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火炬高新区加快形成创新型产业格局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7-27 点击:次
27.7%,是厦门火炬高新区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4.4个百分点。这一数据的背后,是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作用的凸显。今年上半年,火炬高新区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加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平台、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形成创新型产业格局,为推动我市“双千亿”工作、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赶超目标夯实基础。
外引内培并举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
“电气硝子二期项目于今年1月投产,5月全面生产,月产能可达260万平方米。”电气硝子玻璃(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谷波正已昨日告诉记者,随着电子产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基板玻璃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电气硝子在厦投产的8.5代TFT液晶基板玻璃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电气硝子是火炬高新区以项目带动产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把握全球创新趋势,紧扣“双千亿”工作要求,外引和内培并举,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高新区实施强链、补链和扩链招商,上半年,高新区新增实体经济入区企业299家,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9家。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稳步推进:ABB厦门工业中心中压项目已完成各项验收,低压项目准备竣工验收;美日光罩项目的生产车间、支持厂房、动力中心已主体封顶;业内首个物联网人工智能芯片云知声Unione将在高新区量产……
为做好“内培”文章,高新区一方面推进存量企业扩大生产,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围绕优势产业,依托三个国家级孵化器,培育生根型企业、瞪羚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与此同时,高新区积极推进“石墨烯+”模式,打造福建省石墨烯产业第一高地。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在最新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中,高新区企业美亚柏科和乾照光电榜上有名。支持龙头企业设立高水平研发机构正是火炬高新区促进研发增长、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重要思路。今年以来,高新区发挥“创新十条”、火炬创新券、智能制造扶持等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研发机构。数据显示,园区已设有20多个综合性创新平台,30多个公共服务平台,近百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博士后工作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重点围绕生根型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大走访”,并在问策于企的基础上,实施6项专题调研,其中2项专题调研取得成效。
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新区在通过优势政策吸引人才落地的同时,改造提升535套人才房,推出人才房(人才公寓)1692套;支持软件园知名企业联合组建“SAC联盟大学”,降低企业人才管理和培养的成本。
上半年,高新区积极推进同翔产业基地、软件园三期等园区的开发建设,补齐配套短板;积极打造数字园区,优化各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