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沈阳高新区: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 加速向一流科技园区行列迈进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1-05 点击: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沈阳高新区历经30年的创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均取得了飞跃发展,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区域创新高地。
 
    迈入“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东北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沈阳市正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这都为沈阳高新区带来创新转型、赶超跨越的重大战略机遇,也对其产业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沈阳高新区如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实现更大发展?
 
    沈阳高新区这片充满创新活力和奋斗激情的热土,历经30年创新发展,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区域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沈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塑“高”“新”发展内核,经济总体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居第36位,较“十三五”初跃升8位,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牢固。
 
    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东北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沈阳市正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这都为沈阳高新区带来创新转型、赶超跨越的重大战略机遇,也对高新区产业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新时期,沈阳高新区将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沈阳高新区将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新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未来5年,是沈阳高新区进一步强化高新属性,迈进国家高新区第一梯队的关键期。高新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推动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全面指引沈阳高新区向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2021年9月出炉的《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
 
    走创新路、吃技术饭
 
    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2021年1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其中“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我国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均取得新突破”两则新闻均与沈阳高新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紧密相关。
 
    此外,在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辽宁省技术先进性企业、新增瞪羚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个“榜单”中,沈阳高新区均列辽宁省第一。
 
    “榜单”位次不断跃升的背后,是沈阳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稳健而坚实的步伐:2021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较2019年增长10.6%,增速在沈阳市居第一;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开复工已达235个,比2020年同期增加25个,年度项目形象进度投资已达323.8亿元……
 
    一连串亮眼的成绩,是沈阳高新区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成果的集中展现。如今,在沈阳高新区,创新已成为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在创新主体培育、孵化载体建设、加快人才引育、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方面下功夫,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沈阳高新区创新主体能级显著提升,创新链条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占沈阳市1/3,是2017年的4.5倍,连续4年新增超过200家;该高新区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占沈阳市25%,雏鹰企业占沈阳市42%,瞪羚独角兽企业占沈阳市23%。
 
    迈向“十四五”,沈阳高新区谋划了新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将强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以高成长、高价值雏鹰、瞪羚、哪吒、独角兽企业为主体,以平台化大企业为龙头引领”的创新型企业矩阵,实现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融通发展。到2025年,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雏鹰企业达10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70家。
 
    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沈阳高新区将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深入谋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原创性成果产业化,完善场景、载体、金融、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实现科技创新从“支撑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到2025年,实验室转化育成前沿科技企业100家以上,布局新型研发机构50家以上,累计建成校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个以上,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00亿元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000件以上。
 
    构建新经济产业体系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舰队”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30年来,沈阳高新区产业轮廓更加清晰,细分领域新经济企业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沈阳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半导体装备、机器人、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值增速20%以上。
 
    2021年,沈阳高新区坚定不移践行“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拿出开局就要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斗姿态,加快推动形成“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达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新高潮,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沈阳高新区围绕辽宁省重大项目“三个一万亿”目标,确保2021年全年签约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40个以上;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眼健康等10条产业链,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补链强链的中小项目1000个以上;落实“一区十二园”规划,加快信创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
 
    同时,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沈阳高新区优化升级IC装备、医疗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引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等全链条发展,助力高端医学影像等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先积累细胞、区块链、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产业引爆点,不断增强参与未来“头部”竞争的底气决心。
 
    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沈阳高新区将“软”“硬”兼顾,坚持新经济主导,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国内国际“双循环”、新一轮消费升级机会,结合“一核两极三组团五板块”产业承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6重点+6特色+3未来”产业体系。通过内培外引、延链补链、产业生态构建,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经济产业集群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每次来到浑南,我都能感受到这里对于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全面振兴发展的决心和行动,我坚信,月星集团扎根沈阳、扎根浑南是正确的选择。”在2021年3月17日浑南区(沈阳高新区)集中开复工仪式现场,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说,“月星集团对投资沈阳充满信心,愿意与浑南、与沈阳振兴发展同频共振,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对于沈阳高新区的营商环境,沈阳润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春城与丁佐宏有着相同感受。华润创新路南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只用了短短70天,充分体现了企业在沈阳高新区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赵春城说:“润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沈阳以来,深切感受到沈阳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我们非常看好沈阳,愿意扎根沈阳,为沈阳振兴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企业对发展的信心,是对一个区域营商环境质量优劣的一种印证,也激励着地方政府实干作为,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浑南会客厅”是沈阳高新区精心打造的行政审批大厅。该会客厅突破传统审批办事服务模式,按照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理念,通过专业化的队伍全程帮办、一站式服务,以“您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为服务宗旨,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市场主体和群众。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1年,沈阳高新区深入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梳理整合“一件事”事项,对审批环节进行归并、压缩,全力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多事项联审、多部门联办,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目前,沈阳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100%,即办事项占比80%以上,最多跑一次达到100%,全程网办率95%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之内。“浑南会客厅”“0030”“一枚印章管审批”“先批后审”“以管代审”“告知承诺制”等举措,已跑在了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根据“十四五”规划,沈阳高新区将深化“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深入推进“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营模式,积极探索法定机构改革,依法执行政府决策,承担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高新区管委会由服务者向服务组织者转变。
 
    此外,沈阳高新区将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以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机制,优化电力供应、用水用气、财产登记、融资信贷、跨国贸易等重点领域审批流程。提升“浑南会客厅”功能,打造从项目注册准入到验收投产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会客厅”。
 
    坚持产城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植入“绿色基因”
 
    2021年6月,在沈阳高新区沈中大街和全运五路各交通路口,原有的石质挡车桩被精美的欧式花箱取代让过往行人纷纷称赞。“过去的挡车桩比较矮,有时候走路或骑车一不小心就碰到,现在摆放的花箱太美了,既防止汽车上人行道停车,又成为交通路口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沈阳市民李女士说。
 
    民众对沈阳高新区生活环境的点赞和认可,是高新区长期以来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植入“绿色基因”的坚持。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街头到公园,绿意浸润在高新区的每一个角落。全区上下爱绿护绿、增绿添绿蔚然成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积厚成势。
 
    2021年年初,《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设定了新的目标。作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作出“高新”贡献,沈阳高新区积极作为,推动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治理方式迭代升级,推广实行线上审批流程,开展实施在线监督监测,大力推动区内工业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沈阳高新区13家企业获批进入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3家企业获批进入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
 
    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沈阳高新区将全面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强推进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制造工程,将高新区全力打造成为现代化绿色园区。
 
    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上,沈阳高新区将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智慧出行、能源环保三大细分领域作为园区绿色发展支柱产业,还将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加快完善产业园区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园区绿色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加快智能建筑和城市建设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搭建基于物联网架构打造的智能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智慧化治理实现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此外,沈阳高新区还将推动企业担起绿色发展的责任。支持企业及早制定“双碳”战略和路线图,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管理架构,优化内部管理流程。鼓励企业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绿色技术研发攻关,实施一批绿色技术重点研发项目,加强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支持企业创建绿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沈阳高新区用创新、用行动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沈阳高新区将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条主线,在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和沈阳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锁定新定位、明确新作为,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沈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沈阳高新区: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 加速向一流科技园区行列迈进

2022-01-0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作为首批国家高新区,沈阳高新区历经30年的创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均取得了飞跃发展,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区域创新高地。
 
    迈入“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东北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沈阳市正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这都为沈阳高新区带来创新转型、赶超跨越的重大战略机遇,也对其产业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沈阳高新区如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实现更大发展?
 
    沈阳高新区这片充满创新活力和奋斗激情的热土,历经30年创新发展,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区域创新高地。“十三五”期间,沈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塑“高”“新”发展内核,经济总体实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2020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居第36位,较“十三五”初跃升8位,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牢固。
 
    时代的华章,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东北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沈阳市正全力打造国家中心城市,这都为沈阳高新区带来创新转型、赶超跨越的重大战略机遇,也对高新区产业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新时期,沈阳高新区将如何抢抓发展机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沈阳高新区将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新区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未来5年,是沈阳高新区进一步强化高新属性,迈进国家高新区第一梯队的关键期。高新区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推动建设一流高科技园区,全面指引沈阳高新区向一流高科技园区迈进。”2021年9月出炉的《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提出。
 
    走创新路、吃技术饭
 
    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2021年1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其中“嫦娥五号完成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我国无人潜水器和载人潜水器均取得新突破”两则新闻均与沈阳高新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紧密相关。
 
    此外,在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辽宁省技术先进性企业、新增瞪羚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个“榜单”中,沈阳高新区均列辽宁省第一。
 
    “榜单”位次不断跃升的背后,是沈阳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稳健而坚实的步伐:2021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较2019年增长10.6%,增速在沈阳市居第一;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开复工已达235个,比2020年同期增加25个,年度项目形象进度投资已达323.8亿元……
 
    一连串亮眼的成绩,是沈阳高新区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成果的集中展现。如今,在沈阳高新区,创新已成为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在创新主体培育、孵化载体建设、加快人才引育、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方面下功夫,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沈阳高新区创新主体能级显著提升,创新链条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逐步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占沈阳市1/3,是2017年的4.5倍,连续4年新增超过200家;该高新区培育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占沈阳市25%,雏鹰企业占沈阳市42%,瞪羚独角兽企业占沈阳市23%。
 
    迈向“十四五”,沈阳高新区谋划了新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将强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构建“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以高成长、高价值雏鹰、瞪羚、哪吒、独角兽企业为主体,以平台化大企业为龙头引领”的创新型企业矩阵,实现大中小企业梯次并进、融通发展。到2025年,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0家,雏鹰企业达10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70家。
 
    在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方面,沈阳高新区将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深入谋划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原创性成果产业化,完善场景、载体、金融、人才等创新创业要素,实现科技创新从“支撑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到2025年,实验室转化育成前沿科技企业100家以上,布局新型研发机构50家以上,累计建成校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个以上,当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00亿元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9000件以上。
 
    构建新经济产业体系
 
    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舰队”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30年来,沈阳高新区产业轮廓更加清晰,细分领域新经济企业不断涌现。“十三五”期间,沈阳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0%,半导体装备、机器人、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值增速20%以上。
 
    2021年,沈阳高新区坚定不移践行“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拿出开局就要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奋斗姿态,加快推动形成“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达产一批”的项目建设新高潮,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沈阳高新区围绕辽宁省重大项目“三个一万亿”目标,确保2021年全年签约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40个以上;深耕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机器人、眼健康等10条产业链,深化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补链强链的中小项目1000个以上;落实“一区十二园”规划,加快信创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
 
    同时,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沈阳高新区优化升级IC装备、医疗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引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加快集成电路产业设计、制造、封装等全链条发展,助力高端医学影像等先进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抢先积累细胞、区块链、数字孪生、脑机接口等产业引爆点,不断增强参与未来“头部”竞争的底气决心。
 
    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沈阳高新区将“软”“硬”兼顾,坚持新经济主导,把握新一轮产业变革、国内国际“双循环”、新一轮消费升级机会,结合“一核两极三组团五板块”产业承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6重点+6特色+3未来”产业体系。通过内培外引、延链补链、产业生态构建,着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能经济产业集群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每次来到浑南,我都能感受到这里对于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全面振兴发展的决心和行动,我坚信,月星集团扎根沈阳、扎根浑南是正确的选择。”在2021年3月17日浑南区(沈阳高新区)集中开复工仪式现场,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说,“月星集团对投资沈阳充满信心,愿意与浑南、与沈阳振兴发展同频共振,将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对于沈阳高新区的营商环境,沈阳润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春城与丁佐宏有着相同感受。华润创新路南项目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只用了短短70天,充分体现了企业在沈阳高新区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赵春城说:“润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沈阳以来,深切感受到沈阳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发展势头持续向好,我们非常看好沈阳,愿意扎根沈阳,为沈阳振兴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企业对发展的信心,是对一个区域营商环境质量优劣的一种印证,也激励着地方政府实干作为,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浑南会客厅”是沈阳高新区精心打造的行政审批大厅。该会客厅突破传统审批办事服务模式,按照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理念,通过专业化的队伍全程帮办、一站式服务,以“您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为服务宗旨,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市场主体和群众。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021年,沈阳高新区深入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梳理整合“一件事”事项,对审批环节进行归并、压缩,全力推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多事项联审、多部门联办,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目前,沈阳高新区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100%,即办事项占比80%以上,最多跑一次达到100%,全程网办率95%以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之内。“浑南会客厅”“0030”“一枚印章管审批”“先批后审”“以管代审”“告知承诺制”等举措,已跑在了辽宁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根据“十四五”规划,沈阳高新区将深化“管委会+平台公司”改革,深入推进“小管委会+大公司”运营模式,积极探索法定机构改革,依法执行政府决策,承担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高新区管委会由服务者向服务组织者转变。
 
    此外,沈阳高新区将持续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以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集成服务模式。落实“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机制,优化电力供应、用水用气、财产登记、融资信贷、跨国贸易等重点领域审批流程。提升“浑南会客厅”功能,打造从项目注册准入到验收投产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会客厅”。
 
    坚持产城融合
 
    为高质量发展植入“绿色基因”
 
    2021年6月,在沈阳高新区沈中大街和全运五路各交通路口,原有的石质挡车桩被精美的欧式花箱取代让过往行人纷纷称赞。“过去的挡车桩比较矮,有时候走路或骑车一不小心就碰到,现在摆放的花箱太美了,既防止汽车上人行道停车,又成为交通路口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沈阳市民李女士说。
 
    民众对沈阳高新区生活环境的点赞和认可,是高新区长期以来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植入“绿色基因”的坚持。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从街头到公园,绿意浸润在高新区的每一个角落。全区上下爱绿护绿、增绿添绿蔚然成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积厚成势。
 
    2021年年初,《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为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设定了新的目标。作为绿色发展的先行区,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作出“高新”贡献,沈阳高新区积极作为,推动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治理方式迭代升级,推广实行线上审批流程,开展实施在线监督监测,大力推动区内工业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沈阳高新区13家企业获批进入省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3家企业获批进入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名单。
 
    根据“十四五”发展规划,沈阳高新区将全面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强推进绿色园区建设,积极开展绿色制造工程,将高新区全力打造成为现代化绿色园区。
 
    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上,沈阳高新区将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智慧出行、能源环保三大细分领域作为园区绿色发展支柱产业,还将以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目标,加快完善产业园区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园区绿色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加快智能建筑和城市建设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搭建基于物联网架构打造的智能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智慧化治理实现节约成本、降低能耗。
 
    此外,沈阳高新区还将推动企业担起绿色发展的责任。支持企业及早制定“双碳”战略和路线图,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工作管理架构,优化内部管理流程。鼓励企业围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绿色技术研发攻关,实施一批绿色技术重点研发项目,加强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龙头企业和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支持企业创建绿色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沈阳高新区用创新、用行动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未来,沈阳高新区将围绕‘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条主线,在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和沈阳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锁定新定位、明确新作为,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沈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