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瞪羚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家。今年第一季度,高新区工业总产值36.3亿元,同比增长50.7%;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66%。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志刚说:“下来高新区要紧紧抓住作为六合产业园建设开发主体的契机,认真谋划六合产业片区和原来东西片区的发展布局,尽快开展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快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坚定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道路,把‘三新两特一大’的产业布局在六合产业片区落地落实落好。”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汕头高新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集聚发展高端产业

2022-04-2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作为我市重大发展平台之一的汕头高新区,乘势而上加快谋划高新区东、西片区和六合产业园建设,重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全力打造“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新样板。
 
  在高新区西片区,全自动金属制罐系统装备产业化制造项目正在建设中,这个项目将配备边缘计算控制系统、高速拍摄系统和控制总线,可实现5G管理和生产全面智能化。
 
  全自动金属制罐系统装备产业化制造项目建设面积超10万平方米,该项目不仅将推动制罐包装机械的进步与创新,还将引进上下游产业链的项目,建设金属包装研发创新、平台展示中心、建设孵化中心,支持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主体的汕头市新青罐机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金属包装工业母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也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近50项。在企业的大力推动下,目前项目正加快推进主体厂房建设。
 
  汕头市新青罐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万伟说:“2号厂房和3号厂房还有办公楼准备在2022年底之前完工,春节前后实现搬迁和投产。1号厂房准备在2023年6月左右完工。整个园区全部完工后准备投产,产值能够达到三亿元以上。”
 
  而在高新区东片区,去年刚投入运营的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正在打通一条科技成果转化的快车道。该分中心依托总部平台内4000多名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专家、6000余项科技成果等众多创新资源,为汕头企业提供技术对接服务,帮助企业克服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难题。分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汕头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以“华转资源赋能+专业团队运营+本地化运作”的建设模式,探索技术转移“粤东模式”,目前已累计在本地入库56家企业,引进了98位技术专家,并搭建起汕头“三新两特一大”技术对接专业化服务平台。
 
  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负责人陈芳民说:“成立近一年以来,累计有35家企业与大学和科研机构专家成功进行技术对接,累计年新增产值近9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集聚整合粤东地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力争为汕头地区和粤东地区发现、引进、孵化一批高质量技术项目,助推汕头成为区域创新策源地,助推汕头创建国家级创新城市。”
 
  阶段来,汕头高新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聚焦“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定位和使命,系统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高规格推进六合产业园建设,持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壮大优势产业规模。目前,汕头高新区拥有上市企业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高新技术企业75家、瞪羚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2家。今年第一季度,高新区工业总产值36.3亿元,同比增长50.7%;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9.8亿元,同比增长66%。
 
  汕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志刚说:“下来高新区要紧紧抓住作为六合产业园建设开发主体的契机,认真谋划六合产业片区和原来东西片区的发展布局,尽快开展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快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坚定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道路,把‘三新两特一大’的产业布局在六合产业片区落地落实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