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新区“未来产业”布局“两特三新”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3-06 点击:次
新年伊始,常州高新区聚焦未来、凝炼特色,明确将“两特三新”五个产业链,作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并率先布局,力争到2020年,光伏智慧能源、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两大特色产业分别进入国际、国内最前端,成为领跑行业的产业地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医药及医疗器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实现持续创新成长,成为国内知名产业高地,“2+3”特色创新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谋划未来产业,常州高新区有急迫性。“2017年,常州高新区综合排名列全省15个国家级高新区第3位、全国147个国家高新区的第25位。要争先晋位,就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常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表示,这五大产业,是根据全国及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立足常州高新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确定的。
培育未来产业,常州高新区思路清晰。以天合光能和中简科技、宏发纵横、康得新材料等为引领,依托光伏产业园和滨江新材料产业园两大专题园区载体,联合产业链优势企业、投资基金、高校及科研院所,突破分布式发电、储能、智能微网、主动配电网、碳纤维原丝、碳丝、碳布、预浸料、材料复合等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产业发展创新中心,构建高效强大的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体系和产业化发展促进体系。其中,光伏智慧能源重点加快构建智能化电力运行监测、管理技术平台,引领国家光伏智慧能源体系和标准建立。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加速提高产业化水平,突出向军工、航空航天、交通轻量化等关键领域产业化渗透。到2020年,光伏智慧能源创建成为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争创省级、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两大特色产业规模达800亿元以上。立足产业优势和要素禀赋,常州高新区以空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国际传感谷为载体,依托北汽、联影医疗、紫龙药业、森萨塔等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立从关键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制造体系和创新体系,支撑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成长。到2020年,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总体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推进未来产业,常州高新区措施已定。持续深化产业链招商,围绕“2+3”特色创新产业体系全面“建链补链强链”,精准定位世界500强企业、央企、行业龙头企业,突出以商招商、资本招商、产业招商,用足用好产业扶持基金、股权引导基金等金融创新工具,加快引进一批关键型、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机遇,促进中简科技高等级碳纤维、贺斯特环控系统等成熟产品进一步抢占军用市场,天合光能光伏系统、汉得利电子高灵敏度传感器等产品加快向军用领域转化,通过“以军带民、以民促军”实现产业裂变。到2020年,新引进超50亿元(5亿美元)项目10个以上,培育军民深度融合企业25家以上,争取创建成功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