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四个高新”建设提速:解读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密码”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13 点击:

  作为西北开发区的“排头兵”,西安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21年11月9日,履新市委书记不久的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来到西安高新区调研,要求高新区“努力当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排头兵’。”
 
  2021年,西安高新区“三十而立”。站在新的时代坐标下,西安高新区需要思考未来之路。这时,由“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组成的“四个高新”建设规划应运而生。
 
  这一年,西安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681亿元,增量271亿元。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份,面对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冲击,西安高新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8%,达到483.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2022年“开门红”。
 
  新的重点项目还在不断涌入,在西安高新区处处可见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项目建设景象,全区正以“一天一个变化”的速度加快建设。2021年8月,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和218个国家经开区中,西安高新区位列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十,已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西安高新区多个园区、重点工业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重点在建项目,从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聚集等方面,寻找高新区近年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高质量发展激发澎湃活力背后的“高新密码”。
 
  这些“高新密码”包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诸多创新实践:
 
  疫情防控期间推出人员、车辆通行证核准发放工作,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的供应链稳定;
 
  树牢“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组建服务企业的专业帮办代办团队,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标准化代办服务;
 
  推出“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举措,“24小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
 
  一个个重点项目获得“拿地即拿证”“承诺备案”等高效服务;
 
  全力做好服务企业的“秦务员”,抽调干部组成“亲商助企”专员团队,积极奔走在各个企业,收集记录企业面临的问题,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
 
  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搭建多种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瞪羚企业”……
 
  这些“高新密码”可以用一句老话来作为引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仔细解读这些“高新密码”便会发现
 
  数据亮眼背后
 
  西安高新区经济强劲的发展后劲和韧性
 
  来源于“高新人”的实干
 
  来源于他们切实做好这句老话的辛勤付出
 
  来源于他们奋力推动“四个高新”建设提质增效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恒心和毅力
 
  疫情期间保障不停产
 
  经济逆势上扬
 
  2022年1-2月份,面对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冲击,西安高新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8%,达到483.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7%。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再次印证这个西北开发区“排头兵”的经济强劲。
 
  数据无言,却最具说服力。成绩背后既是西安高新区企业面对挑战,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的一个缩影,也是其持续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的有效实践。
 
  3月初,西安比亚迪二厂厂房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作业,一辆接一辆崭新的汽车走下总装生产线,并在厂区装车运往全国各地。而像这样的生产场景,在疫情期间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西安比亚迪的汽车生产线。
 
  “疫情初期,我们经历了短暂停摆,但短短几天以后,我们的汽车日产能很快就达到1500辆,随后便达到1700辆。疫情过后尤其是春节过后,产能还实现了进一步增长。”比亚迪西安区域总经理刘振宇说。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两个月,比亚迪在西安高新区的汽车产值不仅没有因为疫情而有所下降,反而同比大幅增长321%,达111亿元。
 
  与比亚迪相似,中兴终端在西安高新区的生产曾因疫情中断过数天,1月15日获批复工复产,彼时,西安的社会面管控措施仍在进行。然而,仅仅3天之后,中兴终端3600多名员工全部返岗。今年1-2月份,中兴终端完成了超过20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25%。
 
  “尽管疫情带来的影响很大,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停下生产的节奏。在高新区的防控政策下,我们通过严格的防疫手段,确保在岗人员安全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持生产不断档。”法士特相关负责人也如此表示。
 
  除了比亚迪、中兴通讯、法士特,今年前两个月,西安高新区还有三星半导体、高科建材等众多重点工业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生产或提前复工,其生产经营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西安高新区的重点工业企业生产厂房。
 
  其中,三星半导体产值同比增长34.5%,达165亿元;中石油测井实现产值5.14亿元,同比增长18.4%;众迪锂电池产值增速更是高达1165%,达22.4亿元……
 
  重点工业企业是西安高新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压舱石”。深谙这一道理,在西安上一轮疫情出现后,西安高新区把抓企业防疫、保企业生产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分析、审慎研判三星、比亚迪、美光等重点工业企业疫情风险,在压实企业防疫主体责任、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企业不停工不停产。
 
  “保障重点企业‘生产线’;筑牢企业生产‘安全线’;畅通供应物流‘运输线’;打通员工返岗‘通行线’。”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用四个“线”概括了如何攻坚克难保障重点企业生产,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要保证重点企业生产不断档,首先就要保证物流畅通。”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从保障物流“运输线”方面举例表示。
 
  2021年12月23日起,因疫情防控需要,西安对社会面实行封闭管理,区内三星、美光等重点工业企业先后遇到原材料、零部件、危险废弃物等运输困难,随时有停工停产风险。
 
  为保障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在西安实行社会面封闭管理当天,西安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出台《疫情防控期间连续生产企业物流运输通行办法》,在西安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人员、车辆通行证核准发放工作,并指定高速公路三星收费站作为重点企业物流进出通道,全力保障区内重点企业的供应链稳定。
 
  ▲西安高新区指定高速公路三星收费站作为重点企业物流进出通道。
 
  据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西安高新区为三星、比亚迪、中兴终端、法士特等区内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人员及车辆通行证568张,累计批复63家次单位复工(复产)申请,保障8042名企业员工返岗,有力保障了企业人员通行和物流便捷。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有力保证了高新区工业经济逆势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陕西全省“开门稳”做出了有力贡献和支撑。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亲商助企专员下企业
 
  企业稳定经营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在西安上一轮疫情形势平稳后,加快追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帮助企业推进复工复产,成为摆在高新区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待解问题。
 
  “目前公司生产进展情况咋样?员工吃住行都还存在啥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话,请尽管说。”西安疫情形势好转后,西安高新区集贤园“亲商助企”专员陈满存就来到辖区的陕西翔森印务包装有限公司,一边检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和该公司负责人详细交流。得知企业存在用工短缺的问题后,陈满存将问题记录下来,表示将尽快想办法帮助企业协调工人。
 
  ▲西安高新区“亲商助企”专员积极为企业复工出谋划策,向企业宣传复工复产政策。
 
  在集贤园,像陈满存这样的“亲商助企”专员当时有50多名,他们是来自集贤园管办各部门的干部,主要职责是积极奔走在各个企业,收集记录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企业复工出谋划策,向企业宣传复工复产政策,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
 
  “通过走访,一方面是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收集解决企业、项目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想办法为企业项目解决问题。”高新区集贤园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两手抓、两手硬,集贤园除了大力开展亲商助企专员进企业服务,还安排业务部门专项开展“一对一”服务,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收集企业需求,根据不同需求配备相应的服务措施,努力将服务延伸至最前沿。
 
  集贤园的上述举措,是高新区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疫情形势平稳后,西安高新区及时研究出台“复工复产六条”和“复工复产十条”,争分夺秒推进全区各类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同时通过实行“一企一案”,由企业所在园区负责、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街镇配合、5-6名防疫专家全程参与,组成复工审批服务团队,上门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制定个性化复工复产方案。
 
  其中,西安高新区为3000人以上的企业派驻服务专班,为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企业派驻服务小组,为1000人以下的企业派驻1名服务专员,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难题,确保394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及时复工复产。
 
  ▲西安高新区。
 
  此外,西安高新区还用足用好省市支持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和高新区惠企措施,通过降低用电成本、发放生活补贴、降低融资成本、实行房租减半、加强稳岗返还、落实减税政策,共拨付稳岗返还资金2272万元,有力支撑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增强信心。
 
  在这些众多关于复工复产的举措中,统筹协调好员工返岗工作和疫情防控两方面工作极为重要。
 
  据了解,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为保障企业返岗员工正常通勤,高新区在摸清底数、明确情况的前提下,积极联系省、市、区相关部门以及街办、社区,最大限度排除员工返岗障碍。员工到岗后,高新区大力支持企业按照“点对点闭环用工”方式进行连续生产和复工复产,这样既有效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又支持了经济发展。
 
  在高新区的省属国企法士特,就是高新区织密做实员工返岗就业举措的受益者。
 
  2022年1月24日起,西安市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恢复正常出行、有序复工复产。当天零时,法士特西安公司到岗复工率就已超80%,全集团产能已全面达到疫情防控提级管控前的水平。同时,法士特数万名职工和家属均无一例疫情感染,国内外广大用户未出现短缺一台法士特变速器现象,全面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
 
  而尽管西安市疫情趋于平稳,但面对后续可能的散点爆发,西安高新区还是坚持向各重点企业派驻疫情防控专班,指导企业开展全封闭的生产管理,加严防控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内部管理;同时督促企业组建疫情防控领导机构,扛起防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做好员工全覆盖核酸筛查,加强员工健康监测,从严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的西安高新区相关企业。
 
  “持续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动态调整平战转换防控机制,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小代价扑灭局部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影响,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西安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高质量项目赋能
 
  “四个高新”建设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2022年,西安高新区精心谋划了“四个高新”建设项目537个(含前期),总投资额达12440亿元,力争通过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其中,“实力高新”项目163个,涉及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科创高新”项目19个,涵盖秦创原科技转化平台、光子产业、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类项目;“品质高新”项目265个,包括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绿化、水利等项目;“幸福高新”项目90个,涵盖人才房、安置房、养老服务、学校改造、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项目。
 
  3月28日上午,在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比亚迪厂区西侧的项目工地上,数座大型现代化生产厂房主体已完工,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铺设水电管网、外立面装饰装修、设备进场安装调试、道路平整硬化等作业。
 
  这处占地1000亩的“比亚迪年产12Gwh新型动力电池项目”是为更好地给比亚迪及国内外主流新能源汽车实现配套,新建的新型动力电池电芯、模组生产所需产线及配套附属设施,将新增年产12Gwh动力电池生产能力。项目自2021年11月开工建设后,比亚迪西安和高新区管委会克服疫情在内的不确定因素,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
 
  ▲3月28日上午,在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比亚迪厂区西侧的项目工地上,数座大型现代化生产厂房主体已完工。
 
  比亚迪西安区域总经理刘振宇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2022年到2025年装机大约在30至40万辆,将实现年产值120亿元,解决就业超过4000人。项目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对完善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配套能力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在距离比亚迪西安厂区十余公里外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该项目总投资88亿元,占地417.84亩,全部建筑面积110.29万平方米,拥有各功能楼宇43栋,于2021年初全面开工,目前已有37栋封顶,其他楼宇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其中,国家电子实验园H区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
 
  作为西安高新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致力于打造秦创原高能级成果转化加速器和新一代半导体产业策源地。建成投用后将聚集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头部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雏鹰企业、潜在瞪羚企业共计600余家,聚集高端酒店、人才公寓、会议会展、各类商业配套企业50余家,吸引就业3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春节期间,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各标段共有建设人员1475人,为保证如期完工,该重点项目并未停工。
 
  “春节前夕我们提前与材料供应企业沟通,储备春节期间施工所需各类材料。”西安丝路通信创新谷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振宇介绍,复工复产后面临物流及材料供应等难题,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减少经济损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文件,同时鼓励工人就地过年,并关心工人实际生活情况,多次为工人采购运送生活物资,保障工人生活无忧。
 
  ▲春节期间,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各标段共有建设人员1475人,为保证如期完工,该重点项目并未停工。
 
  3月29日,作为西安高新区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院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先导院南区项目施工现场8栋楼主体已封顶,工人们正进行外立面装饰装修作业,其余2栋楼正在主体施工阶段,即将封顶。
 
  总投资5亿元,用地35.118亩的先导院南区项目是西安高新区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院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是落实陕西“追光计划”的省级重点项目,将打造秦创原光子产业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公司负责人崔振宇表示,自2021年初开工后,项目各团队周密协同配合,确保项目尽力不停工,预计该项目年底建成投用,2023年全面开园运营。
 
  “未来这里将汇集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材料与芯片、光子传感三大重点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雏鹰企业、潜在瞪羚企业、头部企业共计50余家,企业累计创造营业收入近10亿元,吸引就业人数2000余人。”崔振宇展望着先导院南区投用后预期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四个高新”建设提速:解读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密码”

2022-04-13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作为西北开发区的“排头兵”,西安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2021年11月9日,履新市委书记不久的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来到西安高新区调研,要求高新区“努力当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排头兵’。”
 
  2021年,西安高新区“三十而立”。站在新的时代坐标下,西安高新区需要思考未来之路。这时,由“实力高新、科创高新、品质高新、幸福高新”组成的“四个高新”建设规划应运而生。
 
  这一年,西安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2681亿元,增量271亿元。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份,面对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冲击,西安高新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8%,达到483.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7%,实现2022年“开门红”。
 
  新的重点项目还在不断涌入,在西安高新区处处可见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项目建设景象,全区正以“一天一个变化”的速度加快建设。2021年8月,赛迪顾问园区经济研究中心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在全国169个国家高新区和218个国家经开区中,西安高新区位列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第十,已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成绩的取得并非偶然。西安高新区多个园区、重点工业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重点在建项目,从强化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产业聚集等方面,寻找高新区近年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高质量发展激发澎湃活力背后的“高新密码”。
 
  这些“高新密码”包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诸多创新实践:
 
  疫情防控期间推出人员、车辆通行证核准发放工作,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的供应链稳定;
 
  树牢“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组建服务企业的专业帮办代办团队,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标准化代办服务;
 
  推出“一件事一次办”等改革举措,“24小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
 
  一个个重点项目获得“拿地即拿证”“承诺备案”等高效服务;
 
  全力做好服务企业的“秦务员”,抽调干部组成“亲商助企”专员团队,积极奔走在各个企业,收集记录企业面临的问题,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
 
  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搭建多种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瞪羚企业”……
 
  这些“高新密码”可以用一句老话来作为引领: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仔细解读这些“高新密码”便会发现
 
  数据亮眼背后
 
  西安高新区经济强劲的发展后劲和韧性
 
  来源于“高新人”的实干
 
  来源于他们切实做好这句老话的辛勤付出
 
  来源于他们奋力推动“四个高新”建设提质增效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恒心和毅力
 
  疫情期间保障不停产
 
  经济逆势上扬
 
  2022年1-2月份,面对新一轮疫情带来的冲击,西安高新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8%,达到483.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同比增长10.7%。在疫情防控大背景下,再次印证这个西北开发区“排头兵”的经济强劲。
 
  数据无言,却最具说服力。成绩背后既是西安高新区企业面对挑战,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的一个缩影,也是其持续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的有效实践。
 
  3月初,西安比亚迪二厂厂房内一片繁忙景象,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作业,一辆接一辆崭新的汽车走下总装生产线,并在厂区装车运往全国各地。而像这样的生产场景,在疫情期间几乎就没有中断过。
 
  ▲西安比亚迪的汽车生产线。
 
  “疫情初期,我们经历了短暂停摆,但短短几天以后,我们的汽车日产能很快就达到1500辆,随后便达到1700辆。疫情过后尤其是春节过后,产能还实现了进一步增长。”比亚迪西安区域总经理刘振宇说。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两个月,比亚迪在西安高新区的汽车产值不仅没有因为疫情而有所下降,反而同比大幅增长321%,达111亿元。
 
  与比亚迪相似,中兴终端在西安高新区的生产曾因疫情中断过数天,1月15日获批复工复产,彼时,西安的社会面管控措施仍在进行。然而,仅仅3天之后,中兴终端3600多名员工全部返岗。今年1-2月份,中兴终端完成了超过20亿元的产值,同比增长25%。
 
  “尽管疫情带来的影响很大,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停下生产的节奏。在高新区的防控政策下,我们通过严格的防疫手段,确保在岗人员安全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持生产不断档。”法士特相关负责人也如此表示。
 
  除了比亚迪、中兴通讯、法士特,今年前两个月,西安高新区还有三星半导体、高科建材等众多重点工业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坚持生产或提前复工,其生产经营也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西安高新区的重点工业企业生产厂房。
 
  其中,三星半导体产值同比增长34.5%,达165亿元;中石油测井实现产值5.14亿元,同比增长18.4%;众迪锂电池产值增速更是高达1165%,达22.4亿元……
 
  重点工业企业是西安高新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压舱石”。深谙这一道理,在西安上一轮疫情出现后,西安高新区把抓企业防疫、保企业生产作为重中之重,认真分析、审慎研判三星、比亚迪、美光等重点工业企业疫情风险,在压实企业防疫主体责任、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保障企业不停工不停产。
 
  “保障重点企业‘生产线’;筑牢企业生产‘安全线’;畅通供应物流‘运输线’;打通员工返岗‘通行线’。”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用四个“线”概括了如何攻坚克难保障重点企业生产,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要保证重点企业生产不断档,首先就要保证物流畅通。”高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从保障物流“运输线”方面举例表示。
 
  2021年12月23日起,因疫情防控需要,西安对社会面实行封闭管理,区内三星、美光等重点工业企业先后遇到原材料、零部件、危险废弃物等运输困难,随时有停工停产风险。
 
  为保障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在西安实行社会面封闭管理当天,西安高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出台《疫情防控期间连续生产企业物流运输通行办法》,在西安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人员、车辆通行证核准发放工作,并指定高速公路三星收费站作为重点企业物流进出通道,全力保障区内重点企业的供应链稳定。
 
  ▲西安高新区指定高速公路三星收费站作为重点企业物流进出通道。
 
  据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西安高新区为三星、比亚迪、中兴终端、法士特等区内重点企业累计发放人员及车辆通行证568张,累计批复63家次单位复工(复产)申请,保障8042名企业员工返岗,有力保障了企业人员通行和物流便捷。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这些企业的正常生产,有力保证了高新区工业经济逆势强劲增长的发展势头,为实现一季度“开门红”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陕西全省“开门稳”做出了有力贡献和支撑。
 
  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亲商助企专员下企业
 
  企业稳定经营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在西安上一轮疫情形势平稳后,加快追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帮助企业推进复工复产,成为摆在高新区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待解问题。
 
  “目前公司生产进展情况咋样?员工吃住行都还存在啥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话,请尽管说。”西安疫情形势好转后,西安高新区集贤园“亲商助企”专员陈满存就来到辖区的陕西翔森印务包装有限公司,一边检查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和该公司负责人详细交流。得知企业存在用工短缺的问题后,陈满存将问题记录下来,表示将尽快想办法帮助企业协调工人。
 
  ▲西安高新区“亲商助企”专员积极为企业复工出谋划策,向企业宣传复工复产政策。
 
  在集贤园,像陈满存这样的“亲商助企”专员当时有50多名,他们是来自集贤园管办各部门的干部,主要职责是积极奔走在各个企业,收集记录企业复工复产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为企业复工出谋划策,向企业宣传复工复产政策,帮助企业做好疫情防控。
 
  “通过走访,一方面是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是收集解决企业、项目遇到的困难问题,并想办法为企业项目解决问题。”高新区集贤园管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两手抓、两手硬,集贤园除了大力开展亲商助企专员进企业服务,还安排业务部门专项开展“一对一”服务,并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随时收集企业需求,根据不同需求配备相应的服务措施,努力将服务延伸至最前沿。
 
  集贤园的上述举措,是高新区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疫情形势平稳后,西安高新区及时研究出台“复工复产六条”和“复工复产十条”,争分夺秒推进全区各类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同时通过实行“一企一案”,由企业所在园区负责、行业主管部门指导、街镇配合、5-6名防疫专家全程参与,组成复工审批服务团队,上门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制定个性化复工复产方案。
 
  其中,西安高新区为3000人以上的企业派驻服务专班,为1000人以上3000人以下的企业派驻服务小组,为1000人以下的企业派驻1名服务专员,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难题,确保394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实现及时复工复产。
 
  ▲西安高新区。
 
  此外,西安高新区还用足用好省市支持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和高新区惠企措施,通过降低用电成本、发放生活补贴、降低融资成本、实行房租减半、加强稳岗返还、落实减税政策,共拨付稳岗返还资金2272万元,有力支撑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增强信心。
 
  在这些众多关于复工复产的举措中,统筹协调好员工返岗工作和疫情防控两方面工作极为重要。
 
  据了解,作为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为保障企业返岗员工正常通勤,高新区在摸清底数、明确情况的前提下,积极联系省、市、区相关部门以及街办、社区,最大限度排除员工返岗障碍。员工到岗后,高新区大力支持企业按照“点对点闭环用工”方式进行连续生产和复工复产,这样既有效落实了疫情防控要求,又支持了经济发展。
 
  在高新区的省属国企法士特,就是高新区织密做实员工返岗就业举措的受益者。
 
  2022年1月24日起,西安市全域降为低风险地区,恢复正常出行、有序复工复产。当天零时,法士特西安公司到岗复工率就已超80%,全集团产能已全面达到疫情防控提级管控前的水平。同时,法士特数万名职工和家属均无一例疫情感染,国内外广大用户未出现短缺一台法士特变速器现象,全面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
 
  而尽管西安市疫情趋于平稳,但面对后续可能的散点爆发,西安高新区还是坚持向各重点企业派驻疫情防控专班,指导企业开展全封闭的生产管理,加严防控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内部管理;同时督促企业组建疫情防控领导机构,扛起防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做好员工全覆盖核酸筛查,加强员工健康监测,从严从细从实抓好疫情防控。
 
  ▲复工复产的西安高新区相关企业。
 
  “持续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水平,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动态调整平战转换防控机制,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最小代价扑灭局部疫情,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生产和市民生活的影响,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环境。”西安高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高质量项目赋能
 
  “四个高新”建设
 
  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和“硬支撑”。2022年,西安高新区精心谋划了“四个高新”建设项目537个(含前期),总投资额达12440亿元,力争通过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
 
  其中,“实力高新”项目163个,涉及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科创高新”项目19个,涵盖秦创原科技转化平台、光子产业、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类项目;“品质高新”项目265个,包括轨道交通、道路桥梁、绿化、水利等项目;“幸福高新”项目90个,涵盖人才房、安置房、养老服务、学校改造、乡村振兴、医疗卫生等项目。
 
  3月28日上午,在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比亚迪厂区西侧的项目工地上,数座大型现代化生产厂房主体已完工,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铺设水电管网、外立面装饰装修、设备进场安装调试、道路平整硬化等作业。
 
  这处占地1000亩的“比亚迪年产12Gwh新型动力电池项目”是为更好地给比亚迪及国内外主流新能源汽车实现配套,新建的新型动力电池电芯、模组生产所需产线及配套附属设施,将新增年产12Gwh动力电池生产能力。项目自2021年11月开工建设后,比亚迪西安和高新区管委会克服疫情在内的不确定因素,抢抓施工“黄金期”,全力推动项目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
 
  ▲3月28日上午,在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比亚迪厂区西侧的项目工地上,数座大型现代化生产厂房主体已完工。
 
  比亚迪西安区域总经理刘振宇表示,项目建成后,预计2022年到2025年装机大约在30至40万辆,将实现年产值120亿元,解决就业超过4000人。项目技术含量高、投资强度大,对完善高新区新能源产业链条、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配套能力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在距离比亚迪西安厂区十余公里外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该项目总投资88亿元,占地417.84亩,全部建筑面积110.29万平方米,拥有各功能楼宇43栋,于2021年初全面开工,目前已有37栋封顶,其他楼宇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其中,国家电子实验园H区已全面完工并投入运营。
 
  作为西安高新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致力于打造秦创原高能级成果转化加速器和新一代半导体产业策源地。建成投用后将聚集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头部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雏鹰企业、潜在瞪羚企业共计600余家,聚集高端酒店、人才公寓、会议会展、各类商业配套企业50余家,吸引就业3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300亿元以上。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
 
  春节期间,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各标段共有建设人员1475人,为保证如期完工,该重点项目并未停工。
 
  “春节前夕我们提前与材料供应企业沟通,储备春节期间施工所需各类材料。”西安丝路通信创新谷有限公司董事长崔振宇介绍,复工复产后面临物流及材料供应等难题,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减少经济损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文件,同时鼓励工人就地过年,并关心工人实际生活情况,多次为工人采购运送生活物资,保障工人生活无忧。
 
  ▲春节期间,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各标段共有建设人员1475人,为保证如期完工,该重点项目并未停工。
 
  3月29日,作为西安高新区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院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先导院南区项目施工现场8栋楼主体已封顶,工人们正进行外立面装饰装修作业,其余2栋楼正在主体施工阶段,即将封顶。
 
  总投资5亿元,用地35.118亩的先导院南区项目是西安高新区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院地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项目,是落实陕西“追光计划”的省级重点项目,将打造秦创原光子产业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公司负责人崔振宇表示,自2021年初开工后,项目各团队周密协同配合,确保项目尽力不停工,预计该项目年底建成投用,2023年全面开园运营。
 
  “未来这里将汇集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材料与芯片、光子传感三大重点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雏鹰企业、潜在瞪羚企业、头部企业共计50余家,企业累计创造营业收入近10亿元,吸引就业人数2000余人。”崔振宇展望着先导院南区投用后预期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