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成都高新区未来将建2个千亿级城 并将出台创新改革新政策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5 点击:

  根据2016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成都市不仅要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还要壮大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提高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做优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打造世界软件名城。

  成都高新区未来将建2个千亿级城 并将出台创新改革新政策
 
  作为国家在西部布局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站在“十三五”建设新起点的成都高新区,将如何迈开改革步伐,落实哪些高效优质的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1月6日,总投资超过70亿元的1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的1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包括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好医生药业、远大蜀阳药业、百裕金阁莱药业、海锐特药业、慈安药业、依米康环境科技、锐思环保、爱乐达航空、久远新方向智能、广日科技,属于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型,均为成都高新区力推的支柱产业。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在国家赋予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任之下,成都高新区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古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新川创新科技园,促进创新集群加快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15000亿,聚集科技企业20000家,形成3-5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凯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曾表示,“成都高新区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揽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三次创业发展规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生产性服务业继续领先中西部地区;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激发创新活力,聚集更多高端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在高新代表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毅认为,成都在去年工作中,对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尤其对工业,要求非常明确,而从成都高新区角度看,如果离开工业、离开产业,高新区根本不能成为高新区,产业选择上一定有所侧重,现在的工业是高端、先进、节能、环保的工业,是根本和基础,无论现在、过去、未来,成都高新区的工作重点都在这个问题上。范毅透露,未来成都高新区将建两个千亿级城,其中一个是生物医药城,成都高新区将抓住生物产业,力争引领整个中国、世界的产业。四川新闻网记者也注意到,在月初的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生物产业项目就占了7个,总投资51.1亿元,占据开工项目的半壁江山。其中,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好医生药业、远大蜀阳药业、百裕金阁莱药业、海锐特药业、慈安药业7个生物产业项目“组团”开工,成为一大看点。而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两个项目均是来自留美归国团队创立的高科技企业。成都高新区在生物产业上的布局,可见一斑。
  
  而在开放合作上,范毅表示,成都市委书记、市长也明确要求成都高新区要走国际合作之路,要到全球搞创新创业最好的地方去合作,高新区“菁蓉汇”也开到硅谷、波士顿。“我们与硅谷已经有了孵化中心,建立在成都,以色列、印度班加罗尔、新竹这些城市搞得都很不错,今年我们还要和欧洲城市重点合作。”而在改革创新上,范毅透露,将争取到国家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尤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改革创新在这样一个领域可以先行先试,高新区将对这一块做系统研究,要有创新改革新的政策出台。
  
  在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开门红”之后,范毅表示,今年成都高新区将把工作的重点、产业、核心抓住,把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他谈到,“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国际知名度,关键在项目上,成都高新区工作核心就是经济工作, 需要紧紧围绕项目组织经济工作,来抓产业、抓投资,在机制体制上进一步创新。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成都高新区未来将建2个千亿级城 并将出台创新改革新政策

2016-01-15 来源:未知 点击:

  根据2016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成都市不仅要实施创新引领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还要壮大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提高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做优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网络通信、光电显示、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打造世界软件名城。

  成都高新区未来将建2个千亿级城 并将出台创新改革新政策
 
  作为国家在西部布局的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站在“十三五”建设新起点的成都高新区,将如何迈开改革步伐,落实哪些高效优质的政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1月6日,总投资超过70亿元的1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在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的12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包括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好医生药业、远大蜀阳药业、百裕金阁莱药业、海锐特药业、慈安药业、依米康环境科技、锐思环保、爱乐达航空、久远新方向智能、广日科技,属于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型,均为成都高新区力推的支柱产业。四川新闻网记者了解到,在国家赋予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和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的重任之下,成都高新区正在加快规划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中古生物医药产业园和新川创新科技园,促进创新集群加快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15000亿,聚集科技企业20000家,形成3-5个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成都市“两会”期间,成都市委常委、成都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吴凯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曾表示,“成都高新区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揽成都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三次创业发展规划,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生产性服务业继续领先中西部地区;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激发创新活力,聚集更多高端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
  
  在高新代表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范毅认为,成都在去年工作中,对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尤其对工业,要求非常明确,而从成都高新区角度看,如果离开工业、离开产业,高新区根本不能成为高新区,产业选择上一定有所侧重,现在的工业是高端、先进、节能、环保的工业,是根本和基础,无论现在、过去、未来,成都高新区的工作重点都在这个问题上。范毅透露,未来成都高新区将建两个千亿级城,其中一个是生物医药城,成都高新区将抓住生物产业,力争引领整个中国、世界的产业。四川新闻网记者也注意到,在月初的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中,生物产业项目就占了7个,总投资51.1亿元,占据开工项目的半壁江山。其中,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好医生药业、远大蜀阳药业、百裕金阁莱药业、海锐特药业、慈安药业7个生物产业项目“组团”开工,成为一大看点。而微芯药业、华昊中天药业两个项目均是来自留美归国团队创立的高科技企业。成都高新区在生物产业上的布局,可见一斑。
  
  而在开放合作上,范毅表示,成都市委书记、市长也明确要求成都高新区要走国际合作之路,要到全球搞创新创业最好的地方去合作,高新区“菁蓉汇”也开到硅谷、波士顿。“我们与硅谷已经有了孵化中心,建立在成都,以色列、印度班加罗尔、新竹这些城市搞得都很不错,今年我们还要和欧洲城市重点合作。”而在改革创新上,范毅透露,将争取到国家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尤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改革创新在这样一个领域可以先行先试,高新区将对这一块做系统研究,要有创新改革新的政策出台。
  
  在12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的“开门红”之后,范毅表示,今年成都高新区将把工作的重点、产业、核心抓住,把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他谈到,“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国际知名度,关键在项目上,成都高新区工作核心就是经济工作, 需要紧紧围绕项目组织经济工作,来抓产业、抓投资,在机制体制上进一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