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院新闻 >

我院常务副院长郑大红应邀参加北京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工作研讨会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3-16 点击:

  在12月20日结束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年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在这一经济新常态下,我院率先将创新驱动的高新区引领发展模式结合农业园区的特色,研究并编制了第一批,包括重庆荣昌高新区、广西百色高新区的以畜牧业、农业特色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区规划,并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
  
  2016年12月26日,我院常务副院长郑大红应邀参加北京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工作研讨会,会议在北京农科大厦第一会议室举行。一同参加研讨的专家还有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吴永常、北京市农科院信息中心研究员杨信廷、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史亚军、北京市农科院信息研究院陈俊红。
  
  科技部以及北京市科委的领导也应邀出席此次研讨会,他们是:科技部农村发展中心地方处处长杨经学、北京市科委农村科技发展处正处级调研员马金旺、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主任张洪亮、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守勇、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程继川、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研究发展部部长韩湘、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研究发展部博士魏丽勤、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主任肖婷婷、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铭堂、北京农科城通洲国际种业园区办公室主任赵旭。
  
  会议由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守勇主持。首先由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主任张洪亮做园区基本情况介绍。
  
  2011年7月13日在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正式挂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 园区紧扣“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服务为抓手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结合农科城发展要求及种业产业特点,园区将实现以科研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支撑、以会展展示为窗口、以交易交流为核心、以公共服务为保障的五大功能。按照汪洋副总理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园区未来将打造成为国家种子“硅谷”,形成国际化的种业企业运营总部、科研总部、交易总部和结算总部。
  
  通过对园区的情况介绍,专家们一致认为,北京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具有时代发展背景和契机,符合国家农业部的战略部署。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提质增效,也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但在创建国家高新区的道路上还有待提高”我院常务副院长郑大红表示,“目前园区的发展,具备了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要素,但是还需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并升级创新要素”。
  
  随后,郑副院长就国家高新区的创建提出四点建议。她说,国家高新区是站在国家层面,对接国家战略,是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国起到带头及辐射作用,这就所说的高新区既要“高”又要“新”,显而易见,高科技和创新是高新区的重点体现,这一点就要通过创新平台的搭建来实现,这是我们所说的高新区的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就是产业集聚,不仅贯穿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集聚,而且包括产业之间的协作分工。第三要素是产城融合,在创新平台搭建,要素升级之后,就要解决一个产业配套问题。高新区不仅是一个高科技产业聚集区,更是一个产城融合区,也就是有配套产业的、宜居的、适合居住的高端经济发展区域;第四要素是带动农业发展、解决农民增收。这是我院在研究农业高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得出农高区的重要要素体现。农高区的发展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有效供给,降低无效供给,有效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张洪亮主任在听取专家意见后表示,此次研讨会及时、充分,对申报及创建国家高新区起到全面细致的指导作用,为下一步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打下良好基础。会上就国家高新区的申报流程、组织形式等也给园区指明了方向。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院新闻 >

我院常务副院长郑大红应邀参加北京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工作研讨会

2017-03-16 来源:未知 点击:

  在12月20日结束的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明年农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在这一经济新常态下,我院率先将创新驱动的高新区引领发展模式结合农业园区的特色,研究并编制了第一批,包括重庆荣昌高新区、广西百色高新区的以畜牧业、农业特色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区规划,并顺利通过科技部评审。
  
  2016年12月26日,我院常务副院长郑大红应邀参加北京国家农业高新区建设工作研讨会,会议在北京农科大厦第一会议室举行。一同参加研讨的专家还有中国农科院农经所研究员吴永常、北京市农科院信息中心研究员杨信廷、北京农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所长史亚军、北京市农科院信息研究院陈俊红。
  
  科技部以及北京市科委的领导也应邀出席此次研讨会,他们是:科技部农村发展中心地方处处长杨经学、北京市科委农村科技发展处正处级调研员马金旺、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主任张洪亮、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守勇、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程继川、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研究发展部部长韩湘、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研究发展部博士魏丽勤、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主任肖婷婷、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铭堂、北京农科城通洲国际种业园区办公室主任赵旭。
  
  会议由北京市科委农村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守勇主持。首先由北京农科城通州国际种业园区主任张洪亮做园区基本情况介绍。
  
  2011年7月13日在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科技部与北京市政府正式挂牌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 园区紧扣“创新驱动,集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服务为抓手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结合农科城发展要求及种业产业特点,园区将实现以科研为基础、以企业孵化为支撑、以会展展示为窗口、以交易交流为核心、以公共服务为保障的五大功能。按照汪洋副总理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园区未来将打造成为国家种子“硅谷”,形成国际化的种业企业运营总部、科研总部、交易总部和结算总部。
  
  通过对园区的情况介绍,专家们一致认为,北京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具有时代发展背景和契机,符合国家农业部的战略部署。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提质增效,也符合绿色发展理念。“但在创建国家高新区的道路上还有待提高”我院常务副院长郑大红表示,“目前园区的发展,具备了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要素,但是还需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并升级创新要素”。
  
  随后,郑副院长就国家高新区的创建提出四点建议。她说,国家高新区是站在国家层面,对接国家战略,是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国起到带头及辐射作用,这就所说的高新区既要“高”又要“新”,显而易见,高科技和创新是高新区的重点体现,这一点就要通过创新平台的搭建来实现,这是我们所说的高新区的第一要素;第二要素就是产业集聚,不仅贯穿产业上下游的产业集聚,而且包括产业之间的协作分工。第三要素是产城融合,在创新平台搭建,要素升级之后,就要解决一个产业配套问题。高新区不仅是一个高科技产业聚集区,更是一个产城融合区,也就是有配套产业的、宜居的、适合居住的高端经济发展区域;第四要素是带动农业发展、解决农民增收。这是我院在研究农业高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得出农高区的重要要素体现。农高区的发展对农业供给侧改革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有效供给,降低无效供给,有效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
  
  张洪亮主任在听取专家意见后表示,此次研讨会及时、充分,对申报及创建国家高新区起到全面细致的指导作用,为下一步通州国际种业园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打下良好基础。会上就国家高新区的申报流程、组织形式等也给园区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