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一带一路新闻 >

“一带一路”中的能源项目布局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21 点击:

  中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心东移的新格局下,如何通过油气管网、输电走廊、能源通道、能源金融、多边能源合作平台和亚洲能源安全观等基建与渠道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值得研究。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能源是其中一个重要支柱。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正加速向具体操作层面推进。据悉,作为对外合作“重头戏”,能源专项规划目前已拟定初稿,处于征求意见和完善阶段。
  
  按照目前的思路,油气合作将瞄准六大重点领域,包括推进“四个合作区”和“六个产业园区”,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辟新的海陆联运航线,建设亚洲油气主动脉,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油气公司,推动能源装备制造及能源服务企业“走出去”等。
  
  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中央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发展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衔接工作已基本完成,正陆续出台,一批重点能源资源合作项目启动建设。
  
  与此同时,大部分部门也在组织拟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启动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国家能源局2015年5月份专门召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目前的思路是继续深化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的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进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谭浩撰文称,在很多关于“一带一路”的政策讨论中,与能源有关的投资合作项目往往被归于同一类型,相关企业也乐于这样的归类。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尽管都与能源有关,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核电、可再生能源以及钢铁、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参与“一带一路”的逻辑有很大的不同,其性质和前景也大相径庭。
  
  石油和天然气
  
  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开采领域,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明显放慢。在低油价和反腐风暴的双重夹击下,中国过去几年投资的一些海外能源项目风险开始凸现。2015年中国石油央企对这类投资显得更加慎重,基本没有投资大的海外石油开采项目。同时和几年前比较,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中国通过直接投资海外油田项目提升国家能源供给安全的需求明显减弱。谭浩分析说,理论上,中国今后几年里在这类项目的投资决策中政策性因素将会减弱,商业性因素将会加强。
  
  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愿景下,2015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油气运输通道项目获得特别的重视。比如,继2014年9月开工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段后,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中国境内段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同样在2015年,由中国设立的丝路基金与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一体化项目的最大股东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将投资购买这个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9.9%的股份。这也是丝路基金2014年12月注册成立后在油气领域投资的第一单。
  
  这些项目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除了被认为可以加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因素外,投资这些油气运输工程还具有加强与特定国家合作紧密性的考虑。而相关天然气工程的实施还肩负提升中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
  
  2015年中国海外油气投资贸易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日益活跃。比如新疆广汇能源2015年的定向增发方案中,明确10亿元资金将用于投资哈萨克斯坦LNG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另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洲际油气,也在2015年完成了交易额达3.4亿美元的对哈萨克斯坦克山公司的收购。
  
  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趋势是,2015年以“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逐渐放开为标志的国内油气贸易体制改革的推进,为国内中小民营能源公司提供了一个参与国际市场的难得机遇。截至2015年11月,已有宁夏宝塔、山东东营亚通等六家民营原油加工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另有一批企业的原油进口相关资质正在申报中。而在这之前,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垄断。
  
  “两权”的放开不仅会对国际、国内两个原油市场产生影响,而且将会为中国民营油气企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能源市场,与大型国企相比,中小民营能源公司在机会捕捉、快速决策、风险承担方面具有优势。依托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凭借已有一定基础的民营资本和企业家精神,中国民营企业中未来诞生出像嘉能可这样的世界级能源、大宗商品交易公司也未可知。
  
  电力和可再生能源
  
  中国2015年在电力领域的海外投资、合作的项目众多。除了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投资建设常规火电站外,这一领域的一个亮点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的海外投资或工程合作。比如中国太阳能企业天合光能在印度和泰国投资的工业园,中国核电企业对英国、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地核电项目的投资开发,中国水电企业在安哥拉、尼泊尔等国投资兴建水电项目,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投资的风电项目,中交建在英国中标潮汐发电项目等,在2015年都得到重要进展。
  
  其中2015年4月在中国领导人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由中方投资建设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项目。这个总投资金额达16.5亿美元的水电项目,也是丝路基金成立后的首个对外投资项目。
  
  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企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比如在风机和太阳能面板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业,中国企业一直以来就以外向型为主。通过向海外投资,中国企业可以避免出口产品被征收高额关税,并且能节省物流成本,具有经济合理性。在核电领域,中国企业已经逐步掌握一些技术优势,通过投资海外核电开发项目,有利于中国技术更快进入国际市场。从更广泛的角度上说,在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出口中,中国的角色从“能源输入国”转变为“能源输出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结构改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产业尤其突出。这些行业中,很多高耗能企业的确把“一带一路”视为一个重要机遇。根据报道,2015年已有一批国内钢铁企业宣布在包括哈萨克斯坦、印尼等沿线国家投资设厂。在水泥行业,国内包括华新、海螺、红狮、上峰等大型水泥企业都纷纷推出了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计划。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支持本地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海外。
  
  从企业角度,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从政府的角度,应该认真分析“一带一路”下各类项目的不同性质,同时确定对项目的不同预期和考核目标。对具有援助性质的项目,需要通过法定程序确立适当的预算。对商业型项目,则需要明确企业的市场投资主体地位,并且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贷款涉及的项目,设立符合市场标准的投资回报要求。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一带一路新闻 >

“一带一路”中的能源项目布局

2015-12-21 来源:未知 点击:

  中国在全球能源消费中心东移的新格局下,如何通过油气管网、输电走廊、能源通道、能源金融、多边能源合作平台和亚洲能源安全观等基建与渠道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值得研究。
  
  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中,能源是其中一个重要支柱。目前,“一带一路”战略正加速向具体操作层面推进。据悉,作为对外合作“重头戏”,能源专项规划目前已拟定初稿,处于征求意见和完善阶段。
  
  按照目前的思路,油气合作将瞄准六大重点领域,包括推进“四个合作区”和“六个产业园区”,建立和完善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辟新的海陆联运航线,建设亚洲油气主动脉,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油气公司,推动能源装备制造及能源服务企业“走出去”等。
  
  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中央成立了推进“一带一路”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发展工作。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衔接工作已基本完成,正陆续出台,一批重点能源资源合作项目启动建设。
  
  与此同时,大部分部门也在组织拟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启动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其中,国家能源局2015年5月份专门召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能源国际合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目前的思路是继续深化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的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进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商学院高级讲师、博士生导师谭浩撰文称,在很多关于“一带一路”的政策讨论中,与能源有关的投资合作项目往往被归于同一类型,相关企业也乐于这样的归类。但是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尽管都与能源有关,石油天然气、电力、煤炭、核电、可再生能源以及钢铁、建材等高耗能产业参与“一带一路”的逻辑有很大的不同,其性质和前景也大相径庭。
  
  石油和天然气
  
  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开采领域,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明显放慢。在低油价和反腐风暴的双重夹击下,中国过去几年投资的一些海外能源项目风险开始凸现。2015年中国石油央企对这类投资显得更加慎重,基本没有投资大的海外石油开采项目。同时和几年前比较,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下跌,中国通过直接投资海外油田项目提升国家能源供给安全的需求明显减弱。谭浩分析说,理论上,中国今后几年里在这类项目的投资决策中政策性因素将会减弱,商业性因素将会加强。
  
  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愿景下,2015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油气运输通道项目获得特别的重视。比如,继2014年9月开工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段后,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中国境内段于2015年6月正式开工。同样在2015年,由中国设立的丝路基金与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一体化项目的最大股东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框架协议,将投资购买这个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9.9%的股份。这也是丝路基金2014年12月注册成立后在油气领域投资的第一单。
  
  这些项目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除了被认为可以加强中国能源供给安全的因素外,投资这些油气运输工程还具有加强与特定国家合作紧密性的考虑。而相关天然气工程的实施还肩负提升中国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
  
  2015年中国海外油气投资贸易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日益活跃。比如新疆广汇能源2015年的定向增发方案中,明确10亿元资金将用于投资哈萨克斯坦LNG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另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洲际油气,也在2015年完成了交易额达3.4亿美元的对哈萨克斯坦克山公司的收购。
  
  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趋势是,2015年以“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逐渐放开为标志的国内油气贸易体制改革的推进,为国内中小民营能源公司提供了一个参与国际市场的难得机遇。截至2015年11月,已有宁夏宝塔、山东东营亚通等六家民营原油加工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另有一批企业的原油进口相关资质正在申报中。而在这之前,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被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垄断。
  
  “两权”的放开不仅会对国际、国内两个原油市场产生影响,而且将会为中国民营油气企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能源市场,与大型国企相比,中小民营能源公司在机会捕捉、快速决策、风险承担方面具有优势。依托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凭借已有一定基础的民营资本和企业家精神,中国民营企业中未来诞生出像嘉能可这样的世界级能源、大宗商品交易公司也未可知。
  
  电力和可再生能源
  
  中国2015年在电力领域的海外投资、合作的项目众多。除了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投资建设常规火电站外,这一领域的一个亮点是,中国企业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上的海外投资或工程合作。比如中国太阳能企业天合光能在印度和泰国投资的工业园,中国核电企业对英国、罗马尼亚、阿根廷等地核电项目的投资开发,中国水电企业在安哥拉、尼泊尔等国投资兴建水电项目,三峡集团在巴基斯坦投资的风电项目,中交建在英国中标潮汐发电项目等,在2015年都得到重要进展。
  
  其中2015年4月在中国领导人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两国签署谅解备忘录,由中方投资建设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项目。这个总投资金额达16.5亿美元的水电项目,也是丝路基金成立后的首个对外投资项目。
  
  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国企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比如在风机和太阳能面板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业,中国企业一直以来就以外向型为主。通过向海外投资,中国企业可以避免出口产品被征收高额关税,并且能节省物流成本,具有经济合理性。在核电领域,中国企业已经逐步掌握一些技术优势,通过投资海外核电开发项目,有利于中国技术更快进入国际市场。从更广泛的角度上说,在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出口中,中国的角色从“能源输入国”转变为“能源输出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结构改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高耗能产业尤其突出。这些行业中,很多高耗能企业的确把“一带一路”视为一个重要机遇。根据报道,2015年已有一批国内钢铁企业宣布在包括哈萨克斯坦、印尼等沿线国家投资设厂。在水泥行业,国内包括华新、海螺、红狮、上峰等大型水泥企业都纷纷推出了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计划。很多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支持本地产能过剩企业投资海外。
  
  从企业角度,这些都是可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从政府的角度,应该认真分析“一带一路”下各类项目的不同性质,同时确定对项目的不同预期和考核目标。对具有援助性质的项目,需要通过法定程序确立适当的预算。对商业型项目,则需要明确企业的市场投资主体地位,并且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贷款涉及的项目,设立符合市场标准的投资回报要求。