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沈阳高新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1-22 点击:

    1991年,沈阳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30年来,沈阳高新区不断强化高、新发展内核,从三好科技一条街起步,到率先跨过浑河拉开大浑南开发的序幕,再到沈阳最年轻的行政区——浑南区建设初具形象,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街、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如今,沈阳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瞪羚及种子独角兽企业33家、上市企业13家的科创高地。
 
    沈阳高新区创新天地
 
    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1年,这一年,沈阳高新区迎来高光时刻: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沈阳高新区踏上了发展的新征程。
 
    30年来,沈阳高新区不断强化高、新发展内核,从一条普通街路起步,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瞪羚及种子独角兽企业33家、上市企业13家的科创高地。30年里,沈阳高新区率先跨过浑河拉开大浑南开发的序幕,再到沈阳最年轻的行政区——浑南区建设初具形象,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街、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
 
    2021年是沈阳高新区冲刺国家高新区第一梯队的起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迈入新时期,沈阳高新区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近3年连续晋升8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晋位升级,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无人驾驶模式,汽车一气呵成完成停车入库;无人机背负与自身重量一样的农药包,展示其在农药喷洒过程中的科技优势;“停车神器”APP,提前预知目的地停车情况,缓解城市中“停车难”“停车贵”等难题……
 
    在沈阳高新区,“神器”“拳头产品”频频出现,显示出辽宁智造的硬核实力。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也展现出沈阳高新区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厚积薄发、创新不断,让其摘得了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从生产第一台国产机器人到拥有中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生产线,再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新松机器人凭借科技创新,创造了200多项全国第一。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沈阳高新区,像新松机器人一样,凭借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比比皆是。近年来,沈阳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将创新基因植入发展之中,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正在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沈阳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1100家,约占沈阳市的1/3,同比增长40%。
 
    创新企业加速聚集、创新活力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沈阳高新区重视企业培育,从政策、平台上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近年来,沈阳高新区率先出台高成长企业培育政策,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和年度发布机制,打造瞪羚实验室等高成长企业培育平台,全面助推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高质量发展。
 
    沈阳高新区先后出台了产业政策二十条、创新创业载体备案及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鼓励科技企业到高新区发展,支持参与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支持参与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支持人才及人才服务机构发展。
 
    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吸引了大批创新要素向这里加速聚集,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顺利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部分主体完工,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国医科大学成果转化基地投入运行,国科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完成硕博招生。目前,沈阳高新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近300家。
 
    此外,沈阳高新区还通过建设创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成长。支持国际软件园、锦联新经济产业园等创业平台建设,打造集办公、孵化、产业于一体的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全方位提供资金、市场、人才、技术和免租场地等专业、系统化孵化加速服务,促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沈阳高新区双创载体已达75家,聚集创新创业人员5万余人。顶尖人才数量占沈阳市超过40%,集聚海外人才近300名。
 
    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沈阳高新区近年来举办了创新创业主题系列活动,品牌效应初见。沈阳高新区面向沈阳市47所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了“星咖汇·海智&星汇杯大赛”“F5失控大创赛”等双创活动,吸引了众多创新主体及投资机构关注。
 
    此外,“创响中国沈阳浑南站”系列活动、“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活动、“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沈阳智能制造领域决赛、中国双创周辽宁省分会场活动……一系列重要赛事活动的举办,也为沈阳高新区积蓄创新能量、释放创新活力搭建了平台。
 
    滨河公园
 
    高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
 
    产业强则经济强。30年来,沈阳高新区从信息产业起步,依托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浪潮创新科技、东软、昂立信息技术等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
 
    依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沈阳高新区区域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站上了高新区主导产业舞台,带动高新区工业快速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明星企业和有影响力的重点产品。
 
    东软医疗成长为国内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引领者;新松机器人亮相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展示“北京8分钟”,双臂协作机器人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式;富创精密刻蚀反应腔等产品通过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验证期,大批量投入应用;诺康生物生产的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无距科技制造出业界唯一矢量多旋翼察打一体无人机;芯源微电子成为全国半导体光刻设备科创板上市“第一股”……2020年,沈阳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
 
    发展产业,沈阳高新区不仅有谋略,更有底气。沈阳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区、自创区、自贸区、双创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政策支撑体系,让这里成为充满创新活力和奋斗激情的区域。在这片发展热土,华为辽宁总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将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在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下,沈阳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及软件、生物医药等国家级产业创新集群,打造了机器人、IC装备、数字医疗设备、民用航空等12个专业化产业园区,初步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眼健康、电子商务等10条产业链。
 
    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项目蓄势赋能。沈阳高新区2020年共组织招商洽谈活动140余次,洽谈储备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名企名家纷至沓来,腾讯沈阳高新云启基地、万达文旅城等158个项目相继签约。新松机器人未来城、沈飞国际生产基地等220个重大项目开复工建设,完成形象进度投资383.3亿元。东软工业云服务平台、通用机器人生产基地等33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竣工,引进入驻楼宇税源项目1074个,逐步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态势。
 
    “十四五”期间,沈阳高新区将在现有产业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构建“6+6+3”产业体系,健全“软”“硬”兼顾的产业发展结构,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临空经济、文体休闲等6个细分主导产业;做特做精先进材料、电子商务、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都市农业等6个细分特色产业;超前布局未来城市、未来信息技术、未来健康等3个细分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
 
    奥体中心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全力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区
 
    沈阳市浑南区、国家高新区、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三区”叠加的优势,为沈阳高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如何理顺“三区”关系,为高新区发展赋能,也是摆在沈阳高新区面前的一道课题。
 
    从管理体制上,“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对沈阳高新区来说无疑是利好的。通过完善高新区独立运行机制,行政区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划入高新区管理,建立行政区、高新区、自贸区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产业发展、开放创新、人才引进,统筹摆布空间布局、项目落地、基础配套等,基本形成三区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和驱动力。一直以来,沈阳高新区始终把提升创新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全力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区。
 
    在沈阳高新区,刀刃向内深化改革,精准发力持续创新。近年来,沈阳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先后推出了“先批后审、以管代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22条”“关爱企业家15条措施”“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重大“放管服”改革举措,开创了集咨询、审批、服务于一体的“浑南(沈阳高新区)会客厅”全新政务服务审批模式,完成了全区“一枚印章管审批”创新改革,实现了项目审批“0030”高效率,进一步消除了行政审批壁垒,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在近期公布的沈阳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名列前茅。
 
    同时,沈阳高新区不断寻求体制上的突破,实现了对企业服务的连续升级。据了解,浑南(沈阳高新区)会客厅,打造“会客式”服务模式,对所有涉企行政服务事项提供“全科、全流程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涵盖标准化审批、进程控制、全程监督、全程评价、数据分析等功能,将15个职能部门的25枚审批用章全部封存,288项涉企审批事项只需加盖“行政审批专用章”一章即可办妥,实现进厅办事“一口进一口出”,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新型的“会客式”协同关系,使行政服务逐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普通环节。
 
    据会客厅负责人介绍,为方便企业开复工,会客厅还实施了全流程网办服务,企业只需通过网络平台报件就可以完成审批。针对开复工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会客厅还开展主动上门审批、一对一专业培训、全程帮代办服务,变过去的“企业跑”为现在的“政府跑”,为建设项目早日开工复工做好准备工作。
 
    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针对每个项目在协议、规划、土地、征收、排迁和供地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沈阳高新区实施全流程跟踪调度,确保项目各环节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全力加速项目进程。具体而言,实施挂图作战,用好项目管家APP,在前期梳理出的项目开复工64个关键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各环节工作逻辑,全面推行容缺办理和并联审批。
 
    服务项目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项目服务上,沈阳高新区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落实招商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建立“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机制”的分包工作机制。实施项目建设预警机制,充分研判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预警,提前解决,避免错失问题解决窗口。
 
    在沈阳高新区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由此推动了一批代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项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纷纷落地。
 
    回首30年,沈阳高新区攻坚克难、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展望未来,沈阳高新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朝着新的发展目标迈进。
 
    “站上新的发展起点,沈阳高新区将继续牢固树立科技创新发展理念,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坚持聚焦主导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东北振兴助力赋能。”沈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沈阳高新区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1-11-22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1991年,沈阳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区。30年来,沈阳高新区不断强化高、新发展内核,从三好科技一条街起步,到率先跨过浑河拉开大浑南开发的序幕,再到沈阳最年轻的行政区——浑南区建设初具形象,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街、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如今,沈阳高新区已发展成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瞪羚及种子独角兽企业33家、上市企业13家的科创高地。
 
    沈阳高新区创新天地
 
    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91年,这一年,沈阳高新区迎来高光时刻: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高新区。肩负着“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历史使命,沈阳高新区踏上了发展的新征程。
 
    30年来,沈阳高新区不断强化高、新发展内核,从一条普通街路起步,到如今发展成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瞪羚及种子独角兽企业33家、上市企业13家的科创高地。30年里,沈阳高新区率先跨过浑河拉开大浑南开发的序幕,再到沈阳最年轻的行政区——浑南区建设初具形象,走出了一条“科技兴街、产业立区、产城融合”的发展之路。
 
    2021年是沈阳高新区冲刺国家高新区第一梯队的起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迈入新时期,沈阳高新区提出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近3年连续晋升8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晋位升级,全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
 
    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无人驾驶模式,汽车一气呵成完成停车入库;无人机背负与自身重量一样的农药包,展示其在农药喷洒过程中的科技优势;“停车神器”APP,提前预知目的地停车情况,缓解城市中“停车难”“停车贵”等难题……
 
    在沈阳高新区,“神器”“拳头产品”频频出现,显示出辽宁智造的硬核实力。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也展现出沈阳高新区科技创新的硬实力。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厚积薄发、创新不断,让其摘得了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从生产第一台国产机器人到拥有中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生产线,再到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基地,新松机器人凭借科技创新,创造了200多项全国第一。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沈阳高新区,像新松机器人一样,凭借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发展的企业比比皆是。近年来,沈阳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将创新基因植入发展之中,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正在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
 
    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沈阳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到1100家,约占沈阳市的1/3,同比增长40%。
 
    创新企业加速聚集、创新活力不断涌现的背后,是沈阳高新区重视企业培育,从政策、平台上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近年来,沈阳高新区率先出台高成长企业培育政策,实施高成长企业培育计划和年度发布机制,打造瞪羚实验室等高成长企业培育平台,全面助推高科技企业快速成长、高质量发展。
 
    沈阳高新区先后出台了产业政策二十条、创新创业载体备案及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壮大,鼓励科技企业到高新区发展,支持参与构建创新创业生态,支持参与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支持人才及人才服务机构发展。
 
    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吸引了大批创新要素向这里加速聚集,一批“国字号”科研平台顺利推进。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部分主体完工,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中国医科大学成果转化基地投入运行,国科大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学院完成硕博招生。目前,沈阳高新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近300家。
 
    此外,沈阳高新区还通过建设创业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成长。支持国际软件园、锦联新经济产业园等创业平台建设,打造集办公、孵化、产业于一体的孵化基地,为初创企业全方位提供资金、市场、人才、技术和免租场地等专业、系统化孵化加速服务,促进“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发展。
 
    据了解,沈阳高新区双创载体已达75家,聚集创新创业人员5万余人。顶尖人才数量占沈阳市超过40%,集聚海外人才近300名。
 
    为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沈阳高新区近年来举办了创新创业主题系列活动,品牌效应初见。沈阳高新区面向沈阳市47所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了“星咖汇·海智&星汇杯大赛”“F5失控大创赛”等双创活动,吸引了众多创新主体及投资机构关注。
 
    此外,“创响中国沈阳浑南站”系列活动、“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活动、“创之星”中美创新创业大赛、沈阳智能制造领域决赛、中国双创周辽宁省分会场活动……一系列重要赛事活动的举办,也为沈阳高新区积蓄创新能量、释放创新活力搭建了平台。
 
    滨河公园
 
    高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
 
    产业强则经济强。30年来,沈阳高新区从信息产业起步,依托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了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浪潮创新科技、东软、昂立信息技术等一批信息技术企业,在这里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壮大。
 
    依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沈阳高新区区域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健康医疗三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站上了高新区主导产业舞台,带动高新区工业快速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明星企业和有影响力的重点产品。
 
    东软医疗成长为国内大型高端医疗设备引领者;新松机器人亮相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展示“北京8分钟”,双臂协作机器人亮相国庆70周年阅兵式;富创精密刻蚀反应腔等产品通过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验证期,大批量投入应用;诺康生物生产的注射用血凝酶巴曲亭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无距科技制造出业界唯一矢量多旋翼察打一体无人机;芯源微电子成为全国半导体光刻设备科创板上市“第一股”……2020年,沈阳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
 
    发展产业,沈阳高新区不仅有谋略,更有底气。沈阳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区、自创区、自贸区、双创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政策支撑体系,让这里成为充满创新活力和奋斗激情的区域。在这片发展热土,华为辽宁总部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建设中,将进一步壮大主导产业规模。
 
    在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下,沈阳高新区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及软件、生物医药等国家级产业创新集群,打造了机器人、IC装备、数字医疗设备、民用航空等12个专业化产业园区,初步构建了工业互联网、先进材料、眼健康、电子商务等10条产业链。
 
    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项目蓄势赋能。沈阳高新区2020年共组织招商洽谈活动140余次,洽谈储备亿元以上项目400个。名企名家纷至沓来,腾讯沈阳高新云启基地、万达文旅城等158个项目相继签约。新松机器人未来城、沈飞国际生产基地等220个重大项目开复工建设,完成形象进度投资383.3亿元。东软工业云服务平台、通用机器人生产基地等33个亿元以上项目相继竣工,引进入驻楼宇税源项目1074个,逐步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态势。
 
    “十四五”期间,沈阳高新区将在现有产业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构建“6+6+3”产业体系,健全“软”“硬”兼顾的产业发展结构,做大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临空经济、文体休闲等6个细分主导产业;做特做精先进材料、电子商务、现代金融、高端商务商贸、现代物流、现代都市农业等6个细分特色产业;超前布局未来城市、未来信息技术、未来健康等3个细分未来产业,全力打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区。
 
    奥体中心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
 
    全力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区
 
    沈阳市浑南区、国家高新区、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三区”叠加的优势,为沈阳高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此同时,如何理顺“三区”关系,为高新区发展赋能,也是摆在沈阳高新区面前的一道课题。
 
    从管理体制上,“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对沈阳高新区来说无疑是利好的。通过完善高新区独立运行机制,行政区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划入高新区管理,建立行政区、高新区、自贸区联席会议制度,合力推进产业发展、开放创新、人才引进,统筹摆布空间布局、项目落地、基础配套等,基本形成三区同频共振的发展格局。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和驱动力。一直以来,沈阳高新区始终把提升创新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推进,全力打造发展环境最优区。
 
    在沈阳高新区,刀刃向内深化改革,精准发力持续创新。近年来,沈阳高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先后推出了“先批后审、以管代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降低实体经济成本22条”“关爱企业家15条措施”“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重大“放管服”改革举措,开创了集咨询、审批、服务于一体的“浑南(沈阳高新区)会客厅”全新政务服务审批模式,完成了全区“一枚印章管审批”创新改革,实现了项目审批“0030”高效率,进一步消除了行政审批壁垒,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在近期公布的沈阳市营商环境排名中名列前茅。
 
    同时,沈阳高新区不断寻求体制上的突破,实现了对企业服务的连续升级。据了解,浑南(沈阳高新区)会客厅,打造“会客式”服务模式,对所有涉企行政服务事项提供“全科、全流程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涵盖标准化审批、进程控制、全程监督、全程评价、数据分析等功能,将15个职能部门的25枚审批用章全部封存,288项涉企审批事项只需加盖“行政审批专用章”一章即可办妥,实现进厅办事“一口进一口出”,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建立新型的“会客式”协同关系,使行政服务逐步成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普通环节。
 
    据会客厅负责人介绍,为方便企业开复工,会客厅还实施了全流程网办服务,企业只需通过网络平台报件就可以完成审批。针对开复工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会客厅还开展主动上门审批、一对一专业培训、全程帮代办服务,变过去的“企业跑”为现在的“政府跑”,为建设项目早日开工复工做好准备工作。
 
    为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针对每个项目在协议、规划、土地、征收、排迁和供地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沈阳高新区实施全流程跟踪调度,确保项目各环节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全力加速项目进程。具体而言,实施挂图作战,用好项目管家APP,在前期梳理出的项目开复工64个关键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各环节工作逻辑,全面推行容缺办理和并联审批。
 
    服务项目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项目服务上,沈阳高新区强化“店小二”服务意识,落实招商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对重大招商项目建立“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机制”的分包工作机制。实施项目建设预警机制,充分研判项目建设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预警,提前解决,避免错失问题解决窗口。
 
    在沈阳高新区一系列有力的改革举措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由此推动了一批代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项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纷纷落地。
 
    回首30年,沈阳高新区攻坚克难、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展望未来,沈阳高新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朝着新的发展目标迈进。
 
    “站上新的发展起点,沈阳高新区将继续牢固树立科技创新发展理念,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坚持聚焦主导产业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东北振兴助力赋能。”沈阳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