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如何创造——透析南昌高新区改革和创新之路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12 点击:次
这是一项令产业界侧目的成就。
仅一年多时间,国内前五名的移动智能终端ODM企业以及多个品牌手机厂商落户纷纷抢滩南昌高新区。预计3年内这里就将实现年产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不低于2亿台,迅速形成国内智能终端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经过数年的积淀,今年呈现项目落户集中爆发的强劲态势。
这是一个令工程界瞠目的速度。
在省市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南昌高新区全力推进瑶湖机场建设,用短短7个月时间完成了原本需要2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建设任务,由此迅速聚集了13个通航产业项目,不仅树立了一座江西航空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更创造了江西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个“第一”“唯一”在这里爆发而出。这里是全国唯一拥有LED全自主知识产业链的开发区;这里的欧菲生物识别出货量全球第一,摄像头模组出货量全球第一, 触摸屏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这里的联创电子高清广角运动相机镜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菱光科技接触式影像感测器出货量全球第一……
这一项项非凡业绩,为什么汇聚在南昌高新区这块土地上?
采访中,南昌高新区负责人把问题的答案,归结于他们始终坚守的“改革”和“创新”两大关键词。
改革+创新,凸显发展的累积效应
面对中西部众多城市伸出的橄榄枝,为什么沿海移动智能终端产业,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在南昌高新区?
正是南昌高新区推出“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创新,打动了企业的心。企业投产前,帮助移动智能终端企业高标准代建标准厂房、邻里中心,提供给企业“拎包入驻”,大大压缩了企业转移的时间成本。企业投产后,他们又进一步提供产业基金支持,以解决企业流动资金;企业运行过程中,除了提供设备补贴、区间配套补贴、物流补贴、人才补贴等各个阶段的支持,大大降低了企业转移的成本,更能提供代办证件、协调进度、帮助招工等各种贴身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由此,极大地满足了移动智能终端产业的需求。
不是拼资源、拼政策,而是拼创新、拼理念,一下子就把南昌高新区推向了全国移动终端产业的聚焦点。
有创新,就有改革;有改革,才能推动创新。
“重资本、轻资产”招商模式创新的背后,是对入驻企业的全过程服务,更是对全区干部能力和水平的全方位考验。一项全省开发区率先推行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及时地支撑了这一需求。
通过改革,南昌高新区对干部实行“全体起立、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与此同时,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保护敢于担当、实在实干的干部,最大限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由此,项目全程服务模式的创新水到渠成。项目对接前期,由专业的招商小组专业谈判,招商局内部讨论后出具分析风险报告,提交区开放办科学评审,最后区开放型会议集体决策,全程法律顾问参与;项目建设阶段,每个项目专人跟踪,代办项目前期手续,各职能部门及时沟通衔接,随时解决问题;项目投产后,由企业服务部门负责政策兑现、投后管理,建立每个企业的档案大数据,确保风险提前预警。
全过程专业化操作,使产业发展决策、调度、推进、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全面形成,推动一大批优质的重大项目,不断涌入、不断开工、不断投产。今年,全区已引进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约100个,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80.2%;当年新注册项目81个,新开工项目57个,新投产项目32个。
改革×创新,形成发展的倍增效应
产业集聚是加法上的做大;产业集群则是乘法上的做强。
围绕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的硅衬底技术,南昌高新区LED产业迅速做强,今年引进了核心装备mocvd制造商2家,这两家企业打破了欧美企业在此领域的垄断;还引进了芯片制造商上市公司3家,“千人计划”人才创办的世界先进技术封装企业1家,项目全部投产后芯片和mocvd产能将达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唯一拥有LED全自主知识产业链的开发区。
围绕手机整机项目,南昌高新区引进了星星科技控股、深圳比亚迪摄像头模组、华视光电LCM模组、诺思MEMS项目等30多个关键配套项目。目前,在移动智能终端产业链中,已实现了从整机到产业配套全覆盖,90%的一级配套零部件可以实现区内采购。
这一系列成果,就来源于“改革×创新”的倍增效应。
创新是产业集群的生命力。为激活这一生命力,南昌高新区通过探索创新平台产业全覆盖,集中建设政企学研协同创新,在各大产业集群都建立了创新研发平台:在航天航空产业,央企中航集团成立了航天科技航天卫星应用产业园,引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了北航江西通航研究院;在电子信息产业,南昌大学与晶能光电合作成立了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天津大学合作成立了MEMS微技术研究院;在生物医药产业,正在建设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南昌生物医药公共实验室、尚华医药科创中心已建成运营。一个个创新平台,推动一个个创新成果喷涌而出。今年以来,南昌高新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在全省保持领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突破200家,创历年之最,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5%提升到2.7%。
改革是产业集群的支撑力。为强化这一支撑力,南昌高新区一方面探索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依托“一江相邻、三湖相间”独特区位优势,以 “产业、科技、城市、生态”四位一体践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一方面探索飞地经济建设模式,统筹利用高新区项目引进、规划设计、园区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与进贤县土地资源相对宽松的特点,扩展产业发展的空间。此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营造一流发展环境;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政策支持帮助企业降本减负,以精准扶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改革与创新的交织,不仅把“加法”的产业集聚,变成了“乘法”的产业集群,而且,使这里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正构建起一个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立足这个现代化产业体系,今年,南昌高新区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开发区中将率先突破2000亿元;预计在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体系中,也将升至第40位,比2013年前进21位。
在改革和创新支撑的“新跨越”中,非凡还将不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