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株洲高新区:产城融合引领新区崛起梦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2-13 点击:

  沿着株洲大桥一路向西放眼望去,扑面而来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330亩的神农湖、430亩的栗雨湖、2000亩的万丰湖点缀其中,“中国动力谷”科技创新,“神农绿轴”文化体育、天台路金融、长株潭汽车文化博览园等六大集聚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常住人口达到36万人,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标识尽收眼底,这里就是株洲高新区
 
  1992年,株洲高新区成立;2001年2月,株洲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出台了《加快高新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对高新区、天元区职能归并、效能整合;2005年,在科技部公布的55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株洲高新区排在第52位;2012年,跃至第40位;2017年,在全国146家国家级高新区排名第23位,在全省138家省级以上园区排名第2位。纵观株洲高新区26年的发展,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该区产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汇聚“三大动力”精准定位驶入快车道
 
  1988年,株洲大桥连接起湘江两岸,也连接起了高新区与老城区;90年代开发建设的天台科技工业园是河西示范园的第一个工业园区,随后规划建设的13.5平方公里的栗雨科技工业园、26.3平方公里的新马创新城、237平方公里的天易科技城,加速了河西示范园产业新城的发展步伐。
 
  2014年12月,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得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第6个国家自创区,株洲高新区可享受用地、财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等多个层面的政策支持,迎来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2015年8月中国动力谷自主创部园开园,成为株洲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创新平台。
 
  目前,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株洲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三大动力产业目前拥有企业400多家,总产值超过1300亿元,并取得了众多成绩。轨道交通产业方面,株洲生产的电力机车、轻轨、地铁及机车电机实际占有量全国第一,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的27%,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地铁全国占有率40%以上;航空产业方面,在役教练机、中型运输机的发动机全部是株洲造,直升机发动机90%是株洲造;汽车产业方面,北汽株洲基地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仅5年时间成为华中地区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自主品牌企业。“中车时代电动”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公交车,2017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4,2018年全国预计第3。
 
  创新体系建设 尽显企业孵化链条优势
 
  这边株洲肯特硬质合金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那边中国长城海洋信息安全产业化项目也不遑多让……眼下虽已是初冬时节,株洲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仍是一派火热气象。
 
  株洲高新区作为株洲·中国动力谷的核心区,始终把创新引领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着力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该区先后实施“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项目75项,国家火炬计划74项。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批量生产线在株洲建成,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浮铁路—长沙磁浮快线,使用的就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中低速磁浮列车。
 
  目前,株洲高新区有4个项目入围国家首批93个智能制造专项,拥有各类专业人才12万余人,突出贡献专家39名,10位院士设立常驻工作室。全区共建立各类创新基地8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15个,产业发展政策日臻完善。
 
  为加快中国动力谷建设,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密集研究出台了10多项政策与办法。先后制订《5211人才计划》、《创业苗圃暂行办法》、《瞪羚企业扶持办法》等,建立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孵化链条,出台《企业管理创新奖励办法》,《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的补充规定》,设立中国动力谷发展专项资金等。2015年,财政对科技直接投入经费超过4亿元,一个涵盖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建立。
 
  讲好“高新故事” 以开放平台赢未来
 
  今年以来,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办公室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周建光等区领导走遍长三角等地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不是在去往项目签约的现场,就是在向客商讲述“高新故事”的路上。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今年开展小分队招商70余批次,邀请客商来区考察百余次。
 
  近三年,高新区在轨道交通城智谷、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自主创业园建成标准厂房200万平米,引进企业400余家,租售率达到80%,今明两年还将新开工30万平米标准厂房。此外,该区还在加快建设保税物流园,打造服务功能强大的国际经贸平台,加快完善株洲·中国动力谷展示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打造常态化、国际化的高峰论坛及峰会。
 
  株洲高新区规划布局38.7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城、57.6平方公里的通用航空城和18.9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城,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在此基础上,坚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重点规划建设110平方公里的天易科技城。同时,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大大缩短项目建设落地建设周期。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着力在需求端和供给端两端发力,动力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三大动力产业市场都很大,都具备万亿级潜力。” 株洲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朱振湘表示,未来10年,株洲高新区将发展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株洲高新区:产城融合引领新区崛起梦

2018-12-13 来源:未知 点击:

  沿着株洲大桥一路向西放眼望去,扑面而来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330亩的神农湖、430亩的栗雨湖、2000亩的万丰湖点缀其中,“中国动力谷”科技创新,“神农绿轴”文化体育、天台路金融、长株潭汽车文化博览园等六大集聚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常住人口达到36万人,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标识尽收眼底,这里就是株洲高新区
 
  1992年,株洲高新区成立;2001年2月,株洲市委、市政府以一号文件出台了《加快高新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对高新区、天元区职能归并、效能整合;2005年,在科技部公布的55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株洲高新区排在第52位;2012年,跃至第40位;2017年,在全国146家国家级高新区排名第23位,在全省138家省级以上园区排名第2位。纵观株洲高新区26年的发展,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该区产业迅猛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汇聚“三大动力”精准定位驶入快车道
 
  1988年,株洲大桥连接起湘江两岸,也连接起了高新区与老城区;90年代开发建设的天台科技工业园是河西示范园的第一个工业园区,随后规划建设的13.5平方公里的栗雨科技工业园、26.3平方公里的新马创新城、237平方公里的天易科技城,加速了河西示范园产业新城的发展步伐。
 
  2014年12月,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得国务院批复,成为我国第6个国家自创区,株洲高新区可享受用地、财税金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等多个层面的政策支持,迎来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2015年8月中国动力谷自主创部园开园,成为株洲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创新平台。
 
  目前,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株洲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三大动力产业目前拥有企业400多家,总产值超过1300亿元,并取得了众多成绩。轨道交通产业方面,株洲生产的电力机车、轻轨、地铁及机车电机实际占有量全国第一,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的27%,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地铁全国占有率40%以上;航空产业方面,在役教练机、中型运输机的发动机全部是株洲造,直升机发动机90%是株洲造;汽车产业方面,北汽株洲基地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仅5年时间成为华中地区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性最好的自主品牌企业。“中车时代电动”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公交车,2017年市场占有率全国第4,2018年全国预计第3。
 
  创新体系建设 尽显企业孵化链条优势
 
  这边株洲肯特硬质合金产业项目已建成投产,那边中国长城海洋信息安全产业化项目也不遑多让……眼下虽已是初冬时节,株洲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仍是一派火热气象。
 
  株洲高新区作为株洲·中国动力谷的核心区,始终把创新引领摆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着力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该区先后实施“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项目75项,国家火炬计划74项。国内首条8英寸IGBT专业芯片批量生产线在株洲建成,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浮铁路—长沙磁浮快线,使用的就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中低速磁浮列车。
 
  目前,株洲高新区有4个项目入围国家首批93个智能制造专项,拥有各类专业人才12万余人,突出贡献专家39名,10位院士设立常驻工作室。全区共建立各类创新基地86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15个,产业发展政策日臻完善。
 
  为加快中国动力谷建设,近年来,株洲高新区密集研究出台了10多项政策与办法。先后制订《5211人才计划》、《创业苗圃暂行办法》、《瞪羚企业扶持办法》等,建立从创业苗圃到孵化器、加速器,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孵化链条,出台《企业管理创新奖励办法》,《鼓励和扶持企业上市的若干政策的补充规定》,设立中国动力谷发展专项资金等。2015年,财政对科技直接投入经费超过4亿元,一个涵盖科技创新、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断建立。
 
  讲好“高新故事” 以开放平台赢未来
 
  今年以来,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办公室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天元区委书记周建光等区领导走遍长三角等地进行招商引资活动,不是在去往项目签约的现场,就是在向客商讲述“高新故事”的路上。高新区产业项目建设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今年开展小分队招商70余批次,邀请客商来区考察百余次。
 
  近三年,高新区在轨道交通城智谷、动力谷自主创新园、自主创业园建成标准厂房200万平米,引进企业400余家,租售率达到80%,今明两年还将新开工30万平米标准厂房。此外,该区还在加快建设保税物流园,打造服务功能强大的国际经贸平台,加快完善株洲·中国动力谷展示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打造常态化、国际化的高峰论坛及峰会。
 
  株洲高新区规划布局38.7平方公里的轨道交通城、57.6平方公里的通用航空城和18.9平方公里的新能源汽车城,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在此基础上,坚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重点规划建设110平方公里的天易科技城。同时,加快建设标准厂房,大大缩短项目建设落地建设周期。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着力在需求端和供给端两端发力,动力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三大动力产业市场都很大,都具备万亿级潜力。” 株洲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朱振湘表示,未来10年,株洲高新区将发展成为中国动力产业的聚集区、中部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湖南乐业宜居的幸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