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冲击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02 点击:次
“人工智能对当前社会的改变,将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日前安徽合肥举办的首届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介绍说,科大讯飞在安徽开通的全国第一个人工智能智慧医院,机器在肺病的影像诊断上已经超过了三甲医院的普通医生,准确率超过94%,今年8月份刷新了国际权威医学影像比赛的成绩。
18年前,科大讯飞成立。18年后,科大讯飞已经成人。从被外界笑称为草台班子到亚太地区最大的语音上市公司,从中国语音产业的拓荒者到世界语音产业的领军者,这家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企业是该区发展的一个缩影。26年前合肥高新区破土而出,如今,这座产业新城里的量子产业、语音产业等产业,开始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并跑甚至领跑。未来,世界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全球科技创新话语权等,或将与合肥高新区紧密相连。
在全球形成并跑甚至领跑实力
今年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在合肥召开,这意味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个领域。被称为“信息安全守护神”的量子信息等其实就是该中心在信息领域的一项重点应用。
智慧能源是信息技术与能源系统的深层融合,依靠信息优势,促进能源安全高效。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攻关智慧能源产业共性技术难题,依托在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产业优势,建设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平台。
质子治疗是国际肿瘤治疗领域的尖端技术,是该中心七大平台中第一个落地的项目,于去年10月启动。该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用质子的手段不仅对细胞损伤少,更可实现精准治疗。
除此之外,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都在有序建设中。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框架体系,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面向国内外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与高校院所、产业机构等深度合作的创新生态。
在科大讯飞成立以前,中文语音市场80%的份额都是由国外巨头把控。而现在,80%的主流语音份额,已被牢牢把握在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民族语音企业中。其中,科大讯飞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
“26年来,创新发展迅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实力显著增强,在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中位居第六位,稳居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也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科技部火炬中心正在积极考虑将合肥高新区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体系,可以说,进入这一体系,我们有企业基础、有发展实力。我们有的领域,已经在全球产业体系中具备并跑、甚至领跑实力。”合肥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节说。
争夺未来全球创新话语权
“科技创新要找准定位,精准创新。”王节说。
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将为组建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奠定基础。其目标是争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抢占世界量子信息领域发展制高点,打造代表国家水平、承载国家使命的创新基础平台。
9月29日下午,全球首个远距离量子通信干线——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技术验证及应用示范项目开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的实用化和产业化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最前沿。当天,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科学家还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开发的“本源量子计算云平台”也正式上线。这是全球首个上线投用的基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凭借我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芯片和首款量子编程语言,公众可上网使用量子计算并编写自己的“量子软件”。据了解,2013年以来,郭光灿院士团队先后开发出单量子比特、双量子比特半导体芯片和6量子比特超导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他们已使用“量子音符”开发出多款量子程序,计划明年推出20位至25位的量子芯片,届时将进一步提升量子计算云平台的服务能力与实用价值。
产业发展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撑。9月26日,合肥高新区制定了《合肥高新区支持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若干政策》,旨在助力合肥高新区打造政策高地,进一步发挥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强化科技孵化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