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秀洲新区:十年锤炼 成就“国字号”高新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18 点击:

  今年10月,经国务院发文批复,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秀洲新区:十年锤炼 成就“国字号”高新区
 
  成功升级国家级,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凭借的是什么?近年来,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持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围绕创新平台建设、高新产业引育、创新人才集聚、科技金融支持等方面,不断构筑、完善区域综合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创新引领战略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秀洲新区:十年锤炼
  
  成就“国字号”高新区

  
  10年创建之路,瓜熟蒂落
  
  2005年,成立于1997年的秀洲工业园区开始启动筹划申报国家高新区。
  
  2006年,秀洲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2011年2月,省政府同意将秀洲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11年4月,省政府行文国务院,请示将秀洲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2015年10月,经国务院发文批复,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据国务院批复文件,升级后的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将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以及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此次成功晋级,将有利于在更高的平台上融入长三角,更好地接轨上海自贸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顺应“互联网+”网络经济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有利于加快区域创新资源的集聚,推动高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未来定位于打造长三角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全球知名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对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前沿阵地、水乡特色的宜居宜业创业新城、长三角重要的创新高地和生态新城。
  
  构筑创新平台,引凤来栖
  

  近年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经过不懈的努力,初步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嘉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承载嘉兴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不断引进和培育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创新孵化面积达48万平方米,已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创新创业“泛孵化器”体系。
  
  嘉兴光伏高新区大力引进电池片与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产业,积极培育智能电表、LED、装备制造等“泛光伏”产业;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带动了新能源、机器人工业设计等产业的发展;北科建长三角创新园带动了“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中国节能嘉兴产业园带动了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的发展;中国·秀洲生物医药国千园带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各类创新平台的共同推动下,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不仅重塑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集聚高新产业,增强园区实力
  
  元润120M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奥瑟亚(OCI)新能源中国总部公司项目、嘉晟光伏智能玻璃项目、中盈志合镍基高能电池项目、晶科家庭光伏总部项目、中矩航空和苏州氢能氢燃料电池项目……今年初以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光伏产业迎来了一个个“强援”。
  
  自2012年启动浙江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建设以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主抓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中后端环节特别是装备制造等项目。截至目前,已引进光伏、泛光伏类新能源项目40个,折合人民币达120多亿元。
  
  “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园区交给我们一份提前排摸出的全区屋顶资源清单,不同的屋顶类型结构一目了然,为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能够在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快速推进的原因。”中广核太阳能(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文源说。
  
  除了光伏产业,近年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通过“内外并举”、“资智双引”等方式不断引进优势项目,大力扶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高新产业集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9.7亿元,新能源产值25.61亿元,新材料产值3.54亿元,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产值1.8亿元,这些主导产业的产值占比已超过了园区总产值的50%。
  
  招商引智相结合,培育领军人才
  

  2014年实现产值5405.2万元,同比增长79.7%,实现销售5724.9万元,同比增长92.9%。作为一家由“国千”人才赖磊平博士创办的企业,上澎太阳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落户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后,便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绩。作为薄膜太阳能领域的佼佼者,目前业界公认的新一代光伏技术有3项,上澎公司就占有其中两项。由赖磊平带来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还有一支均拥有博士及硕士学位的企业研发团队。正是依托“高端智力群”,在赖磊平带领下的上澎太阳能正不断向不提高成本、将太阳能电池片转化率提高到21%以上的目标迈进。
  
  如今像赖磊平一样的优秀人才已经活跃在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第一线。通过招商与引智相结合,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抢抓国内外人才加速流动的机遇,大力引进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的创业型领军人才,引进了一批高新项目。截至目前,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已培育国家“千人计划”3人、省“千人计划”13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8人;已落户领军人才项目74个,总注册资本8.3亿元,2014年销售收入达6.6亿元;累计进驻嘉兴市博士后创新创业驿站近20人。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秀洲新区:十年锤炼 成就“国字号”高新区

2015-12-18 来源:未知 点击:

  今年10月,经国务院发文批复,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

  秀洲新区:十年锤炼 成就“国字号”高新区
 
  成功升级国家级,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凭借的是什么?近年来,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持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围绕创新平台建设、高新产业引育、创新人才集聚、科技金融支持等方面,不断构筑、完善区域综合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创新引领战略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秀洲新区:十年锤炼
  
  成就“国字号”高新区

  
  10年创建之路,瓜熟蒂落
  
  2005年,成立于1997年的秀洲工业园区开始启动筹划申报国家高新区。
  
  2006年,秀洲工业园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2011年2月,省政府同意将秀洲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11年4月,省政府行文国务院,请示将秀洲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
  
  2015年10月,经国务院发文批复,嘉兴秀洲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据国务院批复文件,升级后的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将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以及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此次成功晋级,将有利于在更高的平台上融入长三角,更好地接轨上海自贸区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顺应“互联网+”网络经济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有利于加快区域创新资源的集聚,推动高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未来定位于打造长三角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全球知名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对接上海国际科创中心的前沿阵地、水乡特色的宜居宜业创业新城、长三角重要的创新高地和生态新城。
  
  构筑创新平台,引凤来栖
  

  近年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政策,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经过不懈的努力,初步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嘉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承载嘉兴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不断引进和培育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截至目前,全区已拥有创新孵化面积达48万平方米,已初步构建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创新创业“泛孵化器”体系。
  
  嘉兴光伏高新区大力引进电池片与组件、逆变器等光伏产业,积极培育智能电表、LED、装备制造等“泛光伏”产业;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带动了新能源、机器人工业设计等产业的发展;北科建长三角创新园带动了“互联网+”和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中国节能嘉兴产业园带动了绿色低碳循环产业的发展;中国·秀洲生物医药国千园带动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各类创新平台的共同推动下,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不仅重塑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更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集聚高新产业,增强园区实力
  
  元润120M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奥瑟亚(OCI)新能源中国总部公司项目、嘉晟光伏智能玻璃项目、中盈志合镍基高能电池项目、晶科家庭光伏总部项目、中矩航空和苏州氢能氢燃料电池项目……今年初以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光伏产业迎来了一个个“强援”。
  
  自2012年启动浙江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建设以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主抓新一代光伏发电技术、世界500强和国际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中后端环节特别是装备制造等项目。截至目前,已引进光伏、泛光伏类新能源项目40个,折合人民币达120多亿元。
  
  “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园区交给我们一份提前排摸出的全区屋顶资源清单,不同的屋顶类型结构一目了然,为项目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也是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能够在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快速推进的原因。”中广核太阳能(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文源说。
  
  除了光伏产业,近年来,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通过“内外并举”、“资智双引”等方式不断引进优势项目,大力扶持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高新产业集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9.7亿元,新能源产值25.61亿元,新材料产值3.54亿元,节能环保和生物医药产值1.8亿元,这些主导产业的产值占比已超过了园区总产值的50%。
  
  招商引智相结合,培育领军人才
  

  2014年实现产值5405.2万元,同比增长79.7%,实现销售5724.9万元,同比增长92.9%。作为一家由“国千”人才赖磊平博士创办的企业,上澎太阳能科技(嘉兴)有限公司落户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后,便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绩。作为薄膜太阳能领域的佼佼者,目前业界公认的新一代光伏技术有3项,上澎公司就占有其中两项。由赖磊平带来的不仅仅是尖端技术,还有一支均拥有博士及硕士学位的企业研发团队。正是依托“高端智力群”,在赖磊平带领下的上澎太阳能正不断向不提高成本、将太阳能电池片转化率提高到21%以上的目标迈进。
  
  如今像赖磊平一样的优秀人才已经活跃在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第一线。通过招商与引智相结合,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抢抓国内外人才加速流动的机遇,大力引进带技术、带资金、带项目的创业型领军人才,引进了一批高新项目。截至目前,嘉兴秀洲国家高新区已培育国家“千人计划”3人、省“千人计划”13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8人;已落户领军人才项目74个,总注册资本8.3亿元,2014年销售收入达6.6亿元;累计进驻嘉兴市博士后创新创业驿站近2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