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循环经济新蓝图,我院赴衡阳市开展资源循环产业发展规划调研工作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7-15 点击:次
衡阳,这座承载着湖湘文化厚重底蕴的历史名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书写绿色答卷。作为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独特优势:一是工业门类齐全的产业基础优势,涵盖37个工业大类,规上工业企业达1200余家;二是“水陆空”立体交通的区位优势,是中南地区重要的资源集散枢纽;三是创新资源富集的科研优势,拥有南华大学等7所高校和1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衡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朱健市长的亲自谋划推动下,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作为全市"十四五"期间重点培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先后获批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等“国字号”招牌。
为高质量编制《衡阳市资源循环利用发展规划》,2025年7月08日至15日,我院规划团队赴衡开展深度调研。衡阳市发改委副主任、二级调研员罗宏华全程统筹协调,全市各区县职能部门、5大重点园区、34家龙头企业全面参与,共同绘就衡阳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
7月10日,市发改委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动员会。会议首先传达了朱健市长提出的“两个图谱”要求:基于城市角度,产业图谱要用好“国家级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等国省战略平台,用好“化工园区”等特色园区平台,做好政策、物流、基金等保障,布局完善重点领域产业链体系。基于企业角度,行业图谱要深化同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用合作,深化同央企、省属国有企业的战略合作,招引、扶持专业化龙头企业和大型综合处置企业。同时罗宏华强调,此次规划将实行“三挂钩”机制: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与项目审批挂钩、与政策资金分配挂钩,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在部门座谈会上,我院专家团队与各部门展开研讨,通过“部门陈述+专家质询”的形式,初步构建起产业图谱框架。
图1 我院团队在各部门交流座谈
在衡阳市发改委的统筹安排下,调研组先后走访了耒阳经开区、衡东经开区、松木经开区、水口山经开区等循环经济重点园区,实地考察了建滔实业、金凯循环、金隆再生金属、先导新材料等多家龙头企业。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调研组重点了解了企业技术工艺、资源回收渠道、产业链协同等情况。在松木经开区,金凯循环科技对废旧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及含锂、镍、钴废料的回收及循环利用,为中国乃至世界锂电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盾;在耒阳经开区,湖南先导新材料对有色金属废料进行二次利用,硒、碲、铟、镓、锗、铋、镉等高纯和超高纯有色稀有及稀贵金属在这里实现由料变材,以材成器;在水口山经开区,水口山集团采矿冶炼出的锌原料,经株冶有色加工成锌锭,被湖南天辰制作成锌粉,其废渣废料由华兴冶化加工成一水硫酸锌和七水硫酸锌,又为德邦生物提供了原料……各个企业互为依托,真正实现“从矿石到餐桌,变废为宝”的循环利用模式。
图2 我院团队在各企业交流走访
调研发现,衡阳在再生铜铝、废钢加工等领域已形成规模效应,但也需清醒认识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衡阳仍存在“三大差距”:产业链高端环节缺失、标准化回收体系滞后、政策协同效能不足。为此,调研组建议企业抢抓“两新”政策机遇,加快构建“回收—加工—应用”一体化体系,同时加强与中南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
调研结束后,我院调研组表示,将严格遵循“四个坚持”原则推进规划编制:坚持政治引领,对标国家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坚持科学研判,分析衡阳资源代谢与产业耦合关系;坚持务实管用,制定分区域、分行业的“三张清单”(项目库、问题单、政策包);坚持长效合作,建立“规划—建设—评估”全周期服务机制。力争规划编制既体现“衡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担当”,又突出“可落地、可考核、可推广”的衡阳特色,为全省资源循环利用提供示范样板。
下一步,我院将集中力量开展文本起草工作,确保如期保质保量完成规划初稿,以实际行动践行“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库力量”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