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城乡统筹发展现新貌 淄博高新区绘就产城融合大格局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5-03 点击:

  当你漫步于高新区城乡,会在饱览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优势产业、特色园区迅速形成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这座现代科技城跨越发展的激情脉搏,这里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区,也日益成为市民宜居的生态科技城。

  耳目一新的城市面貌,源于高起点、高速度,重规划、重功能,和谐统一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近年来,高新区着力打造“一核四区”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城市功能与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相互支撑的融合互动发展新格局。

  精准规划先行 绘就产城融合大格局

  一个好的城市是从规划开始的。如果说准确的定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基,那么科学的规划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高新区作为淄博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超前谋划、高点定位,明确了建设全国一流特色产业创新园区的定位和“一核四区”的总体布局。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城一体的理念,坚持精英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明运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抓好总投资56亿元的重大城建、新村建设、园区基础配套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系列工程,实现大治理、大绿化、大水系、大建设,加快实现全域城市化。

  据悉,“一核四区”即:高端功能核心,位于北西五路以东、金晶大道以西、济青高速以南、中润大道以北区域,打造淄博高新区高端功能核心;高铁新城区,位于曹西路以东、北西五路以西、果周南路以南、兴业路以北区域,打造集会展、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为一体的高铁新城;保税物流区,位于宝山路以东、鲁山大道以西、傅山路以南、青银高速以北区域,建设高新区东部国际化新城;生态观光区,位于花山路东侧、鲁山大道两侧区域及尚军路以南、宝南路以北区域,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先进制造业功能区,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医药健康、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高水平建设七大专业园区,打造十大产业化基地。细细品来,高新区的规划设计如一盘精妙的棋局,每一处布局都可圈可点。纵横捭阖间,一个集中央商务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现代生态新城区于一身的全国一流特色创新园区跃然眼前。

  城市“多点”推进 城乡统筹发展现新貌

  高新区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翻看2016年高新区城市建设蓝图,你会发现,这里一改城市规划建设“摊大饼”式的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实施城市“多点”发展。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济青高铁、济青高速拓宽、淄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污水厂搬迁项目,撬动高新区北部高铁新城发展商机;大力推进远成物流、泰达新能源等项目建设进度,全心全意服务项目建设;加快“退二进三”步伐,推进银泰二期、新华医药园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中央核心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精心做好主要骨干道路的绿化、美化、净化,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位……这一个个点睛之笔,打造城市建设的升级版,建设支撑城市发展的“四梁八柱”,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

  伴随着城市规划新理念的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市民时时处处感到新变化:道路配套、雨污水管线、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城市发展大框架;西五路北延(裕民路—化北路)、垃圾中转站建设等19个道路、水电气、环卫项目纳入了主城区重点城建项目统筹范围;扬帆路南延、春风路、北岭路、宝山东一路及汇盈北路东延等工程正积极推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启动猪龙河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联通路东延等道路绿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群众生活,塑造了城市文明形象。

  激活“绿动力” 宜居宜业打造生态新典范

  如今,高新区的居民健身、休闲、游玩有了更多的选择:绿道骑行,公园赏景, 猪龙河畔美不胜收……“生态”一词早已融入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大局里,无一不折射着高新区重视生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为使整个城市充满盎然的绿色生机,高新区实行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植树增绿工程,整治裸露土地,广增城市绿量;全面推动四宝山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启动新一轮规划设计,对牧龙山、玉皇山、隽山、黑铁山、四宝山、柳毅山等山体进行提升设计;高水平规划建设花山城市公园、九顶山矿山体育公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带状公园。在巩固原有生态恢复成果的基础上,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四宝山地区建成集生态、休闲、健身、旅游、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城区近郊公园。

  目前,高新区正着手制定“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增强居住区、园区、公园、绿地等的雨水消纳吸收功能,调蓄涵养水源,缓解抗旱防汛压力;规划建设好北部环状生态水系景观,实施猪龙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造调蓄水库。综合整治东部水系,开挖防洪河道,提高东部雨洪利用水平;实施涝淄河、玉龙河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通过中水回用、引水补水、湿地涵养、驳岸绿化等生态修复治理,实现水畅、河清、岸绿、景美,打造宜居亲水生活。

  致力民生改善 涓涓汇细流滴滴润民心

  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这是高新区绘制的幸福城市蓝图。淄博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社会民生事业领域,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全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投资3.43亿元,确保高新区第一中学、第四、第五小学今年秋季投入使用,改造提升第三、第八小学,实施“名校长、名师、名校”三名工程,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让区内孩子享受全市最好的教育;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世博高新医院即将建成,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端医疗、康复服务,高新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村级卫生室实施了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规范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需要。

  高新区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机遇,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高新区辖区内的55个村居,全部列入城市化建设范围,力争3-5年全面完成住房改造,实现全域城市化;继续加大老旧散小区改造力度,配套完善道路、雨污水管线、绿化、立面保温整治等,有效解决脏乱差现象,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大力提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步行15分钟的购物、休闲、健身、公交、教育、卫生、绿地等生活圈,促进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

  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造就了自然、社会、城市建设三者的和谐发展。如今的高新区,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设成就民生,变化展现风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发展活力无限,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生态城市正悄然崛起。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城乡统筹发展现新貌 淄博高新区绘就产城融合大格局

2016-05-03 来源:未知 点击:

  当你漫步于高新区城乡,会在饱览城市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优势产业、特色园区迅速形成的同时,深刻感受到这座现代科技城跨越发展的激情脉搏,这里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区,也日益成为市民宜居的生态科技城。

  耳目一新的城市面貌,源于高起点、高速度,重规划、重功能,和谐统一的城市规划和建设。近年来,高新区着力打造“一核四区”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形成城市功能与产业在空间布局上相互支撑的融合互动发展新格局。

  精准规划先行 绘就产城融合大格局

  一个好的城市是从规划开始的。如果说准确的定位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基,那么科学的规划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高新区作为淄博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规划建设上,超前谋划、高点定位,明确了建设全国一流特色产业创新园区的定位和“一核四区”的总体布局。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城一体的理念,坚持精英规划、精品建设、精细管理、精明运作,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抓好总投资56亿元的重大城建、新村建设、园区基础配套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系列工程,实现大治理、大绿化、大水系、大建设,加快实现全域城市化。

  据悉,“一核四区”即:高端功能核心,位于北西五路以东、金晶大道以西、济青高速以南、中润大道以北区域,打造淄博高新区高端功能核心;高铁新城区,位于曹西路以东、北西五路以西、果周南路以南、兴业路以北区域,打造集会展、科技研发、企业孵化为一体的高铁新城;保税物流区,位于宝山路以东、鲁山大道以西、傅山路以南、青银高速以北区域,建设高新区东部国际化新城;生态观光区,位于花山路东侧、鲁山大道两侧区域及尚军路以南、宝南路以北区域,打造生态园林城市;先进制造业功能区,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环保、医药健康、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五大主导产业,高水平建设七大专业园区,打造十大产业化基地。细细品来,高新区的规划设计如一盘精妙的棋局,每一处布局都可圈可点。纵横捭阖间,一个集中央商务核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现代生态新城区于一身的全国一流特色创新园区跃然眼前。

  城市“多点”推进 城乡统筹发展现新貌

  高新区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翻看2016年高新区城市建设蓝图,你会发现,这里一改城市规划建设“摊大饼”式的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实施城市“多点”发展。

  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工程建设,重点抓好济青高铁、济青高速拓宽、淄东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污水厂搬迁项目,撬动高新区北部高铁新城发展商机;大力推进远成物流、泰达新能源等项目建设进度,全心全意服务项目建设;加快“退二进三”步伐,推进银泰二期、新华医药园等项目建设,不断增强中央核心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精心做好主要骨干道路的绿化、美化、净化,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位……这一个个点睛之笔,打造城市建设的升级版,建设支撑城市发展的“四梁八柱”,城市发展框架进一步拉大。

  伴随着城市规划新理念的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市民时时处处感到新变化:道路配套、雨污水管线、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与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构建城市发展大框架;西五路北延(裕民路—化北路)、垃圾中转站建设等19个道路、水电气、环卫项目纳入了主城区重点城建项目统筹范围;扬帆路南延、春风路、北岭路、宝山东一路及汇盈北路东延等工程正积极推进,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启动猪龙河综合治理生态建设工程;加快联通路东延等道路绿化……城乡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群众生活,塑造了城市文明形象。

  激活“绿动力” 宜居宜业打造生态新典范

  如今,高新区的居民健身、休闲、游玩有了更多的选择:绿道骑行,公园赏景, 猪龙河畔美不胜收……“生态”一词早已融入高新区建设发展的大局里,无一不折射着高新区重视生态建设的决心和信心。 为使整个城市充满盎然的绿色生机,高新区实行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植树增绿工程,整治裸露土地,广增城市绿量;全面推动四宝山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启动新一轮规划设计,对牧龙山、玉皇山、隽山、黑铁山、四宝山、柳毅山等山体进行提升设计;高水平规划建设花山城市公园、九顶山矿山体育公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带状公园。在巩固原有生态恢复成果的基础上,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四宝山地区建成集生态、休闲、健身、旅游、养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心城区近郊公园。

  目前,高新区正着手制定“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增强居住区、园区、公园、绿地等的雨水消纳吸收功能,调蓄涵养水源,缓解抗旱防汛压力;规划建设好北部环状生态水系景观,实施猪龙河景观提升改造工程;新建改造调蓄水库。综合整治东部水系,开挖防洪河道,提高东部雨洪利用水平;实施涝淄河、玉龙河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通过中水回用、引水补水、湿地涵养、驳岸绿化等生态修复治理,实现水畅、河清、岸绿、景美,打造宜居亲水生活。

  致力民生改善 涓涓汇细流滴滴润民心

  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这是高新区绘制的幸福城市蓝图。淄博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把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社会民生事业领域,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全力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建设,投资3.43亿元,确保高新区第一中学、第四、第五小学今年秋季投入使用,改造提升第三、第八小学,实施“名校长、名师、名校”三名工程,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让区内孩子享受全市最好的教育;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完善,世博高新医院即将建成,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端医疗、康复服务,高新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村级卫生室实施了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规范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需要。

  高新区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城镇化建设的重大机遇,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推动城中村改造,高新区辖区内的55个村居,全部列入城市化建设范围,力争3-5年全面完成住房改造,实现全域城市化;继续加大老旧散小区改造力度,配套完善道路、雨污水管线、绿化、立面保温整治等,有效解决脏乱差现象,全面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大力提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步行15分钟的购物、休闲、健身、公交、教育、卫生、绿地等生活圈,促进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让群众生活得更舒心。

  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能管理造就了自然、社会、城市建设三者的和谐发展。如今的高新区,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建设成就民生,变化展现风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发展活力无限,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生态城市正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