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第一个高新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8-10 点击:次
1991年3月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批准建立包括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内的26个首批国家级高新区。5月11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及规划设计指挥部在西安焦化厂招待所临时办公点开始正式对外办公。6月14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破土动工。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和陕西省、西安市主要负责人一起,在糜家桥的田地里为西安高新区建设奠基。国务院最初确定西安高新区总面积为16.22平方公里,当年9月调整为19.4平方公里。
从一片平地到高楼林立,从科技开发企业294家到累计拥有各类企业7万余家,从从业人员几千人到从业人员44万人……西安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系列重大跨越,创出了众多西安第一、陕西第一、全国第一,迈入了国家级高新区的“第一阵营”和“第一梯队”,形成了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以及通信、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汽车、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创新型服务业八大产业集群,先后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国家及省部级称号36个。三星、美光、应用材料、强生、华为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龙头企业以及英特尔研发中心、IBM研发中心等40多家世界500强研发中心落户高新区。截至2017年底,西安高新区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这是继营业收入过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过千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过百亿元后,高新区又一个发展的里程碑。全区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2万多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根据科技部统计,西安高新区的产业规模、税收贡献、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均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经过27年的创新与跨越式发展,西安高新区作为国家首批确立的要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6个高新区之一,是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最好、市场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已成为陕西和西安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如今,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先行区和陕西自贸区核心区,西安高新区进一步发挥大西安大发展“排头兵”、陕西追赶超越新引擎、西部深化改革新高地的优势,全力实施“三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八大攻坚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之城、富强之城、美丽之城、时尚之城、幸福之城”,成为大西安首善区,成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的一面旗帜,力争为陕西、西北乃至全国提供一个全新的改革开放样本。
自1991年起,随着杨凌、宝鸡、咸阳等7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相继建立,陕西的高新区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辐射带动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7个国家级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15039亿元、工业总产值11947亿元、工业增加值3265亿元,实现生产总值5165.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23.59%,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全省11个省级高新区工业总产值1201.4亿元,成为当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全省经济乃至西部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已经成为陕西省在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