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高新区就要扛起"高新"大旗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5-04 点击:

  常州高新区以“高新”为名,就必须勇担“高新”使命、扛起“高新”大旗。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多项科技、人才指标位居省市开发区前列。面对风起云涌的科技创新大潮,面对“创新四问”的时代考题,常州高新区需要矢志不渝、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更加务实进取的作为,答好“创新四问”时代答卷,勇攀自主创新区域高峰。
  
  紧盯引领性作用发挥,全力以赴彰显高新作为。引领,就是开风气之先、走未走之路。常州高新区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平台提升等领域,先行先试、勇探新路。一是坚持政策引领,系统梳理和制定一揽子的创新激励、人才引育、基金引导政策,种好政策“梧桐树”、打造创新“强磁场”。二是坚持人才引领,打造八方来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高地,继续保持在常州“千人计划”“双创人才”“双创团队”等关键指标上的领先优势。三是坚持平台引领。立足本地优势产业,瞄准前沿技术、关键环节和未来方向,全力构建与地方产业、本土企业唇齿相依、同生共荣的多元化平台体系,全方位提升服务能级,引领产业壮大、企业转型。四是坚持资本引领。优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创新企业,通过化解融资难题、催生创富效应,努力打造区域内资本密集、交易活跃、产出丰硕的风创投聚集地。
  
  紧盯原创性成果培育,全力以赴聚焦自主创新。多出原创性成果,是高新区从“制造”向“智造”跨越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将在原创性成果的培育上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集中攻坚,做到三个聚焦。一是聚焦本土企业。充分动员全区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学研合作,深化逆向创新、集成创新,推进原创成果扩面提质,加快形成一批附加值高、含金量足、市场前景好的核心发明专利和PCT专利;二是聚焦创新联盟。加快区内创新资源整合和均衡布局,年内力争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区内布局,打造整体协同的完备创新链;三是聚焦成果发现及应用。探索建立原创性成果发现、培育、认定、引进、扶持和监测工作体系,形成内源式创新和开放式引进兼收并蓄的原创性成果培育转化机制。
  
  紧盯标志性品牌打造,全力以赴壮大特色产业。标志性的品牌源自地标型的企业、特色化的产业。下一步,常州高新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不断提升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标志性及识别度。一是打造一批企业名片。以恐龙园、天合光能等为重点,锁定10家左右初步具备行业影响力和地域识别度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从股改上市、驰名商标、国家标准等各个服务领域提供一体式综合服务,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全方位打造城市企业名片。二是打造一批产业名片。在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精选瞄准碳材料、传感器、大健康三大特色产业,集中配置创新资源、拉长产业链条、集聚高端人才、引进精尖项目,全面提升三大新兴特色产业的区域辐射力和行业影响力。三是打造一批科技名片。把脉信息科技、再生医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智能交通等国际顶尖技术发展趋势,着手谋划和锁定1-2个重点领域,全力突破,打造全新科技名片。
  
  紧盯开放性包容性提升,全力以赴优化创新生态。开放包容,是创新创业的阳光雨露。下一步,常州高新区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全面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一是抓改革。以全省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畅通环节、提升效能、夯实一枚公章管审批,打造更加便企惠民、鼓励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二是抓合作。全面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对象和领域,全力拓展中瑞、中德产业园等国际合作新空间。三是抓环境。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以“263”专项执法行动为抓手,工程化、项目化推进生态治理工作,加速补足高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短板。以产城融合试点为抓手,全面打造集聚高端医疗、教育、科技、文创资源的现代化新城区。以法治新区、文化老区建设为纽带,不断弘扬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理念、丰富与历史交融的人文内涵,全面打造人才来了不想走、客人走了还想来的魅力高新区。
  
  (作者为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高新区就要扛起"高新"大旗

2017-05-04 来源:未知 点击:

  常州高新区以“高新”为名,就必须勇担“高新”使命、扛起“高新”大旗。近年来,高新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多项科技、人才指标位居省市开发区前列。面对风起云涌的科技创新大潮,面对“创新四问”的时代考题,常州高新区需要矢志不渝、再接再厉,以更加昂扬向上的姿态、更加务实进取的作为,答好“创新四问”时代答卷,勇攀自主创新区域高峰。
  
  紧盯引领性作用发挥,全力以赴彰显高新作为。引领,就是开风气之先、走未走之路。常州高新区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平台提升等领域,先行先试、勇探新路。一是坚持政策引领,系统梳理和制定一揽子的创新激励、人才引育、基金引导政策,种好政策“梧桐树”、打造创新“强磁场”。二是坚持人才引领,打造八方来才、才尽其用的人才高地,继续保持在常州“千人计划”“双创人才”“双创团队”等关键指标上的领先优势。三是坚持平台引领。立足本地优势产业,瞄准前沿技术、关键环节和未来方向,全力构建与地方产业、本土企业唇齿相依、同生共荣的多元化平台体系,全方位提升服务能级,引领产业壮大、企业转型。四是坚持资本引领。优选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创新企业,通过化解融资难题、催生创富效应,努力打造区域内资本密集、交易活跃、产出丰硕的风创投聚集地。
  
  紧盯原创性成果培育,全力以赴聚焦自主创新。多出原创性成果,是高新区从“制造”向“智造”跨越的必由之路。下一步,将在原创性成果的培育上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集中攻坚,做到三个聚焦。一是聚焦本土企业。充分动员全区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学研合作,深化逆向创新、集成创新,推进原创成果扩面提质,加快形成一批附加值高、含金量足、市场前景好的核心发明专利和PCT专利;二是聚焦创新联盟。加快区内创新资源整合和均衡布局,年内力争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区内布局,打造整体协同的完备创新链;三是聚焦成果发现及应用。探索建立原创性成果发现、培育、认定、引进、扶持和监测工作体系,形成内源式创新和开放式引进兼收并蓄的原创性成果培育转化机制。
  
  紧盯标志性品牌打造,全力以赴壮大特色产业。标志性的品牌源自地标型的企业、特色化的产业。下一步,常州高新区将重点从三个方面,不断提升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的标志性及识别度。一是打造一批企业名片。以恐龙园、天合光能等为重点,锁定10家左右初步具备行业影响力和地域识别度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从股改上市、驰名商标、国家标准等各个服务领域提供一体式综合服务,不断提升企业软实力,全方位打造城市企业名片。二是打造一批产业名片。在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精选瞄准碳材料、传感器、大健康三大特色产业,集中配置创新资源、拉长产业链条、集聚高端人才、引进精尖项目,全面提升三大新兴特色产业的区域辐射力和行业影响力。三是打造一批科技名片。把脉信息科技、再生医学、人工智能、基因编辑、智能交通等国际顶尖技术发展趋势,着手谋划和锁定1-2个重点领域,全力突破,打造全新科技名片。
  
  紧盯开放性包容性提升,全力以赴优化创新生态。开放包容,是创新创业的阳光雨露。下一步,常州高新区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全面构建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一是抓改革。以全省开发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畅通环节、提升效能、夯实一枚公章管审批,打造更加便企惠民、鼓励创新创业的服务体系。二是抓合作。全面拓展国际科技合作对象和领域,全力拓展中瑞、中德产业园等国际合作新空间。三是抓环境。坚持软硬环境一起抓。以“263”专项执法行动为抓手,工程化、项目化推进生态治理工作,加速补足高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短板。以产城融合试点为抓手,全面打造集聚高端医疗、教育、科技、文创资源的现代化新城区。以法治新区、文化老区建设为纽带,不断弘扬与国际接轨的法治理念、丰富与历史交融的人文内涵,全面打造人才来了不想走、客人走了还想来的魅力高新区。
  
  (作者为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